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病归来,便文殊相问,懒下禅床。雀罗晨有剥啄,颠倒衣裳。袖中贽卷,原夫辈、安敢争强。若不是,子期苗裔,也应通谱元常。 村叟鸡鸣籁动,更休烦箫管,自协宫商。酒边唤回柳七,压倒秦郎。一觞一咏,老尚书、闲杀何妨。烦问讯,雪洲健否,别来莫有新腔。
302 0 0
刘克庄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352 0 0
苏轼
龙门有开士,爱我春潭碧。清景出东山,闲来玩松石。 应怜林壑主,远作沧溟客。为我谢此僧,终当理归策。
422 0 0
李德裕
任官征战后,度日寄闲身。封卷还高客,飞书问野人。 废田教种谷,生路遣寻薪。若起柴桑兴,无先漉酒巾。
425 0 0
曹松
君不来兮,徒蓄怨积思而孤吟。云阳一去已远, 隔巫山绿水之沉沉。留馀香兮染绣被,夜欲寝兮愁人心。 朝驰余马于青楼,怳若空而夷犹。浮云深兮不得语, 却惆怅而怀忧。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何无情而雨绝,梦虽往而交疏。横流涕而长嗟, 折芳洲之瑶华。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飞空之落花。
431 0 0
李白
“帮闲文学”〔2〕曾经算是一个恶毒的贬辞,——但其实是误解的。 《诗经》是后来的一部经,但春秋时代,其中的有几篇就用之于侑酒;屈原〔3〕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到得宋玉〔4〕,就现有的作品看起来,他已经毫无不平,是一位纯粹的清客了。然而《诗经》是经,也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屈原宋玉,在文学史上还是重要的作家。为什么呢?——就因为他究竟有文采。 中国的开国的雄主,是把“帮忙”和“帮闲”分开来的,前者参与国家大事,作为重臣,后者却不过叫他献诗作赋,“俳优蓄之”〔5〕,只在弄臣之例。不满于后者的待遇的是司马相如〔6〕,他常常称病,不到武帝面前去献殷勤,却暗暗的作了关于封禅的文章,藏在家里,以见他也有计画大典——帮忙的本领,可惜等到大家知道的时候,他已经“寿终正寝”了。然而虽然并未实际上参与封禅的大典,司马相如在文学史上也还是很重要的作家。为什么呢?就因为他究竟有文采。但到文雅的庸主时,“帮忙”和“帮闲”的可就混起来了,所谓国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词臣,我们在南朝的几个末代时,可以找出这实例。然而主虽然“庸”,却不“陋”,所以那些帮闲者,文采却究竟还有的,他们的作品,有些也至今不灭。 谁说“帮闲文学”是一个恶毒的贬辞呢? 就是权门的清客,他也得会下几盘棋,写一笔字,画画儿,识古董,懂得些猜拳行令,打趣插科,这才能不失其为清客。也就是说,清客,还要有清客的本领的,虽然是有骨气者所不屑为,却又非搭空架者所能企及。例如李渔的《一家言》〔7〕,袁枚的《随园诗话》〔8〕,就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必须有帮闲之志,又有帮闲之才,这才是真正的帮闲。如果有其志而无其才,乱点古书,重抄笑话,吹拍名士,拉扯趣闻,而居然不顾脸皮,大摆架子,反自以为得意,——自然也还有人以为有趣,——但按其实,却不过“扯淡”而已。帮闲的盛世是帮忙,到末代就只剩了这扯淡。 六月六日。 CC 〔1〕本篇写成时未能刊出,后来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杂文》月刊第三号。参看本书《后记》。 〔2〕“帮闲文学”作者一九三二年曾在《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后收入《集外集拾遗》)的讲演中说:“那些会念书会下棋会画画的人,陪主人念念书,下下棋,画几笔画,这叫做帮闲,也就是篾片!所以帮闲文学又名篾片文学。” 〔3〕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战国后期楚国诗人,楚怀王时官左徒,主张修明政治,联齐抗秦,但不见容于贵族集团而屡遭迫害,后被顷襄王放逐到沅、湘流域,终于投江而死。《离骚》是他被放逐后的作品。 〔4〕宋玉战国后期楚国诗人,顷襄王时任大夫,著有《九辩》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他与唐勒、景差等“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5〕“俳优蓄之”语见《汉书·严助传》:“朔(东方朔)、皋(枚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蓄之。” 