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般人,尤其是久受异族及其奴仆鹰犬的蹂躏的中国人看来,杀人者常是胜利者,被杀者常是劣败者。而眼前的事实也确是这样。 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言语道断〔2〕,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但北京的所谓言论界,总算还有评论,虽然纸笔喉舌,不能使洒满府前的青年的热血逆流入体,仍复苏生转来。无非空口的呼号,和被杀的事实一同逐渐冷落。 但各种评论中,我觉得有一些比刀枪更可以惊心动魄者在。这就是几个论客,以为学生们本不应当自蹈死地〔3〕,前去送死的。倘以为徒手请愿是送死,本国的政府门前是死地,那就中国人真将死无葬身之所,除非是心悦诚服地充当奴子,“没齿而无怨言”〔4〕。不过我还不知道中国人的大多数人的意见究竟如何。假使也这样,则岂但执政府前,便是全中国,也无一处不是死地了。 人们的苦痛是不容易相通的。因为不易相通,杀人者便以杀人为唯一要道,甚至于还当作快乐。然而也因为不容易相通,所以杀人者所显示的“死之恐怖”,仍然不能够儆戒后来,使人民永远变作牛马。历史上所记的关于改革的事,总是先仆后继者,大部分自然是由于公义,但人们的未经“死之恐怖”,即不容易为“死之恐怖”所慑,我以为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但我却恳切地希望:“请愿”的事,从此可以停止了。倘用了这许多血,竟换得一个这样的觉悟和决心,而且永远纪念着,则似乎还不算是很大的折本。 世界的进步,当然大抵是从流血得来。但这和血的数量,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世上也尽有流血很多,而民族反而渐就灭亡的先例。即如这一回,以这许多生命的损失,仅博得“自蹈死地”的批判,便已将一部分人心的机微示给我们,知道在中国的死地是极其广博。 现在恰有一本罗曼罗兰的《LeJeudeL’AmouretdeLaMort》〔5〕在我面前,其中说:加尔是主张人类为进步计,即不妨有少许污点,万不得已,也不妨有一点罪恶的;但他们却不愿意杀库尔跋齐,因为共和国不喜欢在臂膊上抱着他的死尸,因为这过于沉重。 会觉得死尸的沉重,不愿抱持的民族里,先烈的“死”是后人的“生”的唯一的灵药,但倘在不再觉得沉重的民族里,却不过是压得一同沦灭的东西。 中国的有志于改革的青年,是知道死尸的沉重的,所以总是“请愿”。殊不知别有不觉得死尸的沉重的人们在,而且一并屠杀了“知道死尸的沉重”的心。 死地确乎已在前面。为中国计,觉悟的青年应该不肯轻死了罢。 三月二十五日。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三十日《国民新报副刊》。 〔2〕言语道断佛家语。《璎珞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言语道断”,原意是不可言说,这里表示悲愤到无话可说。 〔3〕死地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研究系的机关报《晨报》在三月二十日的“时论”栏发表了林学衡的《为青年流血问题敬告全国国民》一文,诬蔑爱国青年“激于意气,挺(铤)而走险,乃陷入奸人居间利用之彀中”,指责徐谦等“驱千百珍贵青年为孤注一掷……必欲置千百珍贵青年于死地”,同时该文还恶毒攻击“共产派诸君故杀青年,希图利己”。三月二十二日,《晨报》又发表陈渊泉写的题为《群众领袖安在》的社论,胡说“纯洁爱国之百数十青年即间接死于若辈(按即他所谓“群众领袖”)之手”。 〔4〕“没齿而无怨言”语见《论语·宪问》。没齿,终身之意。 〔5〕《LeJeudeL’AmouretdeLaMort》《爱与死的搏斗》,罗曼罗兰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剧本之一,作于一九二四年。其中有这样的情节:国约议会议员库尔跋齐因反对罗伯斯庇尔捕杀丹东,在议会投票判决丹东死刑时,他放弃投票,并中途退出会场; 同时他的妻子又在家中接待一个被通缉的吉隆德派分子(她的情人),被人告发。他的朋友政治委员会委员加尔来到他家,告以委员会要他公开宣布对被通缉者的态度;在他拒绝以后,加尔便给予两张事先准备好的假名假姓的护照,劝他带着妻子一同逃走,并告诉他已得到罗伯斯庇尔的默许。鲁迅这里所举的就是加尔在这时候对库尔跋齐所说的话。 #p#副标题#e#
