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409 0 0
林杰
素馨茉莉,向炎天、别有一般标致。淡妆绰约堪□□,导引海山大士。从者谁欤,青藜阁下,汉卯金之子。云阶月地,夜深凉意如水。 客又疑这仙翁,唐玄都观里,咏桃花底。且睹樽前身见在,休管汉唐时事。坡颍归迟,机云发早,得似侬兄弟。屦来户外,但言二叟犹醉。
327 0 0
刘克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 通:辩)
318 0 0
陶渊明
初来唯见空树枝,今朝满院花如雪。 门前为报诸少年,明日来迟不堪折。
493 0 0
施肩吾
山捧亭台郭绕山,遥盘苍翠到山巅。岩中古井虽通海, 窟里阴云不上天。罗列众星依木末,周回万室在檐前。 我来可要归禅老,一寸寒灰已达玄。
375 0 0
方干
我们常不免有一种先入之见,看见讽刺作品,就觉得这不是文学上的正路,因为我们先就以为讽刺并不是美德。但我们走到交际场中去,就往往可以看见这样的事实,是两位胖胖的先生,彼此弯腰拱手,满面油晃晃的正在开始他们的扳谈—— “贵姓?……” “敝姓钱。” “哦,久仰久仰!还没有请教台甫……” “草字阔亭。” “高雅高雅。贵处是……?” “就是上海……” “哦哦,那好极了,这真是……” 谁觉得奇怪呢?但若写在小说里,人们可就会另眼相看了,恐怕大概要被算作讽刺。有好些直写事实的作者,就这样的被蒙上了“讽刺家”——很难说是好是坏——的头衔。例如在中国,则《金瓶梅》写蔡御史的自谦和恭维西门庆道:“恐我不如安石之才,而君有王右军之高致矣!”还有《儒林外史》写范举人因为守孝,连象牙筷也不肯用,但吃饭时,他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圆子送在嘴里”,和这相似的情形是现在还可以遇见的;在外国,则如近来已被中国读者所注意了的果戈理的作品,他那《外套》〔2〕(韦素园译,在《未名丛刊》中)里的大小官吏,《鼻子》〔3〕(许遐译,在《译文》中)里的绅士,医生,闲人们之类的典型,是虽在中国的现在,也还可以遇见的。这分明是事实,而且是很广泛的事实,但我们皆谓之讽刺。 人大抵愿意有名,活的时候做自传,死了想有人分讣文,做行实,甚而至于还“宣付国史馆立传”。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然而他不愿意改正,只希望随时消掉,不留痕迹,剩下的单是美点,如曾经施粥赈饥之类,却不是全般。“高雅高雅”,他其实何尝不知道有些肉麻,不过他又知道说过就完,“本传”里决不会有,于是也就放心的“高雅”下去。如果有人记了下来,不给它消灭,他可要不高兴了。于是乎挖空心思的来一个反攻,说这些乃是“讽刺”,向作者抹一脸泥,来掩藏自己的真相。但我们也每不免来不及思索,跟着说,“这些乃是讽刺呀!”上当真可是不浅得很。 同一例子的还有所谓“骂人”。假如你到四马路去,看见雉妓在拖住人,倘大声说:“野鸡在拉客”,那就会被她骂你是“骂人”。骂人是恶德,于是你先就被判定在坏的一方面了;你坏,对方可就好。但事实呢,却的确是“野鸡在拉客”,不过只可心里知道,说不得,在万不得已时,也只能说“姑娘勒浪〔4〕做生意”,恰如对于那些弯腰拱手之辈,做起文章来,是要改作“谦以待人,虚以接物”的。——这才不是骂人,这才不是讽刺。 其实,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 三月十六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四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敖。 〔2〕《外套》中篇小说,韦素园译,《未名丛刊》之一。一九二六年九月出版。 〔3〕《鼻子》中篇小说,鲁迅译,最初发表于《译文》第一卷第一期(一九三四年九月),署名许遐。后收入《译丛补》。〔4〕勒浪上海方言,“在”的意思。 #p#副标题#e#
298 0 0
鲁迅
相府旌旄重,还邀上客行。今朝郭门路,初彻蔡州城。 从马唯提酒,防身不要兵。从来皆作使,君去是时平。