〔6〕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汉代辞赋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他“称病闲居,不慕官爵”。又说:“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7〕李渔(1611—约1679)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初戏曲作家。《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是他的诗文杂著,共六卷。〔8〕袁枚(1716—1798)字子才,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诗人。曾任江宁知县,辞官后筑随园于江宁城西小仓山,自号随园。著有《小仓山房全集》,其中收《随园诗话》十五卷,补遗十卷。 #p#副标题#e#
345 0 0
鲁迅
绕巷夹溪红,萧条逐北风。别林遗宿鸟,浮水载鸣虫。 石小埋初尽,枝长落未终。带霜书丽什,闲读白云中。
412 0 0
无可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
341 0 0
王建
春欲来时,看雪里、新梅品流珍绝。气韵楚江,颜色中央,数朵巧镕香蜡。嫩苞珠泪圆金烛,娇腮润、蜂房微缺。画栏悄,佳人道妆,醉吟风月。 淡白轻红谩说。算何事、东君用心偏别。赋与异姿,添与清香,堪向苦寒时节。但教开后金尊满,休惆怅、落时歌阕。断肠也,繁枝为谁赠折。
332 0 0
王诜
汴水从今不复浑,秋风鼙鼓动城根。梁园台馆关东少, 相府旌旗天下尊。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 几时诏下归丹阙,还领千官入阁门。
461 0 0
姚合
蝶狂风闹,不到凝香地。谁见飞琼巧梳洗。厌孤标冷艳,不入时宜,银烛底,酒沁冰肌未睡。 东君怜索寞,分寄寒齐,闹耐残醒嗅芳蕊。费西湖东阁,多少诗愁,援彩笔、重与江梅品第。算肯容、丹杏接仙游,又却要蕊宫,侍香扶醉。
301 0 0
中华文学
大渡河边蛮亦愁,汉人将渡尽回头。 此中剩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
462 0 0
雍陶
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年到白头日,行如新戒时。 瓶添放鱼涧,窗迥袅猿枝。此地堪终老,迷痴自不知。
方干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386 0 0
李珣
琪树垂珠网,夹阶两旁。绿霄之外,周以玉阑,阑外方是碧落。阶所接亦玉池,中间涌起玉楼三重,千门万户,无非连璐重璧。屋覆金瓦,屋山缀红牙垂榼。四檐黄帘皆卷,楼中帝座,依约可望。红云自东来,云中虚皇乘玉辂,驾两金龙。侍卫可见者:灵官法服骑而夹侍二人,力士黄麾前导二人,仪剑四人,金围子四人,夹辂黄幡二人,五色戟带二人,珠幢二人;金龙旗四人,负纳陛而后从二人。云头下垂,将至玉阶,楼前仙官冠帔出迎,方下阶,双舞鹤行前。云驾之旁,又有红云二:其一,仙官立幢节间,其二,女乐并奏。玉楼之后,又有小玉楼六,其制如前,宝光祥云,前后蔽亏,或隐或现。小案之前,独为金地,亦有仙官自金地下迎。傍小楼最高处,有飞桥直瑶台,仙人度桥登台以望。名数可纪者,大略如此。若其景趣高妙、碧落浮黎、青冥风露之境,则览者可以神会,不能述于笔端。此画运思超绝,必梦游帝所者彷佛得之,非世间俗史意匠可到。明窗净几尽卷展玩,恍然便觉身在九霄三景之上,奇事不可以不识。简斋有水府法驾导引歌词,乃倚其体,作步虚词六章,以遗从善。羽人有不俗者,使歌之于清风明月之下,虽未得仙亦足以豪矣 珠霄境,却似化人宫。梵气弥罗融万象,玉楼十二倚清空。一片宝光中。
388 0 0
范成大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329 0 0
吴文英
驱羸多自感,烟草远郊平。乡路几时尽,旅人终日行。 渡边寒水驿,山下夕阳城。萧索更何有,秋风两鬓生。
649 0 0
刘沧
二雅兼二密,愔愔只自怡。腊高云屐朽,貌古画师疑。 堑蚁缘金锡,垆烟惹雪眉。仍闻有新作,只是寄相思。
507 0 0
贯休
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 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 通州更迢递,春尽复如何。
395 0 0
白居易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348 0 0
钱起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