349 0 0
鲁迅
积雨晚骚骚,相思正郁陶。不知人万里,时有燕双高。 寇盗缠三辅,莓苔滑百牢。圣朝推卫霍,归日动仙曹。
377 0 0
李商隐
静香真色。花与人争白。属玉双飞烟月夕。点波一奁秋碧。 翠罗袖薄天寒。笛声何处关山。手捻一枝春色,东风怨入江南。
367 0 0
周密
荒坟秋陌上,霜露正霏霏。松柏自成拱,苫庐长不归。 浮埃积蓬鬓,流血在麻衣。何必曾参传,千年至行稀。
385 0 0
中华文学
往年江海别元卿,家近山阳古郡城。莲浦香中离席散, 柳堤风里钓船横。星霜荏苒无音信,烟水微茫变姓名。 菰黍正肥鱼正美,五侯门下负平生。
401 0 0
温庭筠
山半飞泉鸣玉珮,回波倒卷粼粼。解巾聊濯十年尘。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 行乐应须贤太守,风光过眼逡巡。不辞常作坐中宾。只愁花解笑,衰鬓不宜春。
372 0 0
叶梦得
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 久露清初湿,高云薄未还。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
358 0 0
杜甫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446 0 0
张泌
自怜旅舍亦酣歌,世路无机奈尔何。霄汉逼来心不动, 鬓毛白尽兴犹多。残阳暂照乡关近,远鸟因投岳庙过。 闲得此身归未得,磬声深夏隔烟萝。
428 0 0
司空图
终日劳车马,江边款行扉。残花春浪阔,小酒故人稀。 戍鼓客帆远,津云夕照微。何由兄与弟,俱及暮春归。
526 0 0
赵嘏
畴昔遭逢,薰殿之琴,清庙之璋。谢锦袍打扮,佯狂太白,黄冠结裹,老大知章。种杏仙人,看桃君子,得似篱边嗅晚香。从人笑,笑安车迎晚,只履归忙。 后身定作班扬。彼撼树蚍蜉不自量。偶有时戏笔,官奴藏去,有时醉坠,宗武扶将。永别鹓鸾,已盟猿鹤,肯学周颙出草堂。从人笑,我韩公齿豁,张镐眉苍。
326 0 0
刘克庄
几夏京城住,今朝独远归。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 谿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九龙潭上路,同去客应稀。
466 0 0
张籍
【与殷晋安别】 殷先作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後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陶渊明
昨夜蓝田采玉游。向阳瑶草带花收。如今风雨不须愁。 零露依稀倾凿落,碎琼重叠缀搔头。白云黄鹤思悠悠。
325 0 0
张炎
今日初春暖,山中事若何。雪开喧鸟至,澌散跃鱼多。 幽翠生松栝,轻烟起薜萝。柴扉常昼掩,惟有野人过。
520 0 0
李德裕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310 0 0
【采桑子】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424 0 0
辛弃疾
彼见是忘忧,此看同腐草。青山与白云,方展我怀抱。
384 0 0
佚名
摇落长年叹,蹉跎远宦心。北风嘶代马,南浦宿阳禽。 佳此黄花酌,酣馀白首吟。凉云霾楚望,濛雨蔽荆岑。 登眺思清景,谁将眷浊阴。钓歌出江雾,樵唱入山林。 鱼以嘉名采,木为美材侵。大道由中悟,逍遥匪外寻。 参佐多君子,词华妙赏音。留题洞庭观,望古意何深。
338 0 0
张说
何事陶彭泽,明时又挂冠。为耽泉石趣,不惮薜萝寒。 轻雪笼纱帽,孤猿傍醮坛。悬悬老松下,金灶夜烧丹。
353 0 0
戎昱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