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隼 文雅书生中也真有特别善于下泪的人物,说是因为近来中国文坛的混乱〔2〕,好像军阀割据,便不禁“呜呼”起来了,但尤其痛心诬陷。 其实是作文“藏之名山”的时代一去,而有一个“坛”,便不免有斗争,甚而至于谩骂,诬陷的。明末太远,不必提了;清朝的章实斋和袁子才〔3〕,李莼客和赵厓叔〔4〕,就如水火之不可调和;再近些,则有《民报》和《新民丛报》之争〔5〕,《新青年》派和某某派之争〔6〕,也都非常猛烈。当初又何尝不使局外人摇头叹气呢,然而胜负一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后人便以为先前的文坛是太平了。在外国也一样,我们现在大抵只知道嚣俄和霍普德曼〔7〕是卓卓的文人,但当时他们的剧本开演的时候,就在戏场里捉人,打架,较详的文学史上,还载着打架之类的图。 所以,无论中外古今,文坛上是总归有些混乱,使文雅书生看得要“悲观”的。但也总归有许多所谓文人和文章也者一定灭亡,只有配存在者终于存在,以证明文坛也总归还是干净的处所。增加混乱的倒是有些悲观论者,不施考察,不加批判,但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8〕的论调,将一切作者,诋为“一丘之貉”。这样子,扰乱是永远不会收场的。然而世间却并不都这样,一定会有明明白白的是非之别,我们试想一想,林琴南〔9〕攻击文学革命的小说,为时并不久,现在那里去了? 只有近来的诬陷,倒像是颇为出色的花样,但其实也并不比古时候更厉害,证据是清初大兴文字之狱的遗闻。况且闹这样玩意的,其实并不完全是文人,十中之九,乃是挂了招牌,而无货色,只好化为黑店,出卖人肉馒头的小盗;即使其中偶然有曾经弄过笔墨的人,然而这时却正是露出原形,在告白他自己的没落,文坛决不因此混乱,倒是反而越加清楚,越加分明起来了。 历史决不倒退,文坛是无须悲观的。悲观的由来,是在置身事外不辨是非,而偏要关心于文坛,或者竟是自己坐在没落的营盘里。 八月十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四日《申报·自由谈》,原题《悲观无用论》。 〔2〕中国文坛的混乱一九三三年八月九日《大晚报·火炬》载小仲的《中国文坛的悲观》一文,其中说:“中国近几年来的文坛,处处都呈现着混乱,处处都是政治军阀割据式的小缩影”,“文雅的书生,都变成狰狞面目的凶手”,“把不相干的帽子硬套在你的头上,……直冤屈到你死!”并慨叹道:“呜呼!中国的文坛!”〔3〕章实斋(1738—1801)名学诚,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史学家。袁子才(1716—1798),名枚,字子才,浙江钱塘(今杭县)人,清代诗人。袁枚死后,章学诚在《丁巳札记》内针对袁枚论诗主张性灵及收纳女弟子的事,攻击袁枚为“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此外,他又著有《妇学》、《妇学篇书后》、《书坊刻诗话后》等文,也都是攻击袁枚的。 〔4〕李莼客(1830—1894)名慈铭,字无心伯,号莼客,浙江会稽人,清末文学家。赵"质澹ǎ保福玻埂?保福福矗??????*"质澹?憬?峄?耍?迥┦*画篆刻家。李慈铭在所著《越缦堂日记》中常称赵之谦为“妄人”,攻击赵之谦“亡赖险诈,素不知书”,“是鬼蜮之面而狗彘之心”。(见光绪五年十一月廿九日日记) 〔5〕《民报》和《新民丛报》之争指清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同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关于民主革命和君主立宪的论争。《民报》,月刊,一九○五年十一月在日本东京创刊,一九○八年冬被日本政府查禁,一九一○年初在日本秘密印行两期后停刊。《新民丛报》,半月刊,一九○二年二月在日本横滨创刊,一九○七年冬停刊。〔6〕《新青年》派和某某派之争指《新青年》派和当时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封建复古派进行的论争。《新青年》,“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综合性月刊。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于上海,由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九一八年一月起李大钊等参加该刊编辑工作,一九二二年七月休刊。 〔7〕嚣俄通译雨果。一八三○年二月二十五日,雨果的浪漫主义剧作《欧那尼》在巴黎法兰西剧院上演时,拥护浪漫主义文学的人们同拥护古典主义文学的人们在剧院发生尖锐冲突,喝采声和反对声混成一片。霍普德曼(G.Hauptmann,1862—1946),通译霍普特曼,德国剧作家,著有剧本《织工》等。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日,霍普特曼的自然主义剧作《日出之前》在柏林自由剧院上演时,拥护者和反对者也在剧院发生尖锐冲突,欢呼声和嘲笑声相杂,一幕甚于一幕。 〔8〕“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语见《庄子·齐物论》。〔9〕林琴南(1852—1924)名纾,字琴南,福建闽侯(今属福州)人,翻译家。他曾据别人口述,以文言翻译欧美文学作品一百多种,在当时影响很大,后集为《林译小说》。他晚年是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攻击文学革命的小#p#副标题#e#
