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动河汉,耿耿曙难分。堕露垂丛药,残星间薄云。 心悬赤城峤,志向紫阳君。雁过海风起,萧萧时独闻。
539 0 0
马戴
太守拥朱轮,东郊物候新。莺声随坐啸,柳色唤行春。 谷口云迎马,溪边水照人。郡中叨佐理,何幸接芳尘。
318 0 0
岑参
蓬莱一岛,卧长烟千柳,西溪幽趣。苜蓿盘中初日上,不把胾臑充俎,和月栽松,饶云买石,只此为家务。倚楹清啸,断霞斜倚天暮。闻道块磊浇胸,槎牙肝肺,劝笔端风雨。壁上潇湘秋一帧,影落荻花洲渚。暗浦潮生,寒矶雪化,无复风,原空格,从吴校尘虑。此时渔父,短蓑合在何处。
328 0 0
中华文学
忆玉清景,繁盛极当时。千古事难追。汉家别朝秋风起,空出奉宸衣。三山浮海日晖晖。羽盖共云飞。灵宫旧是楼真处,还望玉舆归。
289 0 0
请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 忠臣蔽塞主势移。曷谓贤。 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 主诚听之。天下为一四海宾。 主之孽。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蹷。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为桀。世之灾。 妬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 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 武王怒。师牧野。 纣卒易乡启乃下。武王善之。 封之于宋立其祖。世之衰。 谗人归。比干见刳箕子累。 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 世之祸。恶贤士。 子胥见杀百里徒。穆公得之。 强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 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 请牧基。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 险陂倾侧此之疑。基必施。 辩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 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辩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慎墨季惠。 百家之说诚不祥。治复一。 脩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 水至平。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而有势。 直而用抴必参天。世无王。 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礼与刑。 君子以脩百姓宁。明德慎罚。 国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 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 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志之荣。 好而一之神以诚。精神相反。 一而不贰为圣人。治之道。 美不老。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辞不蹷。 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请成相。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 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辩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贤圣。 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 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尚德推贤不失序。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禹劳心力。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畝。 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 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 契为司徒。民知孝尊弟有德。 禹有功。抑下鸿。 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 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契玄王。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天乙汤。