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342 0 0
李隆基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364 0 0
晏殊
【鹊桥仙】[1] 纤云弄巧,[2]飞星传恨,[3] 银汉迢迢暗渡。[4] 金风玉露一相逢,[5]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6]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7]
398 0 0
秦观
玉垒尊罍,清秋关塞,正宜催唤香醪。凉风吹帽,横槊试登高。想见征西旧事,龙山会、宾主俱豪。来群雁,凉生画角,红叶聚亭皋。 南州、应好在,长关梦眼,天际云涛。有一簪黄菊,两鬓霜毛。快把金荷共倒,凝望久、只遣魂消。君须听,新翻燕乐,余韵响檀槽。
325 0 0
中华文学
【三月晦日送客】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361 0 0
崔橹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隋志》有《列异传》三卷,魏文帝〔1〕撰,今佚。惟古来文籍中颇多引用,故犹得见其遗文,则正如《隋志》所言,“以序鬼物奇怪之事”者也。文中有甘露年间事,在文帝后,或后人有增益,或撰人是假托,皆不可知。两《唐志》皆云张华撰,亦别无佐证,殆后有悟其抵牺者,因改易之。惟宋裴松之〔2〕《三国志注》,后魏郦道元《水经注》〔3〕皆已征引,则为魏晋人作无疑也。 南阳宗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曰,“鬼也。”鬼曰,“卿复谁?”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共行数里,鬼言步行大亟,可共迭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大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死,故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死,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曰,唯不喜人唾。……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至头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便化,乃唾之,得钱千五百。(《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四,《法苑珠林》六) 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太平御览》三百七十) 武晶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相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八) 晋以后人之造伪书,于记注殊方异物者每云张华,亦如言仙人神境者之好称东方朔。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魏初举太常博士,入晋官至司空,领著作,封壮武郡公,永康元年四月赵王伦之变〔4〕,华被害,夷三族,时年六十九(二三二——三○○),传在《晋书》。华既通图纬,又多览方伎书,能识灾祥异物,故有博物洽闻之称,然亦遂多附会之说。梁萧绮所录王嘉《拾遗记》〔5〕(九)言华尝“捃采天下遗逸,自书契之始,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所说,造《博物态》四百卷,奏于武帝”,帝令芟截浮疑,分为十卷。其书今存,乃类记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皆刺取故书,殊乏新异,不能副其名,或由后人缀辑复成,非其原本欤?今所存汉至隋小说,大抵此类。 《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昆吾氏献切玉刀,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刀切玉如蜡。”布汉世有献者,刀则未闻。(卷二《异产》) 取鳖锉令如棋子大,捣赤苋汁和合,厚以茅苞,五六月中作,投池中,经旬脔脔尽成鳖也。