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厌尘去,精魄知何明。形气不复生,弟子空伤情。 济北神如在,淮南药未成。共期终莫遂,寥落两无成。
379 0 0
张说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381 0 0
苏轼
青春背我堂堂去。桃花乱落如红雨。是妾断肠时。芳心空自持。 相思君助取。脉脉如牛女。天远暮江迟。今宵归不归。
354 0 0
赵彦端
战国之世,言道术既有庄周之蔑诗礼,贵虚无,尤以文辞,陵轹诸子。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1〕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2〕。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屈原,名平,楚同姓也,事怀王为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令原草宪令,上官大夫〔3〕欲夺其稿,不得,谗之于王,王怒而疏屈原。原彷徨山泽,见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眅眆,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抒愤懑,曰《天问》〔4〕。辞句大率四言;以所图故事,今多失传,故往往难得其解: “……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中央共牧后何怒?蜂蚁微命力协固?惊女采薇鹿何祜?北至回水萃何喜?兄有噬犬弟何欲,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后盖又召还,尝欲联齐拒秦,不见用。怀王与秦婚,子兰〔5〕劝王入秦,屈原止之,不听,卒为秦所留。长子顷襄王立,子兰为令尹,亦谗屈原,王怒而迁之。原在湘沅之间九年,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作《离骚》,终怀石自投汨罗以死,时盖顷襄王十四五年(前二八五或六)也。 《离骚》者,司马迁以为“离忧”,班固以为“遭忧”,王逸释以离别之愁思,扬雄则解为“牢骚”,故作《反离骚》,又作《畔牢愁》矣。〔6〕其辞述已之始生,以至壮大,迄于将终,虽怀内美,重以修能,正道直行,而罹谗贼,于是放言遐想,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思佚女,申纾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其文几二千言,中有云: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乘鷖兮,汰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时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 次述占于灵氛,问于巫咸,无不劝其远游,毋怀故宇,于是驰神纵意,将翱将翔,而濞怀宗国,终又宁死而不忍去也: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婾乐。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今所传《楚辞》中有《九章》〔7〕九篇,亦屈原作。又有《卜居》,《渔父》,〔8〕述屈原既放,与卜者及渔人问答之辞,亦云自制,然或后人取故事仿作之,而其设为问难,履韵偶句之法,则颇为词人则效,近如宋玉之《风赋》,远如相如之《子虚》,《上林》,班固之《两都》〔9〕皆是也。 《离骚》之出,其沾溉文林,既极广远,评之语,遂亦纷繁,扬之者谓可与日月争光,抑之者且不许与狂狷比迹,〔10〕盖一则达观于文章,一乃局蹐于诗教,故其裁决,区以别矣。 实则《离骚》之异于《诗》者,特在形式藻采之间耳,时与俗异,故声调不同;地异,故山川神灵动植皆不同;惟欲婚简狄,留二姚,或为北方人民所不敢道,若其怨愤责数之言,则三百篇中之甚于此者多矣。楚虽蛮夷,久为大国,春秋之世,已能赋诗,风雅之教,宁所未习,幸其固有文化,尚未沦亡,交错为文,遂生壮采。刘勰取其言辞,校之经典,〔11〕谓有异有同,固雅颂之博徒,实战国之风雅,“虽取熔经义,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文心雕龙》《辨骚》)可谓知言者已。 形式文采之所以异者,由二因缘,曰时与地。古者交接邻国,揖让之际,盖必诵诗,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12〕周室既衰,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而游说之风寝盛,纵横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如屈原同时有苏秦者,其说赵司寇李兑〔13〕也,曰:“雒阳乘轩里苏秦,家贫亲老,无罢车驽马,桑轮蓬箧,赢幐担囊,触尘埃,蒙霜露,越漳、河,足重茧,日百而舍,造外阙,愿造于前,口道天下之事。”(《赵策》一)自叙其来,华饰至此,则辩说之际,可以推知。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况《离骚》产地,与《诗》不同,彼有河渭,此则沅湘,彼惟朴樕,此则兰蓲;又重巫,浩歌曼舞,足以乐神,盛造歌辞,用于祀祭。《楚辞》中有《九歌》〔14〕,谓“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 屈原放逐,……愁思怫#p#副标题#e#
481 0 0
鲁迅
正向溪头自采苏,青云忽得故人书。 殷勤问我归来否,双阙而今画不如。
416 0 0
韦庄
满怀多少是恩酬,未见功名已白头。 不为寻山试筋力,岂能寒上背云楼。
442 0 0
杜牧
真人俄整舄,双鹤屡飞翔。恐入壶中住,须传肘后方。 霓裳云气润,石径术苗香。一去何时见,仙家日月长。
526 0 0
马戴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350 0 0
李白
五月红莲繁盛时,隼旆同赏郡南池。 额名旧载零陵志,碑字新镌子厚诗。 采药衔杯愁满满,折花行令笑迟迟。 明年岁熟歌声稳,伴醉清香宛是谁?
285 0 0
陶弼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
363 0 0
纳兰性德
礼成中岳陈金册,祥报卿云冠玉峰。轻未透林疑待凤, 细非行雨讵从龙。卷风变彩霏微薄,照日笼光映隐重。 还入九霄成沆瀣,夕岚生处鹤归松。
411 0 0
李绅
进止详华,文章尔雅,金銮恩异群彦。尘断银台,天低鳌禁,最是玉皇香案。燕公视草,星斗动、昭回云汉。对罢宵分,又是金莲,烛引归院。 年来偃藩江畔。赖湖山、慰公心眼。碧瓦千家,少借衤夸襦余暖。黄气珠庭渐满。望红日、长安殊不远。缓辔端门,青春未晚。
312 0 0
毛滂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 年发已从书剑老,戎衣更逐霍将军。
499 0 0
李益
欺烟困雨,拂拂愁千缕。曾把腰枝羞舞女,赢得轻盈如许。犹寒未暖时光,将昏渐晓池塘。记取春来杨柳,风流全在轻黄。
362 0 0
杨基
白衣曾拜汉尚书,今日恩光到敝庐。再入龙楼称绮季, 应缘狗监说相如。中郎南镇权方重,内史高斋兴有馀。 遥想敬亭春欲暮,百花飞尽柳花初。
412 0 0
刘禹锡
彝界荒山顶,蕃州积雪边。筑城依白帝,转粟上青天。 蜀将分旗鼓,羌兵助井泉。西戎背和好,杀气日相缠。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 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 子弟犹深入,关城未解围。蚕崖铁马瘦,灌口米船稀。 辩士安边策,元戎决胜威。今朝乌鹊喜,欲报凯歌归。
杜甫
暮节看已谢,兹晨愈可惜。风澹意伤春,池寒花敛夕。 对酒始依依,怀人还的的。谁当曲水行,相思寻旧迹。
韦应物
脚踏西郊红世界,才知春意分明。不须更说锦官城。春来游冶骑,得得为渠停。 停到花眠人且去,酒杯苦欲留行。直须醉饮到参横。不因歌白雪,三日作狂酲。
311 0 0
中华文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87 0 0
王维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 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 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 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
310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