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05 0 0
辛弃疾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346 0 0
崔峒
奇怪!真的奇怪!奇怪素负学者声名,引起青年瞻仰的鲁迅先生说出这样浅薄无知识的话来了!鲁先生在《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里面说: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鲁先生!这不是中国书贻误了你,是你糟踏了中国书。我不知道先生平日读的中国书是些甚么书?或者先生所读的中国书——使先生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的书——是我们一班人所未读到的书。以我现在所读到的中国书,实实在在没有一本书是和鲁先生所说的那样。鲁先生!无论古今中外,凡是能够著书立说的,都有他一种积极的精神;他所说的话,都是现世人生的话。他如若没有积极的精神,他决不会作千言万语的书,决不会立万古不磨的说。后来的人读他的书,不懂他的文辞,不解他的理论则有之,若说他一定使你沉静,一定使你与人生离开,这恐怕太冤枉中国书了,这恐怕是明白说不懂中国书,不解中国书。不懂就不懂,不解就不解,何以要说这种冤枉话,浅薄话呢?古人的书,贻留到现在的,无论是经,是史,是子,是集,都是说的实人生的话。舍了实人生,再没有话可说了。不过各人对于人生的观察点有不同。因为不同,说他对不对(?)是可以的,说他离开了实人生是不可以的。鲁先生!请问你,你是爱做小说的人,不管你做的是写实的也好,是浪漫的也好,是《狂人日记》也好,是《阿鼠传》也好,你离开了实人生做根据,你能说出一句话来吗?所以我读中国书,——外国书也一样,适与鲁先生相反。我以为鲁先生只管自己不读中国书,不应教青年都不读;只能说自己不懂中国书,不能说中国书都不好。 鲁迅先生又说: 中国书中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我承认外国书即是颓唐和厌世的,也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但是,鲁先生,你独不知道中国书也是即是颓唐和厌世的,也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吗?不有活人,那里会有书? 既有书,书中的颓唐和厌世,当然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难道外国的书,是活人的书,中国的书,是死人的书吗? 死人能著书吗?鲁先生!说得通吗?况且中国除了几种谈神谈仙的书之外,没有那种有价值的书不是入世的。不过各人入世的道路不同,所以各人说的话不同。我不知鲁先生平日读的甚么书,使他感觉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我想除了葛洪的《抱朴子》这类的书,像关于儒家的书,没有一本书,每本书里没有一句话不是入世的。墨家不用说,积极入世的精神更显而易见。道家的学说以老子《道德经》及《庄子》为主,而这两部书更有它们积极的精神,入世的精神,可惜后人学他们学错了,学得像鲁先生所说的颓唐和厌世了。然而即就学错了的人说,也怕不是死人的颓唐和厌世吧!杨朱的学说似乎是鲁先生所说的“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但是果真领略到杨朱的精神,也会知道杨朱的精神是积极的,是入世的,不过他积极的方向不同,入世的道路不同就是了。我不便多引证了,更不便在这篇短文里实举书的例。我只要请教鲁先生!先生所读的是那类中国书,这些书都是僵尸的乐观,都是死人的颓唐和厌世。 我佩服鲁先生的胆量!我佩服鲁先生的武断!鲁先生公然有胆子武断这样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鲁先生所以有这胆量武断的理由是: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先生:你知道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但你也知道行也要学来辅助么?古人已有“不学无术”的讥言。但古人做事,——即使做国家大事,——有一种家庭和社会的传统思想做指导,纵不从书本子上学,误事的地方还少。 时至今日,世界大变,人事大改,漫说家庭社会里的传统思想多成了过去的,即圣经贤传上的嘉言懿行,我们也要从新估定他的价值,然后才可以拿来做我们的指导。 夫有古人的嘉言懿行做指导,犹恐行有不当,要从新估定,今鲁先生一口抹煞了中国书,只要行,不要读书,那种行,明白点说,怕不是糊闹,就是横闯吧!鲁先生也看见现在不爱读书专爱出锋头的青年么?这种青年,做代表,当主席是有余,要他拿出见解,揭明理由就见鬼了。 倡破坏,倡捣乱就有余,想他有什么建设,有什么成功就失望了。青年出了这种流弊,鲁先生乃青年前面的人,不加以挽救,还要推波助澜的说要少或竟不读中国书,因为要紧的是行,不是言。这种贻误青年的话,请鲁先生再少说吧!鲁先生尤其说得不通的是“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难道中国古今所有的书都是教人作文,没有教人做事的吗?鲁先生!我不必多说,请你自己想,你的说话通不通? 好的鲁先生虽教青年不看中国书,还教青年看外国书。以鲁先生最推尊的外国书,当然也就是人们行为的模范。读了外国书,再来做事,当然不是胸无点墨,不是不学无术。不过鲁先生要知道,一国有#p#副标题#e#
328 0 0
鲁迅
一会灵山犹未散,重翻贝叶有来由。 是名精进才开眼,岩石无端亦点头。
479 0 0
白居易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321 0 0
刘长卿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450 0 0
李益
去年走马章台路。送酒无人,寂寞黄花雨。又是重阳秋欲暮。西风此恨谁分付。 无限归心归不去。却梦佳人,约我花间住。蓦地觉来无觅处。雁声叫断潇湘浦。
329 0 0
中华文学
谢舞仍宫柳,高奇世少双。侍中生不到,园令死须降。 班秩通乌府,樽罍奉碧幢。昭王有馀烈,试为祷迷邦。
403 0 0
罗隐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508 0 0
李白
杜若溪边手自移,旋抽烟剑碧参差。 何时织得孤帆去,悬向秋风访所思。
371 0 0
陆龟蒙