论举当。 身让卞随举牟光。□□□□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良由姦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反复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妬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 请成相。言治方。 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 下皆平正国乃昌。臣下职。 莫游食。务本节用財无极。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 莫得擅与孰私得。君法明。 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脩之者荣。 离之者辱孰它师。刑称陈。 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祺。用有基。 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循领。 莫不理续主执持。听之经。 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言有节。 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 吏敬法令莫敢恣。君教出。 行有律。吏谨将之无敌铍滑。 下不私请。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谨脩。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贯。
368 0 0
佚名
唐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习俗相沿,以为佳话,故伎家故事,文人间亦著之篇章,今尚存者有崔令钦《教坊记》及孙棨《北里志》〔1〕。自明及清,作者尤夥,明梅鼎祚之《青泥莲花记》〔2〕,清余怀之《板桥杂记》〔3〕尤有名。是后则扬州,吴门,珠江,上海诸艳迹,皆有录载; 〔4〕且伎人小传,亦渐侵入志异书类中,然大率杂事琐闻,并无条贯,不过偶弄笔墨,聊遣绮怀而已。若以狭邪中人物事故为全书主干,且组织成长篇至数十回者,盖始见于《品花宝鉴》〔5〕,惟所记则为伶人。 明代虽有教坊,而禁士大夫涉足,亦不得挟妓,然独未云禁招优。达官名士以规避禁令,每呼伶人侑酒,使歌舞谈笑;有文名者又揄扬赞叹,往往如狂酲,其流行于是日盛。清初,伶人之焰始稍衰,后复炽,渐乃愈益猥劣,称为“像姑”,流品比于娼女矣。《品花宝鉴》者,刻于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即以叙乾隆以来北京优伶为专职,而记载之内,时杂猥辞,自谓伶人有邪正,狎客亦有雅俗,并陈妍媸,固犹劝惩之意,其说与明人之凡为“世情书”者略同。至于叙事行文,则似欲以缠绵见长,风雅为主,而描摹儿女之书,昔又多有,遂复不能摆脱旧套,虽所谓上品,即作者之理想人物如梅子玉杜琴言辈,亦不外伶如佳人,客为才子,温情软语,累牍不休,独有佳人非女,则他书所未写者耳。其叙“名且”杜琴言往梅子玉家问病时情状云: 却说琴言到梅宅之时,心中十分害怕,满拟此番必有一场羞辱。及至见过颜夫人之后,不但不加呵责,倒有怜恤之心,又命他去安慰子玉,却也意想不到,心中一喜一悲。但不知子玉病体轻重,如何慰之?只好遵夫人之命,老着脸走到子玉房里。见帘帏不卷,几案生尘,一张小楠木床挂了轻绡帐。云儿先把帐子掀开,叫声“少爷,琴言来看你了”。子玉正在梦中,模模糊糊应了两声。琴言就坐在床沿,见那子玉面庞黄瘦,憔悴不堪。 琴言凑在枕边,低低叫了一声,不绝泪涌下来,滴在子玉的脸上。只见子玉忽然呵呵一笑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子玉吟了之后,又接连笑了两笑。琴言见他梦魔如此,十分难忍,在子玉身上掀了两掀,因想夫人在外,不好高叫,改口叫声“少爷”。子玉犹在梦中想念,候到七月七日,到素兰处,会了琴言,三人又好诉衷谈心,这是子玉刻刻不忘,所以念出这两句唐曲来。魂梦既酣,一时难醒,又见他大笑一会,又吟道: “我道是黄泉碧落两难寻,……” 歌罢,翻身向内睡着。琴言看他昏到如此,泪越多了,只好呆怔怔看着,不好再叫。……(第二十九回) 《品花宝鉴》中人物,大抵实有,就其姓名性行,推之可知。惟梅杜二人皆假设,字以“玉”与“言”者,即“寓言”之谓,盖著者以为高绝,世已无人足供影射者矣。书中有高品,则所以自况,实为常州人陈森书(作者手稿之《梅花梦传奇》上,自署毘陵陈森,则“书”字或误衍),号少逸,道光中寓居北京,出入菊部中,因拾闻见事为书三十回,然又中辍,出京漫游,己酉(一八四九)自广西复至京,始足成后半,共六十回,好事者竞相传钞,越三年而有刻本(杨懋建《梦华琐簿》)。 至作者理想之结局,则具于末一回,为名士与名旦会于九香园,画伶人小像为花神,诸名士为赞;诸伶又书诸名士长生禄位,各为赞,皆刻石供养九香楼下。时诸伶已脱梨园,乃“当着众名士之前”,熔化钗钿,焚弃衣裙,将烬时,“忽然一阵香风,将那灰烬吹上半空,飘飘点点,映着一轮红日,像无数的花朵与蝴蝶飞舞,金迷纸醉,香气扑鼻,越旋越高,到了半天,成了万点金光,一闪不见”云。 其后有《花月痕》十六卷五十二回,题“眠鹤主人编次”,咸丰戊午年(一八五八)序,而光绪中始流行。