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为亲贤展绮筵,恒常宁敢恣游盘。绿搓杨柳绵初软, 红晕樱桃粉未干。谷鸟乍啼声似涩,甘霖方霁景犹寒。 笙歌风紧人酣醉,却绕珍丛烂熳看。
347 0 0
中华文学
凡事无论大小,只要和自己有些相干,便不免格外警觉。 即如这一回女子师范大学的风潮,我因为在那里担任一点钟功课,也就感到震动,而且就发了几句感慨,登在五月十二的《京报副刊》上〔2〕。自然,自己也明知道违了“和光同尘”〔3〕的古训了,但我就是这样,并不想以骑墙或阴柔来买人尊敬。 三四天之后,忽然接到一本《现代评论》〔4〕十五期,很觉得有些稀奇。这一期是新印的,第一页上目录已经整齐(初版字有参差处),就证明着至少是再版。我想:为什么这一期特别卖的多,送的多呢,莫非内容改变了么?翻开初版来,校勘下去,都一样;不过末叶的金城银行的广告已经杳然,所以一篇《女师大的学潮》〔5〕就赤条条地露出。我不是也发过议论的么?自然要看一看,原来是赞成杨荫榆校长的,和我的论调正相反。做的人是“一个女读者”。 中国原是玩意儿最多的地方,近来又刚闹过什么“琴心是否女士”〔6〕问题,我于是心血来潮,忽而想:又捣什么鬼,装什么佯了?但我即刻不再想下去,因为接着就起了别一个念头,想到近来有些人,凡是自己善于在暗中播弄鼓动的,一看见别人明白质直的言动,便往往反噬他是播弄和鼓动,是某党,是某系;正如偷汉的女人的丈夫,总愿意说世人全是忘八,和他相同,他心里才觉舒畅。这种思想是卑劣的;我太多心了,人们也何至于一定用裙子来做军旗。我就将我的念头打断了。 此后,风潮还是拖延着,而且展开来,于是有七个教员的宣言〔7〕发表,也登在五月二十七日的《京报》上,其中的一个是我。 这回的反响快透了,三十日发行(其实是二十九日已经发卖)的《现代评论》上,西滢先生〔8〕就在《闲话》的第一段中特地评论。但是,据说宣言是“《闲话》正要付印的时候”才在报上见到的,所以前半只论学潮,和宣言无涉。后来又做了三大段,大约是见了宣言之后,这才文思泉涌的罢,可是《闲话》付印的时间,大概总该颇有些耽误了。但后做而移在前面,也未可知。那么,足见这是一段要紧的“闲话”。 《闲话》中说,“以前我们常常听说女师大的风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动,可是我们总不敢相信。”所以他只在宣言中摘出“最精彩的几句”,加上圈子,评为“未免偏袒一方”;而且因为“流言更加传布得厉害”,遂觉“可惜”,但他说“还是不信我们平素所很尊敬的人会暗中挑剔风潮”。这些话我觉得确有些超妙的识见。例如“流言”本是畜类的武器,鬼蜮的手段,实在应该不信它。 又如一查籍贯,则即使装作公平,也容易启人疑窦,总不如“不敢相信”的好,否则同籍的人固然惮于在一张纸上宣言,而别一某籍的人也不便在暗中给同籍的人帮忙〔9〕了。这些“流言”和“听说”,当然都只配当作狗屁! 但是,西滢先生因为“未免偏袒一方”而遂叹为“可惜”,仍是引用“流言”,我却以为是“可惜”的事。清朝的县官坐堂,往往两造各责小板五百完案,“偏袒”之嫌是没有了,可是终于不免为胡涂虫。假使一个人还有是非之心,倒不如直说的好;否则,虽然吞吞吐吐,明眼人也会看出他暗中“偏袒”那一方,所表白的不过是自己的阴险和卑劣。宣言中所谓“若离若合,殊有混淆黑白之嫌”者,似乎也就是为此辈的手段写照。而且所谓“挑剔风潮”的“流言”,说不定就是这些伏在暗中,轻易不大露面的东西所制造的,但我自然也“没有调查详细的事实,不大知道”。可惜的是西滢先生虽说“还是不信”,却已为我辈“可惜”,足见流言之易于惑人,无怪常有人用作武器。但在我,却直到看见这《闲话》之后,才知道西滢先生们原来“常常”听到这样的流言,并且和我偶尔听到的都不对。可见流言也有种种,某种流言,大抵是奔凑到某种耳朵,写出在某种笔下的。 但在《闲话》的前半,即西滢先生还未在报上看见七个教员的宣言之前,已经比学校为“臭毛厕”,主张“人人都有扫除的义务”了。〔10〕为什么呢?一者报上两个相反的启事已经发现;二者学生把守校门;三者有“校长不能在学校开会,不得不借邻近的饭店招集教员开会的奇闻”。但这所述的“臭毛厕”的情形还得修改些,因为层次有点颠倒。据宣言说,则“饭店开会”,乃在“把守校门”之前,大约西滢先生觉得不“最精彩”,所以没有摘录,或者已经写好,所以不及摘录的罢。现在我来补摘几句,并且也加些圈子,聊以效颦—— “……迨五月七日校内讲演时,学生劝校长杨荫榆先生退席后,杨先生乃于饭馆召集校员若干燕饮,继即以评议会名义,将学生自治会职员六人揭示开除,由是全校哗然,有坚拒杨先生长校之事变。……” 《闲话》里的和这事实的颠倒,从神经过敏的看起来,或者也可以认为“偏袒”的表现;但我在这里并非举证,不过聊作插话而已。其实,“偏袒”两字,因我适值选得不大堂皇,所以使人厌观,倘用别的字,便会大大的两样。况且,即使是自以为公平的批评家,“偏袒”也在所不免的,譬如和校长同籍贯,或是好朋友,或是换帖兄弟,或是叨过酒饭,每不免于不知不觉间有所“偏袒”。这也算人情之常,不足深怪; #p#副标题#e#