404 0 0
姚合
小山初筑自天成。架危亭。与云平。面面梅花,兰槛十分清。唤得长淮春意满,香暗度,月微明。 数枝长忆傍岩扃。杖履轻。醉中行。笑问东风,何日是归程。只怕和羹消息近,天未许,遂幽情。
304 0 0
卢祖皋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君看齁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357 0 0
惠洪
斗水泻大海,不如泻枯池。分明贤达交,岂顾豪华儿。 海有不足流,豪有不足资。枯鳞易为水,贫士易为施。 幸睹君子席,会将幽贱期。侧闻清风议,饫如黄金卮。 此道与日月,同光无尽时。
454 0 0
孟郊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359 0 0
司马槱
余寒争令。雪共蜡梅相照影。昨夜东风。已出耕牛劝岁功。 阴云幂幂。近觉去天无几尺。休恨春迟。桃李梢头次第知。
353 0 0
黄庭坚
不忍更回头,别泪多于雨。肺腑相看四十秋,奚止朝朝暮暮。 何事值花时,又是匆匆去。过了阳关更向西,总是思兄处。
312 0 0
中华文学
立野信之〔2〕原是日本的左翼作家,后来脱离了,对于别人的说他转入了相反的营盘,他却不服气,只承认了政治上的“败北”,目下只还在彷徨。《果戈理私观》是从本年四月份的《文学评论》里译出来的,并非怎么精深之作,但说得很浅近,所以清楚;而且说明了“文学不问地的东西,时的古今,永远没有改变”〔3〕的不实之处,是也可以供读者的参考的。 ※ ※ ※ 〔1〕本篇连同《果戈理私观》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九月《译文》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署名邓当世。 〔2〕立野信之(1903—1971),日本作家。曾加入“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后脱离。著有短篇小说集《军队篇》等。 〔3〕这些话出于《果戈理私观》一文,原语为:“不能单用‘文学不问国的东西,时的古今,没有改变’的话来解释,它是在生活上,现实上,更有切实的连系的。”
275 0 0
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钟和。
363 0 0
张祜
得意却思寻旧迹,新衔未切向兰台。吟看秋草出关去, 逢见故人随计来。胜地昔年诗板在,清歌几处郡筵开。 江湖易有淹留兴,莫待春风落庾梅。
390 0 0
郑谷
碛路天早秋,边城夜应永。遥传戎旅作,已报关山冷。 上将顿盘阪,诸军遍泉井。绸缪阃外书,慷慨幕中请。 能使勋业高,动令氛雾屏。远途能自致,短步终难骋。 羽翮时一看,穷愁始三省。人生感然诺,何啻若形影。 白发知苦心,阳春见佳境。星河连塞络,刁斗兼山静。 忆君霜露时,使我空引领。
292 0 0
高适
山云才滃起,顷刻雨点飘。乃知云变雨,不必到层霄。只在百丈间,即化甘澍膏。君看云薄处,曦影如隔绡。自是此雨上,仍有赤日高。
338 0 0
赵翼
减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 色为天下艳,心乃女中郎。自言重不幸,家破身未亡。 人各有一死,此死职所当。忍将先人体,与主为疣疮。 妾死主意快,从此两无妨。愿信赤心语,速即白刃光。 南郡忽感激,却立舍锋铓。抚背称阿姉,归我如归乡。 竟以恩信待,岂止猜妒忘。由来几上肉,不足挥干将。 南郡死已久,骨枯墓苍苍。愿于墓上头,立石镌此章。 劝诫天下妇,不令阴胜阳。
418 0 0
白居易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禽兽悲不去,路傍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王昌龄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