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362 0 0
陆游
红楼十二春寒恻。楼角何人吹玉笛。天津桥上旧曾听,三十六宫秋草碧。 昭华人去无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无数行人归未得。
354 0 0
中华文学
华筵饮散撤芳尊。人影乱纷纷。且约玉骢留住,细将团凤平分。 一瓯看取,招回酒兴,爽彻诗魂。歌罢清风两腋,归来明月千门。
459 0 0
程垓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366 0 0
苏轼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叹鲸鲵未剪,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382 0 0
吴伟业
"袋鼠族"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1998年,首先出现在英国新闻性论坛《时报》中。它最早用来形容西方国家中已经达到成年而无法独立,仍然依靠父母供养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如今,在我们国家,"袋鼠族"被用来泛指还未成年但是由于被家庭宠爱而失去自理能力的孩子。 诚然,我们国家各方面发展日新月异,而与此同时,孩子们享受的待遇却也高得令人咂舌。父母为孩子创造宽裕的经济条件,学校为孩子提供优良的教育设施,社会为孩子提供各种保障和健全的服务。简直是无事不管,无微不至。我们不难从中得出结论:如今的未成年孩子正如一个个袋鼠宝宝,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袋子里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固然能够很安全很健康的成长,可是袋鼠始终被装在袋子里,它没有感受过外面自然的温度,没有走出来锻炼锻炼筋骨,更没有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蓝天下、茵绿的草地上奔跑。它没有独立获取过食物,何谈有生存能力?它没有见过云消雨霁,何谈有搏击风雨的能力?它没有摔过一跤,何谈有获取成功的能力?一切一切的疑问,不能不让我们对"袋鼠族"产生担忧。 国家昌盛靠人才,而人才质量靠教育,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在传授理论传授知识,忽视了实践和能力,还是把受教育者装在了袋子里。再者,艰苦奋斗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它表现为保持节俭的生活作风,保持不怕困难的勇气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让这些"袋鼠族"做到艰苦奋斗吗? 如此说来,如今的"袋鼠族"就将成为不可雕琢的朽木了吗?我们事业的大厦会面临危境吗? 当务之急,我们要全面更新人才教育理念,改革教育制度,让"袋鼠族"走出袋子尝试去拼搏,去竞争,去受挫。顽强的斗志和毅力都是在身经百战的历练中产生的,只有将这一族"袋鼠"完全蜕变为真的勇士,我们才能说我们的事业有了希望,社会的和谐有了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地! "袋鼠"们也该自觉告别袋子,在自然的风雨中做回真正的自己,在自由的天地里收获心灵的丰盈。 阅卷小记 考场作文宜小中见大,不宜从大处着笔。因为受中学生思想认识和作文篇幅的限制, 大处落笔往往容易导致内容空洞。而这篇文章直写当代教育与国家前途的关系,落笔相当大, 但是因为形象地引入了"袋鼠族"这一概念,文章并不因"大"而显得"空"。看来,恰当地运用比喻手法的确是使文章生动形象的一个好办法。
353 0 0
小文
风流老峭,负不群奇表。弹指超凡怎由教。把俗儒故纸,推向一边,三界外、寻得一场好笑。 尘缘无处趓,应见宰官,苦行公心众难到。这功名富贵,有也寻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待接得、众生总成佛,向酒肆淫房,再逞年少。
344 0 0
朱敦儒
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穹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轮。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371 0 0
陈沆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361 0 0
秦观
昔娄师德园,今袁德师楼。
322 0 0
佚名
菊团封绿,莲萼凋红,萧然独见芳姿。短墙高榭,疏筠怪石偏宜。香遍秋风到处,微雨过、清露零时。花阴下,称笺毫唱和,杖屦追随。 曷似江头竹外,凌霜犯雪,岁晚争奇。夕赏朝吟,劝秋莫放离披。细看石B53E玉茗,叶纵似、风韵输伊。最好处,拥新妆、临鉴碧溪。
343 0 0
王之道
傅岩高静见台星,庙略当时讨不庭。万里有云归碧落, 百川无浪到沧溟。军中老将传兵术,江上诸侯受政经。 闻道国人思再入,熔金新铸鹤仪形。
405 0 0
赵嘏
忆长安,二月时,玄鸟初至禖祠。百啭宫莺绣羽, 千条御柳黄丝。更有曲江胜地,此来寒食佳期。
408 0 0
鲍防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352 0 0
邓剡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498 0 0
诗经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374 0 0
刘禹锡
良玉定为宝,长材世所稀。佐幕方巡郡,奏命布恩威。 食蔬程独守,饮冰节靡违。决狱兴邦颂,高文禀天机。 宾馆在林表,望山启西扉。下有千亩田,泱漭吴土肥。 始耕已见获,袗絺今授衣。政拙劳详省,淹留未得归。 虽惭且忻愿,日夕睹光辉。
384 0 0
韦应物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
高珩
茅亭客到多称奇,茅亭之上难题诗。出尘景物不可状, 小手篇章徒尔为。牛畔稻苗新雨后,鹤边松韵晚风时。 君今酷爱人间事,争得安闲老在兹。
427 0 0
杜荀鹤
山馆吟馀山月斜,东风摇曳拂窗华。岂知驱马无闲日, 长在他人后到家。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 灯前结束又前去,晓出石林啼乱鸦。
376 0 0
罗邺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