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短时羌笛怨,清歌咽处蜀弦高。 万里分飞两行泪,满江寒雨正萧骚。
406 0 0
杜牧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346 0 0
张翥
江南成久客,门馆日萧条。惟有图书在,多伤鬓发凋。 诸生陪讲诵,稚子给渔樵。虚室寒灯静,空阶落叶飘。 沧洲自有趣,谁道隐须招。
370 0 0
皇甫冉
每日怜晴眺,闲吟只自娱。山从平地有,水到远天无。 老树多封楚,轻烟暗染吴。虽居此廊下,入户亦踌蹰。
466 0 0
周繇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 杨柳青青宛地垂,桃红李白花参差。花参差,柳堪结, 此时忆君心断绝。
345 0 0
苏颋
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乱兵杀儿将女去, 二月三月花冥冥。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 春色不拣墓傍株,红颜皓色逐春去。春去春来那得知, 今人看花古人墓,令人惆怅山头路。
375 0 0
孟郊
周室寝衰,风人辍采;故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1〕志士欲救世弊,则穷竭神虑,举其知闻。而诸侯又方并争,厚招游学之士;或将取合世主,起行其言,乃复力斥异家,以自所执持者为要道,聘辩腾说,著作云起矣。然当时足称“显学”〔2〕者,实止三家,曰道,曰儒,曰墨。 道家书据《汉书》《艺文志》所录有《伊尹》,《太公》,《辛甲》〔3〕等,今皆不传;《鬻子》《筦子》〔4〕亦后人作,故存于今者莫先于《老子》。老子〔5〕名耳,字聃,姓李氏,楚人,盖生于周灵王初(约西历纪元前五七○),尝为守藏室之史,见周之衰,遂去,至关,为关令尹喜〔6〕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也。今书又离为八十一章,亦后人妄分,本文实惟杂述思想,颇无条贯;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与秦汉人所传之黄帝《金人铭》,颛顼《丹书》等(见第一篇)同: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老子尝为周室守书,博见文典,又阅世变,所识甚多,班固〔7〕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者盖以此。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儒墨二家起老氏之后,而各欲尽人力以救世乱。孔子以周灵王二十一年(前五五一)生于鲁昌平乡陬邑,年三十余,尝问礼于老聃,然祖述尧舜〔8〕,欲以治世弊,道不行,则定《诗》《书》,订《礼》《乐》,序《易》,作《春秋》〔9〕。既卒(敬王四十一年=前四七九),门人又相与辑其言行而论纂之,谓之《论语》。墨子〔10〕亦鲁人,名翟,盖后于孔子百三四十年(约威烈王一至十年生),而尚夏道,兼爱尚同,非古之礼乐,亦非儒,有书七十一篇,今存者作十五卷。然儒者崇实,墨家尚质,故《论语》《墨子》,其文辞皆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时又有杨朱〔11〕,主“为我”,殆未尝著书,而其说亦盛行于战国之世。孟子名轲(前三七二生二八九卒)者,邹人,受学于子思,亦崇唐虞,说仁义,于杨墨则辞而辟之,〔12〕著书七篇曰《孟子》。生当周季,渐有繁辞,而叙述则时特精妙,如墦间乞食一段,宋吴氏(《林下偶谈》)〔13〕极推称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食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食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瞰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列子》《鶍冠子》〔14〕书晚出,皆后人伪作;今存者有《庄子》。庄子〔15〕名周,宋之蒙人,盖稍后于孟子,尝为蒙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存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然《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 于此略录《内篇》之文,以见大概: “齧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要疾偏死,弇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齧缺曰: 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鰌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齐物论》第二)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p#副标题#e#
495 0 0
鲁迅
五更钟漏歇,千门扃钥开。紫宸残月下,黄道晓光来。 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 斧藻归全德,轮辕适众材。化成风偃草,道合鼎调梅。 渥命随三接,皇恩畅九垓。嘉言造膝去,喜气沃心回。 东阁延多士,南山赋有台。阳春那敢和,空此咏康哉。
344 0 0
权德舆
欲结千年茂,生来便近松。迸根通井润,交叶覆庭秾。 历代频更主,盘空渐变龙。昼风圆影乱,宵雨细声重。 盖密胜丹桂,层危类远峰。嫩条悬野鼠,枯节叫秋蛩。 翠老霜难蚀,皴多藓乍封。几家遥共玩,何寺不堪容。 客对忘离榻,僧看误过钟。顷因陪预作,终夕绕枝筇。
张蠙
浮世抛身外,栖踪入九华。遗篇补乐府,旧籍隶仙家。 池静龟升树,庭荒鹤隐花。古来天子命,还少到烟霞。
506 0 0
初相见,意思浓,两下爱衾枕和同。销金帐春色溶溶,云雨期真叠叠重重。 谁知道,天不容,两三年间抛鸾拆凤。苦多情朝思夜梦,害相思沉沉病重。尔在东,我在西,阳台梦隔断山溪。孤雁唳夜半月凄凄,再相逢此生莫期。
347 0 0
中华文学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391 0 0
卢挚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49 0 0
王昌龄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390 0 0
陆游
【游月殿】 月坡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547 0 0
程颢
处世曾无著,生前事尽非。一瓶兼一衲,南北去如归。
473 0 0
薛莹
北乘羸马到燕然,此地何人复礼贤。 若问昭王无处所,黄金台上草连天。
378 0 0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348 0 0
李白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古偈穿花线,春装卷叶衣。 僧墟回水寺,佛陇启山扉。爱别吾何有,人心强有违。
379 0 0
皎然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401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