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先生所供给的毒蛇化鳖——“特志之以备生物学家之研究焉。”〔2〕乡妇产蛇——“因识之以供生理学家之参考焉。” 冤鬼索命——“姑记之以俟灵魂学家之见教焉。”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五期“掂斤簸两”栏,署名越山。 〔2〕“毒蛇化鳖”一类奇闻,当时常被记者作为新闻来报道,这里的引文,是他们报道中的常用语。 15年香港注册公司www.2012hkcompany.com
307 0 0
鲁迅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402 0 0
李白
九日山中白云与俱,青山无数。笑脱纱巾,卧品琼箫,醉解金鱼。尽一壶,酒再沽,不知归路,惜黄花翠微深处。茅山书事蕉风半箑,藤花一架。剑气穿云,丹光漏月,饭颗蒸霞。枣似瓜,酒满斝,仙翁留话,鹤飞归隐居松下。湖上松风满身,莲花古寺。凉月婵娟,翠羽参差,小屋茅茨。酒醒时,争赋诗,西湖清思,访孤山爱梅处士。春思十五首屏山倦倚,眉尖蹙翠。怪煞书迟,盼得人回,又怕春归。绣枕推,初睡起,忧心如醉,问西国海棠开未?春光未归,佳人沉醉。庭院深深,杨柳依依,燕子飞飞。玉漏迟,翠管吹,绿情红意,月儿高海棠初睡。荒园数亩,寒梅几树。废沼鸣蛙,疏篱吠犬,夜月啼乌。载乘舆,槌画鼓。兰舟何处?泣西风翠芳人去。东风酒家,西施堪画。打令续麻,攧竹分茶,傍柳随花。不上马,手厮把,传情罗帕,小红楼断桥直下。寒潭玉龙,仙山幺凤。春到南枝,人在西楼,笛怨东风。曲未终,酒不空,罗浮仙梦,月黄昏暗香浮动。离愁自解,芳心无奈。燕亸金钗,翠冷罗鞋,风去瑶台。春又来,花自开,苏娘何在?玉骢西涌金门外。花开后土,鹤鸣仙柱。明月高楼,临都老树,落日平芜。翠袖扶,醉老夫,金盘香露,教吹箫玉人何处?前程万里,相思两地。燕国天寒,吴江月冷,楚岫云迷。绣幕围,锦帐垂,朱门深闭,燕来也那人归未?湘皋二妃,瑶池相会。不御铅华,尽解红衣,半露冰肌。白凤飞,翠盖攲,玉簪斜坠,粉云香一奁秋意。谁家艳姝?大然洛浦。秒水芙渠,春风笑语,道样妆梳。为交甫,解佩珠,花前相遇,紫云深彩鸾仙去。寒食禁烟,寻芳人倦。醉墨银笺,新词罗扇,小袖金鞭。最可怜,信杳然,苍苔庭院,想桃花去年人面。阳关画图,高唐词赋。水远色沉,节去蜂愁,月冷鸾孤。尽酒壶,洒泪珠,长亭西路,鹧鸪啼夕阳红树。云萍浪梗,杨花心性。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一样离情。搊锦筝,合凤笙,无心闲听,为相思玉人成病。云屏几宵?华青一觉。翠管声乾,青写信杳,玉蕊香销。苏小小,张好好,千金买笑,今何在玉容花貌?西湖晚凉,凭阑凝望。人过莲船,桥横柳浪,酒卷荷觞云锦张,水镜香,波光摇荡,鹭鸶儿钓鱼矶上。
324 0 0
张可久
云浦苍寒,烟堤幕翠,旧痕新涨。春愁十里,冉冉碧丝摇荡。记登临、少年思豪,唾壶击玉歌清壮。到如今梦里,秋风鸿阵,晚波渔唱。 惆怅。重来处,望画舫天边,辔丝原上。山阴秀句,付与一声云响。正东湖、谁家柳下,午阴漠漠人荡桨。最堪怜、白发周郎,为江山自赏。
290 0 0
中华文学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294 0 0
石孝友
吴门春水雪初融。触处小桡通。满城弄黄杨柳,著意恼春风。 弦管闹,绮罗丛。月明中。不堪回首,双板桥东,罨画楼空。
366 0 0
贺铸
移舟试望家,漾漾似天涯。日暮满潭雪,白鸥和柳花。
313 0 0
卢纶