其书虽不全写狭邪,顾与伎人特有关涉,隐现全书中,配以名士,亦如佳人才子小说定式。略谓韦痴珠韩荷生皆伟才硕学,游幕并州,极相善,亦同游曲中,又各有相眷妓,韦者曰秋痕,韩者曰采秋。韦风流文采,倾动一时,而不遇,困顿羁旅中;秋痕虽倾心,亦终不得嫁韦。已而韦妻先殁,韦亦寻亡,秋痕殉焉。韩则先为达官幕中上客,参机要,旋以平寇功,由举人保升兵科给事中,复因战绩,累迁至封侯。采秋久归韩,亦得一品夫人封典。班师受封之后,“高宴三日,自大将军以至走卒,无不雀忭。”(第五十回)而韦乃仅一子零丁,扶棺南下而已。其布局盖在使升沉相形,行文亦惟以缠绵为主,但时复有悲凉哀怨之笔,交错其间,欲于欢笑之时,并见黯然之色,而诗词简启,充塞书中,文饰既繁,情致转晦。符兆纶〔6〕评之云,“词赋名家,却非说部当行,其淋漓尽致处,亦是从词赋中发泄出来,哀感顽艳。……”虽稍谀,然亦中其失。至结末叙韩荷生战绩,忽杂妖异之事,则如情话未央,突来鬼语,尤为通篇芜累矣。 ……采秋道,“……妙玉称个‘槛外人’,宝玉称个‘槛内人’;妙玉住的是栊翠庵,宝玉住的是怡红院。…… 书中先说妙玉怎样清洁,宝玉常常自认浊物。不见将来清者转浊,浊者极清?”痴珠叹一口气,高吟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随说道#p#副标题#e#
507 0 0
鲁迅
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繁艳向人啼宿露, 落英飘砌怨春风。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谁将老子同。 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
442 0 0
李绅
杨柳青青满路垂,赠行惟折古松枝。 停舟一对湘江哭,哭罢无言君自知。
329 0 0
戴叔伦
明金点染,枝头初见,四出如将刀翦。芳心才露一些儿,早已被、西风传遍。 归来醉也,香凝襟神,疑向广寒宫殿。便须著个胆瓶儿,夜深在、枕屏根畔。
333 0 0
翠盖千重,青钱万叠,雨余绿涨银塘。藕花无数,高下斗芬芳。浑似华清赐浴,温泉滑、洗出真香。何妨更,合欢连理,高压万芝祥。 风流,贤太守,当年奏瑞,盛事名堂。好是琉璃池上,一片宫妆。况有薰风解愠,流霞泛、丝竹成行。依莲暇,联珠唱玉,应不愧金相。
316 0 0
王之道
共得烟霞径,东归山水游。萧萧望林夜,寂寂坐中秋。
384 0 0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346 0 0
韦庄
旧寄炉峰下,杉松绕石房。年年五六月,江上忆清凉。 久别应荒废,终归隔渺茫。何当便摇落,披衲玩秋光。
413 0 0
齐己
乡人去欲尽,北雁又南飞。京洛风尘久,江湖音信稀。 旧山知独往,一醉莫相违。未得辞羁旅,无劳问是非。
313 0 0
自与浑家邻,馨香遂满身。无心好清静,人用去灰尘。 ——麻大 终朝每去依烟火,春至还归养子孙。 ——和且耶 曾向苻王笔端坐,尔来求食浑家门。 ——和且耶
395 0 0
【疾世】 周徘徊兮汉渚,求水神兮灵女。 嗟此国兮无良,媒女诎兮謰謱。 鴳雀列兮譁讙,鸲鹆鸣兮聒余。 抱昭华兮宝璋,欲衒鬻兮莫取。 言旋迈兮北徂,叫我友兮配耦。 日阴曀兮未光,阒睄窕兮靡睹。 纷载驱兮高驰,将谘询兮皇羲。 遵河皋兮周流,路变易兮时乖。 濿沧海兮东游,沐盥浴兮天池。 访太昊兮道要,云靡贵兮仁义。 志欣乐兮反征,就周文兮邠歧。 秉玉英兮结誓,日欲暮兮心悲。 惟天禄兮不再,背我信兮自违。 逾陇堆兮渡漠,过桂车兮合黎。 赴昆山兮□中騄,从卬遨兮栖迟。 吮玉液兮止渴,齧芝华兮疗饥。 居嵺廓兮鲜畴,远梁昌兮几迷。 望江汉兮濩渃,心紧絭兮伤怀。 时昢昢兮且旦,尘莫莫兮未晞。 忧不暇兮寝食,吒增叹兮如雷。
389 0 0
清冬宾御出,蜀道翠微间。远雾开群壑,初阳照近关。 霜潭浮紫菜,雪栈绕青山。当似遗民去,柴桑政自闲。
379 0 0
解变西昆体,一赋冠群英。清风峡畔,至今堂以读书名。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重于山岳,惜不大其成。陵谷纵迁改,草木亦光荣。 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石龛虽窄,可容一几短擎灯。千仞苍崖如削,四面翠屏不断,云雾镇长生。最爱岩前水,犹作诵弦声。
337 0 0
章谦亨
【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 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 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 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 傍有堕钗横。
485 0 0
欧阳修
江南湖水咽山川,春江溢入共湖连。气色纷沦横罩海, 波涛鼓怒上漫天。鳞宗壳族嬉为府,弋叟罛师利焉聚。 欹帆侧柁弄风口,赴险临深绕湾浦。一湾一浦怅邅回, 千曲千溠怳迷哉,乍见灵妃含笑往。复闻游女怨歌来。 暑来寒往运洄洑,潭生水落移陵谷。云间坠翮散泥沙, 波上浮查栖树木,昨暮飞霜下北津,今朝行雁度南滨。 处处沟洚清源竭,年年旧苇白头新。天地盈虚尚难保, 人间倚伏何须道。秋月皛皛泛澄澜,冬景青青步纤草。 念君宿昔观物变,安得踌蹰不衰老。
377 0 0
张说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