(卷四《戏术》) 燕太子丹质于秦,……欲归,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欲陷丹,丹驱驰过之而桥不发。遁到关,关门不开,丹为鸡鸣,于是众鸡悉鸣,遂归。(卷八《史补》) 老子云,“万民皆付西王母;唯王,圣人,真人,仙人,道人之命,上属九天君耳。”(卷九《杂说》上) 新蔡干宝字令升,晋中兴后置史官,宝始以著作郎领国史,因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6〕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四世纪中)。宝著《晋纪》〔7〕二十卷,时称良史; 而性好阴阳术数,尝感于其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气绝复苏,自言见天神事,乃撰《搜神记》〔8〕二十卷。以“发明神道之不诬”(自序中语),见《晋书》本传。《搜神记》今存者正二十卷,然亦非原书,其书于神祇灵异人物变化之外,颇言神仙五行,又偶有释氏说。 汉下邳周式,尝至东海,道逢一吏,持一卷书,求寄载,行十余里,谓式曰,“吾暂有所过,留书寄君船中,慎勿发之!”去后,式盗发视,书旨诸死人录,下条有式名。须臾吏还,式犹视书。吏怒曰,“故以相告,而忽视之!”式叩头流血,良久,吏曰,“感卿远相载,此书不可除卿名,今日已去,还家三年勿出门,可得度也。勿道见吾书!”式还,不出已二年余,家皆怪之。邻人卒亡,父怒使往吊之,式不得已,适出门,便见此吏。吏曰,“吾令汝三年勿出,而今出门,知复奈何?吾求不见连累为鞭杖,今已见汝,可复奈何?后三日日中,当相取也。” ……至三日日中,果见来取,便死。(卷五) 阮瞻字千里,素执无鬼论,物莫能难,每自谓此理足以辨正幽明。忽有客通名诣瞻,寒温毕,聊谈名理,客甚有才辨,瞻与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复甚苦,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 即仆便是鬼!”于是变为异形,须臾消灭。瞻默然,意色大恶,岁余而卒。(卷十六) 焦湖庙有一玉枕,枕有小坼。时单父县人杨林为贾客,至庙祈求,庙巫谓曰,“君欲好婚否?”林曰,“幸甚。” #p#副标题#e#
377 0 0
鲁迅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556 0 0
查慎行
孤云独鹤共悠悠,万卷经书一叶舟,楚地巢城民舍少, 烟村社树鹭湖秋。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394 0 0
严维
几年栖旅寄西秦,不识花枝醉过春。短艇闲思五湖浪, 羸蹄愁傍九衢尘。关河风雨迷归梦,钟鼓朝昏老此身。 忽向太平时节过,一竿持去老遗民。
387 0 0
罗邺
水国何辽旷,风波遂极天。西江三纪合,南浦二湖连。 危堞临清境,烦忧暂豁然。九围观掌内,万象阅眸前。 日去长沙渚,山横云梦田。汀葭变秋色,津树入寒烟。 潜穴探灵诡,浮生揖圣仙。至今人不见,迹灭事空传。
341 0 0
张说
芳气霏微,薄衣料峭。何人正倚桃花笑。流红不出武陵溪,这回空与春风到。 尊俎全稀,风情终较。安仁老也谁知道。碧云无信失秦楼,旧时明月犹相照。
335 0 0
毛滂
彩仗列森森,行宫夜漏深。殳鋋方启路,钲鼓正交音。 曙月思兰室,前山辨谷林。家人念行役,应见此时心。
425 0 0
权德舆
逸才岂凡兽,服猛愚人得。山泽生异姿,蒙戎蔚佳色。 青毡持与藉,重锦裁为饰。卧阁幸相宜,温然承宴息。
羊士谔
花拂阑干柳拂空,花枝绰约柳蓬松。蝶翻淡碧低边影,莺啭浓香杪处风。 深院落,小帘栊,寻芳犹忆旧相逢。桥边携手归来路,踏皱残花几片红。
459 0 0
陈亮
谷中谁弹琴,琴响谷冥寂。因君扣商调,草虫惊暗壁。
438 0 0
顾况
归卧东林计偶谐,柴门深向翠微开。更无尘事心头起, 还有诗情象外来。康乐公应频结社,寒山子亦患多才。 星郎雅是道中侣,六艺拘牵在隗台。
407 0 0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433 0 0
李贺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323 0 0
元好问
功名果何物,天欲付英豪。请看襄汉,今日谁驾六灵鳌。阅礼崇诗元帅,大纛高牙临塞,砥柱一洪涛。百辟拱辰极,欢动赭黄袍。 策无遗,勋益著,德弥高。定知阳报,谢庭兰玉付儿曹。秀发如君独擅,浑似当年幼度,文武素兼韬。岁岁长为寿,霞液荐蟠桃。
秦王手笔序丹台,不错褒扬最上才。凤阙几传为匠硕, 龙门曾用振风雷。钱郎未竭精华去,元白终存作者来。 两轴蚌胎骊颔耀,枉临禅室伴寒灰。
422 0 0
齐己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