佳人去千载,溪山久寂寞。野水浮白烟,岩花自开落。 猿鸟旧清音,风月闲楼阁。无语立斜阳,幽情入天幕。
321 0 0
【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 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 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409 0 0
欧阳修
洛下三分红叶秋,二分翻作上阳愁。 千声万片御沟上,一片出宫何处流。
379 0 0
徐凝
若违教,值三豹。
285 0 0
佚名
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天地犹惊否,阴阳始遇蒙。 存贞期历试,佐贰伫昭融。多谢时康理,良惭实赖功。 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 英髦既包括,豪杰自牢笼。人事一朝异,讴歌四海同。 如何昔朱邸,今此作离宫。雁沼澄澜翠,猿岩落照红。 小山秋桂馥,长坂旧兰丛。即是淹留处,乘欢乐未穷。
462 0 0
李隆基
浩气含真玉片辉,著书精义入玄微。洛阳紫陌几曾醉, 少室白云时一归。松雪月高唯鹤宿,烟岚秋霁到人稀。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373 0 0
刘沧
门径放莎垂,往来投刺稀。有时开御札,特地挂朝衣。 岳信僧传去,仙香鹤带归。他年二南化,无复更衰微。 逍遥短褐成,一剑动精灵。白昼梦仙岛,清晨礼道经。 黍苗侵野径,桑椹污闲庭。肯要为邻者,西南太华青。
338 0 0
大隐严城内,闲门向水开。扇风知暑退,树影觉秋来。 望远云生海,行稀砌长苔。废兴今古事,何必叹池灰。 闲论忧王室,愁眉仗酒开。方嗟三覆役,又喜四愁来。 晨起萤穿竹,晡餐鸟下苔。同期阳月至,灵室祝葭灰。
345 0 0
有所谓熊先生者,以似论似信的口吻,惊怪我的“浅薄无知识”和佩服我的胆量。我可是大佩服他的文章之长。现在只能略答几句。 一、中国书都是好的,说不好即不懂;这话是老得生了锈的老兵器。讲《易经》〔2〕的就多用这方法:“易”,是玄妙的,你以为非者,就因为你不懂。我当然无凭来证明我能懂得任何中国书,和熊先生比赛;也没有读过什么特别的奇书。但于你所举的几种,也曾略略一翻,只是似乎本子有些两样,例如我所见的《抱朴子》〔3〕外篇,就不专论神仙的。杨朱〔4〕的著作我未见;《列子》〔5〕就有假托的嫌疑,而况他所称引。我自愧浅薄,不敢据此来衡量杨朱先生的精神。 二、“行要学来辅助”,我知道的。但我说:要学,须多读外国书。“只要行,不要读书”,是你的改本,你虽然就此又发了一大段牢骚,我可是没有再说废话的必要了。但我不解青年何以就不准做代表,当主席,否则就是“出锋头”。莫非必须老头子如赵尔巽〔6〕者,才可以做代表当主席么?三、我说,“多看外国书”,你却推演为将来都说外国话,变成外国人了。你是熟精古书的,现在说话的时候就都用古文,并且变了古人,不是中华民国国民了么?你也自己想想去。我希望你一想就通,这是只要有常识就行的。 四、你所谓“五胡中国化……满人读汉文,现在都读成汉人了”这些话,大约就是因为懂得古书而来的。我偶翻几本中国书时,也常觉得其中含有类似的精神,——或者就是足下之所谓“积极”。我或者“把根本忘了”也难说,但我还只愿意和外国以宾主关系相通,不忍见再如五胡乱华〔7〕以至满洲入关那样,先以主奴关系而后有所谓“同化”!假使我们还要依据“根本”的老例,那么,大日本进来,被汉人同化,不中用了,大美国进来,被汉人同化,又不中用了……以至黑种红种进来,都被汉人同化,都不中用了。