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373 0 0
陈子昂
共醉风光地,花飞落酒杯。 ——李绛 残春犹可赏,晚景莫相催。 ——刘禹锡 酒幸年年有,花应岁岁开。 ——白居易 且当金韵掷,莫遣玉山颓。 ——李绛 高会弥堪惜,良时不易陪。 ——庾承宣 谁能拉花住,争换得春回。 ——刘禹锡 我辈寻常有,佳人早晚来。 ——杨嗣复 寄言三相府,欲散且裴回。 ——白居易
393 0 0
中华文学
爱日。报疏梅动意,春前呼得。书栋晓开寿域。度百和温馨,霜华无力。斑衣翠袖,人面年年照酒色。环四座、璧月琼枝,恍然江县拟乡国。 闻道抚、东岩旧迹。又殊胜、谢家清逸。知与桃花笑了,定何似青鸟,层城消息。他年妙高峰上,优昙会堪折。拥轻轩、未妨游戏,看取朱轮十。
296 0 0
赵彦端
桂华移自云岩。更被灵砂染丹。清露湿酡颜。醉乘风、下临世间。 素娥襟韵萧闲。不与群芳并看。蔌蔌绛绡单。觉身轻、梦回广寒。
291 0 0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411 0 0
贯休
独访千里信,回临千里河。家在吴楚乡,泪寄东南波。
349 0 0
孟郊
风雨不来,深院悄、清事正满东篱。杖藜重到,秋气冉冉吹衣。瘦碧飘萧摇露梗,腻黄秀野拂霜枝。忆芳时。翠微唤酒,江雁初飞。 湘潭无人吊楚,叹落英自采,谁寄相思。淡泊生涯,聊伴老圃斜晖。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归何晚,问径松不语,只有花知。
392 0 0
张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36 0 0
佚名
早年花县拜潘郎,寻忝飞鸣出桂堂。日走登天长似箭, 人同红树岂经霜。帆分南浦知离别,驾在东州更可伤。 公论一麾将塞诏,且随征令过潇湘。
432 0 0
徐夤
北堂未安寝,西园聊骋望。玉户照罗帏,珠轩明绮障。 别客长安道,思妇高楼上。所愿君莫违,清风时可访。
344 0 0
来书子细说通州,州在山根峡岸头。四面千重火云合, 中心一道瘴江流。虫蛇白昼拦官道,蚊蚋黄昏扑郡楼。 何罪遣君居此地,天高无处问来由。 匼匝巅山万仞馀,人家应似甑中居。寅年篱下多逢虎, 亥日沙头始卖鱼。衣斑梅雨长须熨,米涩畬田不解锄。 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 人稀地僻医巫少,夏旱秋霖瘴疟多。老去一身须爱惜, 别来四体得如何。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 莫遣沉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 通州海内恓惶地,司马人间冗长官。伤鸟有弦惊不定, 卧龙无水动应难。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 举目争能不惆怅,高车大马满长安。
458 0 0
白居易
仙观在云端,相思星斗寒。常怜呼鹤易,却恨见君难。 石罅青蛇湿,风榸白菌干。终期花月下,坛上听君弹。
421 0 0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341 0 0
元好问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330 0 0
萧衍
南原相送处,秋水草还生。同作忆乡客,如今分路行。 因谁寄归信,渐远问前程。明日重阳节,无人上古城。
391 0 0
张籍
我从苍梧来,将耕旧山田。踟蹰为故人,且复停归船。 日夕得相从,转觉和乐全。愚爱凉风来,明月正满天。 河汉望不见,几星犹粲然。中夜兴欲酣,改坐临清川。 未醉恐天旦,更歌促繁弦。欢娱不可逢,请君莫言旋。
485 0 0
元结
【清平乐】 留人不住, 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 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 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 画楼云雨无凭。
365 0 0
晏几道
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以夷制夷”〔2〕的老手段。粗粗一看,也仿佛有些像的,但是,其实不然。那时的中国的许多人,的确将国联看作“青天大老爷”,心里何尝还有一点儿“夷”字的影子。 倒相反,“青天大老爷”们却常常用着“以华制华”的方法的。 例如罢,他们所深恶的反帝国主义的“犯人”,他们自己倒是不做恶人的,只是松松爽爽的送给华人,叫你自己去杀去。他们所痛恨的腹地的“共匪”,他们自己是并不明白表示意见的,只将飞机炸弹卖给华人,叫你自己去炸去。对付下等华人的有黄帝子孙的巡捕和西崽,对付智识阶级的有高等华人的学者和博士。 我们自夸了许多日子的“大刀队”,好像是无法制伏的了,然而四月十五日的《××报》上,有一个用头号字印《我斩敌二百》的题目。粗粗一看,是要令人觉得胜利的,但我们再来看一看本文罢——“(本报今日北平电)昨日喜峰口右翼,仍在滦阳城以东各地,演争夺战。敌出现大刀队千名,系新开到者,与我大刀队对抗。其刀特长,敌使用不灵活。我军挥刀砍抹,敌招架不及,连刀带臂,被我砍落者纵横满地,我军伤亡亦达二百余。……” 那么,这其实是“敌斩我军二百”了,中国的文字,真是像‘国步”〔3〕一样,正在一天一天的艰难起来。但我要指出来的却并不在此。 我要指出来的是“大刀队”乃中国人自夸已久的特长,日本人员有击剑,大刀却非素习。现在可是“出现”了,这不必迟疑,就可决定是满洲的军队。满洲从明末以来,每年即大有直隶山东人迁居,数代之后,成为土著,则虽是满洲军队,而大多数实为华人,也决无疑义。现在已经各用了特长的大刀,在滦东相杀起来,一面是“连刀带臂,纵横满地”,一面是“伤亡亦达二百余”,开演了极显著的“以华制华”的一幕了。 至于中国的所谓手段,由我看来,有是也应该说有的,但决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那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这例子常见于中国的历史上,后来的史官为新朝作颂,称此辈的行为曰:“为王前驱”〔4〕! 近来的战报是极可诧异的,如同日同报记冷口失守云:“十日以后,冷口方面之战,非常激烈,华军……顽强抵抗,故继续未曾有之大激战”,但由宫崎部队以十余兵士,作成人梯,前仆后继,“卒越过长城,因此宫崎部队牺牲二十三名之多云”。越过一个险要,而日军只死了二十三人,但已云“之多”,又称为“未曾有之大激战”,也未免有些费解。所以大刀队之战,也许并不如我所猜测。但既经写出,就姑且留下以备一说罢。 四月十七日。 #p#副标题#e#
318 0 0
鲁迅
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 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
342 0 0
顾况
太守风流,管领尽、十分春色。开藩了、万花妆就,舒长化国。太白方观宫锦样,老人又现端门侧。听螺州、千里沸观声,春无极。 龙种贵,蟾宫客。熊轼彦,鱼书直。更精神天赋,寒光停碧。宝箓定膺铜狄数,金樽好按梁州拍。待予环、赤舄映貂蝉,头方黑。
30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