301 0 0
鲁迅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379 0 0
何逊
南国有归舟,荆门溯上流。苍茫葭菼外,云水与昭丘。 樯带城乌去,江连暮雨愁。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
274 0 0
王维
溪上春晴聊看竹,谁言驿使此相逢。 担簦蹑屐仍多病,笑杀云间陆士龙。
324 0 0
陈羽
彼吴之宫兮江之那涯,复道盘兮当高且斜。 波摇疏兮雾濛箔,菡萏国兮鸳鸯家。鸾之箫兮蛟之瑟, 骈筠参差兮界丝密。宴曲房兮上初日, 月落星稀兮歌酣未毕。越山丛丛兮越溪疾, 美人雄剑兮相先后出。火姑苏兮沼长洲, 此宫之丽人兮留乎不留。霜氛重兮孤榜晓, 远树扶苏兮愁烟悄眇。欲摭愁烟兮问故基, 又恐愁烟兮推白鸟。
382 0 0
陆龟蒙
洛阳丽春色,游侠骋轻肥。水逐车轮转,尘随马足飞。 云影遥临盖,花气近薰衣。东郊斗鸡罢,南皮射雉归。 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
谢公见我多愁疾,为我开门对碧山。 君若欲来看猿鸟,不须争把桂枝攀。
325 0 0
朱放
兽之穷,奔大麓。天厚黄德,狙犷服。 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敌逾蹙。 自亡其徒,匪予戮。屈rH猛,虔栗栗。 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 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驱豺兕,授我疆。
321 0 0
柳宗元
【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1] 独寤寐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2] 独寤寐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3] 独寤寐宿,永矢弗告。
354 0 0
诗经
绣幕深朱户,熏炉小象床。扶肩醉被冒明珰。绣履可怜分破、两鸳鸯。 梦枕初回雨、啼钿半□妆。一钩月渡横塘。谁认凌波微步、袜尘香。
306 0 0
贺铸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336 0 0
李白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369 0 0
张九龄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323 0 0
杨万里
【京都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374 0 0
两汉乐府
闷见汉江流不息,悠悠漫漫竟何成。 江流不语意相问,何事远来江上行。
338 0 0
元稹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正目极空寒,萧萧汉柏愁茂陵。
346 0 0
张炎
寒闺织素锦,含怨敛双蛾。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 衣香逐举袖,钏动应鸣梭。还恐裁缝罢,无信达交河。
289 0 0
虞世南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一作 对樽酒)
343 0 0
于鹄值谏议,以球不能官。焦蒙值舍人,以杯不得完。 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栾。名回不敢辨,心转实是难。 不惜为君转,转非君子观。转之复转之,强转谁能欢。 哀哉虚转言,不可穷波澜。
362 0 0
孟郊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