此后没有人再进来,欧美非澳和亚洲的一部都成空地,只有一大堆读汉文的杂种挤在中国了。这是怎样的美谈! 五、即如大作所说,读外国书就都讲外国话罢,但讲外国话却也不即变成外国人。汉人总是汉人,独立的时候是国民,覆亡之后就是“亡国奴”,无论说的是那一种话。因为国的存亡是在政权,不在语言文字的。美国用英文,并非英国的隶属;瑞士用德法文,也不被两国所瓜分;比国用法文,没有请法国人做皇帝。满洲人是“读汉文”的,但革命以前,是我们的征服者,以后,即五族共和〔8〕,和我们共存同在,何尝变了汉人。但正因为“读汉文”,传染上了“僵尸的乐观”,所以不能如蒙古人那样,来蹂躏一通之后就跑回去,只好和汉人一同恭候别族的进来,使他同化了。但假如进来的又像蒙古人那样,岂不又折了很大的资本么? 大作又说我“大声急呼”之后,不过几年,青年就只能说外国话。我以为是不省人事之谈。国语的统一鼓吹了这些年了,不必说一切青年,便是在学校的学生,可曾都忘却了家乡话?即使只能说外国话了,何以就“只能爱外国的国”?蔡松坡反对袁世凯〔9〕,因为他们国语不同之故么?满人入关,因为汉人都能说满洲话,爱了他们之故么?清末革命,因为满人都忽而不读汉文了,所以我们就不爱他们了之故么?浅显的人事尚且不省,谈什么光荣,估什么价值。 六、你也同别的一两个反对论者一样,很替我本身打算利害,照例是应该感谢的。我虽不学无术,而于相传“处于才与不才之间”〔10〕的不死不活或入世妙法,也还不无所知,但我不愿意照办。所谓“素负学者声名”,“站在中国青年前面”这些荣名,都是你随意给我加上的,现在既然觉得“浅薄无知识”了,当然就可以仍由你随意革去。我自愧不能说些讨人喜欢的话,尤其是合于你先生一流人的尊意的话。但你所推测的我的私意,是不对的,我还活着,不像杨朱墨翟〔11〕们的死无对证,可以确定为只有你一个懂得。我也没有做什么《阿鼠传》,只做过一篇《阿Q正传》。 到这里,就答你篇末的诘问了:“既说‘从来没有留心过’”者,指“青年必读书”,写在本栏内;“何以果决地说这种话”者,以供若干读者的参考,写在“附记”内。虽然自歉句子不如古书之易懂,但也就可以不理你最后的要求。而且,也不待你们论定。纵使论定,不过空言,决不会就此通行天下,何况照例是永远论不定,至多不过是“中虽有坏的,而亦有好的;西虽有好的,而亦有坏的”之类的微温说而已。我虽至愚,亦何至呈书目于如先生者之前乎? 临末,我还要“果决地”说几句:我以为如果外国人来灭中国,是只教你略能说几句外国话,却不至于劝你多读外国书,因为那书是来灭的人们所读的。但是还要奖励你多读中国书,孔子〔12〕也还要更加崇奉,像元朝和清朝一样。 #p#副标题#e#
284 0 0
剃发得时名,僧应别应星。偶题皆有诏,闲论便成经。 扫叶寒烧鼎,融冰晓注瓶。长因内斋出,多客叩禅扃。
355 0 0
张蠙
十里香尘扑马飞,碧莲峰下踏青时。云鬟照水和花重, 罗袖抬风惹絮迟。可便无心邀妩媚,还应有泪忆袁熙。 如烟如梦争寻得,溪柳回头万万丝。
426 0 0
吴融
老来惯与春相识,长记伤春如故。去年今日,旧愁新恨,送将风絮。粉泪羞红,黛眉颦翠,推愁不去。任琐窗深闭,屏山半掩,还别有、愁来路。 回首画桥烟水,念故人、匆匆何处。客情怀远,云迷北树,草连南浦。离合悲欢,去留迟速,问春无语。笑刘郎,不道无桃可种,苦留春住。
291 0 0
雾透龟纱月映栏。麦秋天气怯衣单。栋花风软晓来寒。 懒起麝煤重换火,暖香浓处敛眉山。眼波横浸绿云鬟。
318 0 0
赵长卿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