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风涛起,江关忧思长。同悲鹊绕树,独坐雁随阳。 山晚云藏雪,汀寒月照霜。由来濯缨处,渔父爱沧浪。
283 0 0
中华文学
水荇斜牵绿藻浮,柳丝和叶卧清流。 何时得向溪头赏,旋摘菱花旋泛舟。
440 0 0
薛涛
江枫自蓊郁,不竞松筠力。一叶落渔家,残阳带秋色。
362 0 0
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每至戎人送马时, 道旁千里无纤草。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 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养无所用去非宜, 每岁死伤十六七。缣丝不足女工苦,疏织短截充匹数。 藕丝蛛网三丈馀,回纥诉称无用处。咸安公主号可敦, 远为可汗频奏论。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 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合罗将军呼万岁, 捧授金银与缣彩。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 缣渐好,马渐多。阴山虏,奈尔何。
368 0 0
白居易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皇封。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 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 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277 0 0
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致词何所拟?愿自边城始。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白云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复飞散。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清明部落稠。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梦视旌旆何由见,每值清风一回面。洞里先生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亦是三千岁。莫着戎衣期上清,东方曼倩逢人轻。
318 0 0
卢纶
绿野平泉,古来人事,空里飞花。月榭风亭,荷漪藓石,说郑公家。 老梅傍水茶牙。人那得、光阴似他。万种思量,百年倒断,付与残霞。
319 0 0
吴潜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293 0 0
甄宓
听乐别离中,声声入幽肠。晓泪滴楚瑟,夜魄绕吴乡。 几回羁旅情,梦觉残烛光。
304 0 0
孟郊
闻道城东鹤会,欣然一笑乘风。不知一鹤在墙东。神仙人不识,未始出吾宗。 弟子有年于此,先生之道如龙。碧桃花子落壶中。化为三五粒,元是北边松。
288 0 0
刘辰翁
圣言贵忠恕,至道重观身。法在何所恨,色相斯为仁。 良时难久恃,阴谪岂无因。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
340 0 0
刘禹锡
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372 0 0
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
295 0 0
栖蟾
【留春令】 画屏天畔, 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撚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365 0 0
晏几道
长亭日已暮,驻马暂盘桓。山川杳不极,徒侣默相看。 云夕荆台暗,风秋郢路寒。客心一如此,谁复采芳兰。
350 0 0
风引征帆管吹高,晋君张宴俟雄豪。 舟人笑指千馀客,谁是烟霄六翮毛。
403 0 0
汪遵
【解语花】 上元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画,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遂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414 0 0
周邦彦
岁暮天寒,一剑飘然,幅巾布裘。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 南来万里何求。因感慨桥公成远游。叹名姬骏马,都成昨梦,只鸡斗酒,谁吊新丘。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么休。平生客,独羊昙一个,洒泪西州。
363 0 0
刘克庄
东观婆娑树,曾怜甲坼时。繁英共攀折,芳岁几推移。 往事皆陈迹,清香亦暗衰。相看宜自喜,双鬓合垂丝。
357 0 0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364 0 0
宋濂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