滂葩七十二滩春。钟瑞石麒麟。流水行云才思,光风霁月精神。 金蕉进酒,斑衣起舞,喜气津津。群玉峰头环珮,紫薇花底丝纶。
333 0 0
洪咨夔
当年睡里闻香,阿谁唤做花间瑞。巾飘沈水,笼熏古锦,拥青绫被。初日酣晴,柔风逗暖,十分情致。掩窗绡,待得香融酒醒,尽消受、这春思。 从把万红排比。想较伊、更争些子。诗仙老手,春风妙笔,要题教似。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可曾知此。趁紫唇微绽,芳心半透,与骚人醉。
322 0 0
方岳
苇索 看报,是有益的,虽然有时也沉闷。例如罢,中国是世界上国耻纪念最多的国家,到这一天,报上照例得有几块记载,几篇文章。但这事真也闹得太重叠,太长久了,就很容易千篇一律,这一回可用,下一回也可用,去年用过了,明年也许还可用,只要没有新事情。即使有了,成文恐怕也仍然可以用,因为反正总只能说这几句话。所以倘不是健忘的人,就会觉再沉闷,看不出新的启示来。 然而我还是看。今天偶然看见北京追悼抗日英雄邓文〔2〕的记事,首先是报告,其次是演讲,最末,是“礼成,奏乐散会”。 我于是得了新的启示:凡纪念,“礼”而已矣。 中国原是“礼义之邦”,关于礼的书,就有三大部〔3〕,连在外国也译出了,我真特别佩服《仪礼》的翻译者。事君,现在可以不谈了;事亲,当然要尽孝,但殁后的办法,则已归入祭礼中,各有仪,就是现在的拜忌日,做阴寿之类。新的忌日添出来,旧的忌日就淡一点,“新鬼大,故鬼小”〔4〕也。我们的纪念日也是对于旧的几个比较的不起劲,而新的几个之归于淡漠,则只好以俟将来,和人家的拜忌辰是一样的。有人说,中国的国家以家族为基础,真是有识见。 中国又原是“礼让为国”〔5〕的,既有礼,就必能让,而愈能让,礼也就愈繁了。总之,这一节不说也罢。 古时候,或以黄老治天下,或以孝治天下〔6〕。现在呢,恐怕是入于以礼治天下的时期了,明乎此,就知道责备民众的对于纪念日的淡漠是错的,《礼》曰:“礼不下庶人”〔7〕;舍不得物质上的什么东西也是错的,孔子不云乎:“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8〕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9〕,静静的等着别人的“多行不义,必自毙”〔10〕,礼也。九月二十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二日《申报·自由谈》。 〔2〕邓文当时东北军马占山部的骑兵师长,一九三三年七月三十一日在张家口被暗杀。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日报纸曾载“京各界昨日追悼邓文”的消息。京,指南京。 〔3〕三部关于礼的书,指《周礼》、《仪礼》、《礼记》。《仪礼》有英国斯蒂尔(J.Steel)的英译本,一九一七年伦敦出版。〔4〕“新鬼大,故鬼小”见《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鲁闵公死后,由他的异母兄僖公继立;僖公死,他的儿子文公继立,依照世序,在宗庙里的位次,应该是闵先僖后;但文公二年八月祭太庙时,将他的父亲僖公置于闵公之前,说是“新鬼大,故鬼小”。意思是说死去不久的僖公是哥哥,死时年纪又大;而死了多年的闵公是弟弟,死时年纪又小,所以要“先大后小”。 〔5〕“礼让为国”语出《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6〕以黄老治天下指以导源于道家而大成于法家的刑名法术治理国家。黄老,指道家奉为宗祖的黄帝和老聃。以孝治天下,指用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思想治理国家。〔7〕“礼不下庶人”语见《礼记·曲礼》:“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8〕“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语见《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据宋代朱熹注:饩羊,即活羊。诸侯每月朔日(初一)告庙听政,叫做告朔。子贡(端木赐)因见当时鲁国的国君已废去告朔之礼,想把为行礼而准备的羊也一并去掉;但孔丘以为有羊还可以在形式上保留一点礼的虚文,所以这样说。 〔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丘的话,语见《论语·颜渊》。 〔10〕“多行不义,必自毙”语见《左传》隐公元年,原语为春秋时郑庄公说他弟弟共叔段的话。 #p#副标题#e#
342 0 0
旧游分散人零落,如此伤心事几条。 会逐禅师坐禅去,一时灭尽定中消。
370 0 0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 作鸳鸯。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 逐香车。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 百花时。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转, 感君心。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 对芳颜。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 恨春宵。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 为思君。
377 0 0
温庭筠
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王城富且乐,曷不事光辉。 勿言日已暮,相见恐行稀。愿君熟念此,秉烛夜中归。 我歌宁自感,乃独泪沾衣。
334 0 0
韩愈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392 0 0
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竟日有馀清。
453 0 0
剡路除荆棘,王师罢鼓鼙。农归沧海畔,围解赤城西。 赦罪春阳发,收兵太白低。远峰来马首,横笛入猿啼。 兰渚催新幄,桃源识故蹊。已闻开阁待,谁许卧东溪。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53 0 0
王勃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