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髯凤尾乱飕飕,带雾停风一亩秋。 待取满庭苍翠合,酒尊书案闭门休。
402 0 0
李群玉
干戈阻上日,南国寄贫居。旧里荒应尽,新年病未除。 窗风连岛树,门径接邻蔬。我有闲来约,相看雪满株。
409 0 0
齐己
一夜狂风尽海棠。此花天遣殿群芳。芝兰百濯见真香。 劝客淋浪灯底韵,恼人魂梦枕边囊。一枝插不□□□。
508 0 0
葛胜仲
寒雨萧萧灯焰青,灯前孤客难为情。兵戈闹日别乡国, 鸿雁过时思弟兄。冷极睡无离枕梦,苦多吟有彻云声。 出门便作还家计,直至如今计未成。
422 0 0
杜荀鹤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327 0 0
晏几道
寻得仙家不姓梅,马嘶人语出尘埃。竹和庭上春烟动, 花带溪头晓露开。绕岸白云终日在,傍松黄鹤有时来。 何年亦作围棋伴,一到松间醉一回。
418 0 0
中华文学
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升沈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此意凄凉谁共语?岸沙君看去年痕。
299 0 0
陆游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404 0 0
未把金杯心已恻。少年病酒还成积。一昨宦游来水国。心知得。陶陶大醉何人识。 日近偶然频燕客。尊前巾帽时欹仄。致得沈疴盟枕席。吾方适。从今更不尝涓滴。
342 0 0
屏欲除奢政返淳。(霍王以下和句亡)
393 0 0
李治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 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暮,夕哭坐达晨。 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398 0 0
白居易
还记得去年夏天住在北京的时候,遇见张我权君,听到他说过这样意思的话:“中国人似乎都忘记了台湾〔2〕了,谁也不大提起。”他是一个台湾的青年。 我当时就像受了创痛似的,有点苦楚;但口上却道:“不。 那倒不至于的。只因为本国太破烂,内忧外患,非常之多,自顾不暇了,所以只能将台湾这些事情暂且放下。……” 但正在困苦中的台湾的青年,却并不将中国的事情暂且放下。他们常希望中国革命的成功,赞助中国的改革,总想尽些力,于中国的现在和将来有所裨益,即使是自己还在做学生。 张秀哲君是我在广州才遇见的。我们谈了几回,知道他已经译成一部《劳动问题》〔3〕给中国,还希望我做一点简短的序文。我是不善于作序,也不赞成作序的;况且对于劳动问题,一无所知,尤其没有开口的资格。我所能负责说出来的,不过是张君于中日两国的文字,俱极精通,译文定必十分可靠这一点罢了。 但我这回却很愿意写几句话在这一部译本之前,只要我能够。我虽然不知道劳动问题,但译者在游学中尚且为民众尽力的努力与诚意,我是觉得的。 我只能以这几句话表出我个人的感激。但我相信,这努力与诚意,读者也一定都会觉得的。这实在比无论什么序文都有力。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鲁迅识于广州中山大学。 ※ ※ ※ 〔1〕本篇最初印入《国际劳动问题》一书,原题为《〈国际劳动问题〉小引》。 〔2〕台湾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侵占,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文中说的张我权,当为张我军(1902—1955),台北板桥人。当时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 〔3〕张秀哲台湾省人。当时在广州岭南大学肄业,曾与人合著《毋忘台湾》一书。《劳动问题》,原名《国际劳动问题》,日本浅利顺次郎著。张秀哲的译本于一九二七年由广州国际社会问题研究社出版,署张月澄译。
338 0 0
鲁迅
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忧柳氏不能忘情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旧,云间宿。
323 0 0
苏轼
王笔活鸾凤,谢诗生芙蓉。学筵开绛帐,谈柄发洪钟。 粉署见飞鵩,玉山猜卧龙。遗风丽清韵,萧散九原松。 麈尾近良玉,鹤裘吹素丝。坏陵殷浩谪,春墅谢安棋。 京口贵公子,襄阳诸女儿。折花兼踏月,多唱柳郎词。
448 0 0
温庭筠
衔悲上陇首,肠断不见君。流水若有情,幽哀从此分。 苍茫愁边色,惆怅落日曛。山外接远天,天际复有云。 白雁从中来,飞鸣苦难闻。足系一书札,寄言难离群。 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 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
李白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343 0 0
吴文英
落魄且落魄,夜宿乡村,朝游城郭。闲来无事玩青山, 困来街市货丹药。卖得钱,不算度,酤美酒,自斟酌。 醉后吟哦动鬼神,任意日头向西落。
384 0 0
吕岩
元艮 关于“《庄子》与《文选》”的议论,有些刊物上早不直接提起应否大家研究这问题,却拉到别的事情上去了。他们是在嘲笑那些反对《文选》的人们自己却曾做古文,看古书。这真利害。大约就是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罢——对不起,“古书”又来了! 不进过牢狱的那里知道牢狱的真相。跟着阔人,或者自己原是阔人,先打电话,然后再去参观的,他只看见狱卒非常和气,犯人还可以用英语自由的谈话〔3〕。倘要知道得详细,那他一定是先前的狱卒,或者是释放的犯人。自然,他还有恶习,但他教人不要钻进牢狱去的忠告,却比什么名人说模范监狱的教育卫生,如何完备,比穷人的家里好得多等类的话,更其可信的。 然而自己沾了牢狱气,据说就不能说牢狱坏,狱卒或囚犯,都是坏人,坏人就不能有好话。只有好人说牢狱好,这才是好话。读过《文选》而说它无用,不如不读《文选》而说它有用的可听。反“反《文选》”的诸君子,自然多是读过的了,但未读的也有,举一个例在这里罢——“《庄子》我四年前虽曾读过,但那时还不能完全读懂……《文选》则我完全没有见过。”然而他结末说,“为了浴盘的水糟了,就连小宝宝也要倒掉,这意思是我们不敢赞同的。”〔4〕见《火炬》他要保护水中的“小宝宝”,可是没有见过“浴盘的水”。 五四运动的时候,保护文言者是说凡做白话文的都会做文言文,所以古文也得读。现在保护古书者是说反对古书的也在看古书,做文言,——可见主张的可笑。永远反刍,自己却不会呕吐,大约真是读透了《庄子》了。 十一月四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七日《申报·自由谈》。〔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语出《韩菲子·难势》:“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之。’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3〕犯人还可以用英语自由的谈话这是胡适说的话,参看《伪自由书·“光明所到……”》。 〔4〕“为了浴盘的水糟了,就连小宝宝也要倒掉”等语,见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大晚报·火炬》载何人《我的意见》一文。
345 0 0
病来形貌秽,斋沐入东林。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361 0 0
李端
先帝旧宫宫女在,乱丝犹挂凤凰钗。 霓裳法曲浑抛却,独自花间扫玉阶。
359 0 0
王建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