292 0 0
鲁迅
相逢未几还相别,此恨难同。细雨蒙蒙。一片离愁醉眼中。 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托双凫作信鸿。
352 0 0
李之仪
蕙带缠腰复野蔬,一庄水竹数房书。 举头忽见南山雪,便说休官相近居。
369 0 0
姚合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屯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 后天而老凋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309 0 0
李白
七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亦知磨一剑,不独定诸蛮。 树尽低铜柱,潮常沸火山。名须麟阁上,好去及瓜还。
359 0 0
贯休
眼暗没功夫,慵来剪刻粗。自看花样古,称得少年无。
329 0 0
王建
白尽蒹葭,蓑从蒲柳,我只松筠节。君民尧舜,老翁揩眼勋业。
261 0 0
中华文学
料峭东风,廉纤细雨,落梅飞尽。单衣恻恻,再整金猊香烬。误千红、试妆较迟,故园不似清明近。但满庭柳色,柔丝羞舞,淡黄犹凝。 芳景。还重省。向薄晓窥帘,嫩阴欹枕。桐花渐老,已做一番风信。又看看、绿遍西湖,早催塞北归雁影。等归时、为带将归,并带江南恨。
325 0 0
王沂孙
韦蒙屈指许非才,三载长安共酒杯。欲别未攀杨柳赠, 相留拟待牡丹开。寒随御水波光散,暖逐衡阳雁影来。 他日因书问衰飒,东溪须访子陵台。
387 0 0
徐夤
阿环家住阆风顶,绛阙瑶台相接。翳凤乘鸾人不见,隐隐霓裳云衱。秀骨贞风,长眉翠浅,映白咽红颊。非烟深处,渺然云浪千叠。 一笑徐福扁舟,春风空老尽,当时童妾。骨冷魂清惊梦到,同看碧桃千叶。寄语青童,何时丹就,为我留琼笈。天鸡催晓,却愁吹堕尘劫。
317 0 0
公子徵词客,秋堂递玉杯。月高罗幕卷,风度锦屏开。 凤管添簧品,鹍弦促柱哀。转喉云旋合,垂手露徐来。 烛换三条烬,香销十炷灰。蛩声闻鼓歇,萤焰触帘回。 广槛烟分柳,空庭露积苔。解酲须满酌,应为拨新醅。
380 0 0
许浑
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 迟美人兮不见,恐青岁之遂遒。从毕公以酣饮, 寄林塘而一留。采芳荪于北渚,忆桂树于南州。 何云木之美丽,而池馆之崇幽。星台秀士,月旦诸子。 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挟宝书与瑶瑟, 芳蕙华而兰靡。乃掩白蘋,藉绿芷。酒既醉,乐未已。 击青钟,歌渌水。怨青春之萎绝,赠瑶台之旖旎。 愿一见而道意,结众芳之绸缪。曷余情之荡漾, 瞩青云以增愁。怅三山之飞鹤,忆海上之白鸥。重曰: 群仙去兮青春颓,岁华歇兮黄鸟哀。富贵荣乐几时兮, 朱宫碧堂生青苔,白云兮归来。
273 0 0
陈子昂
西风吹鬓,残发早星星。叹故国斜阳,断桥流水,荣悴本无凭。但朝朝、才雨又晴。人生飘聚等浮萍。谁知桃叶,千古是离情。 正无奈、黯黯离情。渡头烟暝,愁杀渡江人。伤情处,送君且待江头月,人共月、千里难并。笳鼓发,戍云平。 此夜思君,肠断不禁。仅思君送君。立尽江头月,奈此去、君出阳关,纵有明月,无酒酌故人。奈此去、君出阳关,明朝无故人。
306 0 0
江南才子日纷纷,少有篇章得似君。清话未同山寺宿, 离歌已向客亭闻。梅天马上愁黄鸟,泽国帆前见白云。 通籍名高年又少,回头应笑晚从军。
朱庆馀
吴都使者泛惊涛,灵一传书慰毳袍。别兴偶随云水远, 知音本自国风高。身依闲淡中销日,发向清凉处落刀。 闻著括囊新集了,拟教谁与序离骚。
齐己
鱼钥兽环斜掩门,萋萋芳草忆王孙。醉凭青琐窥韩寿, 闲掷金梭恼谢鲲。不夜珠光连玉匣,辟寒钗影落瑶尊。 欲知肠断相思处,役尽江淹别后魂。
319 0 0
春睡起。金鸭暖消沈水。笑比梅花鸾鉴里。嗅香还嚼蕊。 琼户倚来重倚。又见夕阳西坠。门外马嘶郎且至。失惊心暗喜。
363 0 0
王之道
过云寻释子,话别更依依。静室开来久,游人到自稀。 触风香气尽,隔水磬声微。独傍孤松立,尘中多是非。
326 0 0
枫荻响飕飕。长江六月秋。二十年、重到沙头。城郭人民那似旧,曾识面、两三鸥。 落日且登楼。英雄休涕流。望黄旗、王气东浮。借问烟芜苍莽处,还莫是、古襄州。
321 0 0
李曾伯
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 月阁欹眠夜,霜轩正坐时。沈思心更苦,恐作满头丝。
360 0 0
方干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