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春归水国时,吴王宫殿柳丝垂。 黄莺长叫空闺畔,西子无因更得知。 春入行宫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烟丝。 如今柳向空城绿,玉笛何人更把吹。
468 0 0
皇甫松
仲夏斋戒月,三旬断腥膻。自觉心骨爽,行起身翩翩。 始知绝粒人,四体更轻便。初能脱病患,久必成神仙。 御寇驭泠风,赤松游紫烟。常疑此说谬,今乃知其然。 我今过半百,气衰神不全。已垂两鬓丝,难补三丹田。 但减荤血味,稍结清净缘。脱巾且修养,聊以终天年。
406 0 0
白居易
万里独行无弟子,惟赍筇竹与檀龛。 看经更向吴中老,应是山川似剑南。
433 0 0
中华文学
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 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杜牧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拾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380 0 0
吴伟业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428 0 0
李翱
潇洒云中鹤,容与水边鸥。缑山仙客,飘然曾约此中留。更有骑鲸公子,相与翱翔八极,凛凛气横秋。明月楼头宴,樽俎好诗流。 思往事,增逸兴,唤仙舟。谁能拘束,尘埃堆里蹙昏眸。拟附星槎直上,十二玉京绛阙,高处且嬉游。回首视人世,天地一沙洲。
361 0 0
沈瀛
浪痕经雨,鬓影吹寒,晓来无限萧瑟。野色分桥,翦不断、溪山风物。船系朱藤,路迷烟寺,远鸥浮没。听疏钟断鼓,似近还遥,惊心事、伤羁客。 新醅旋压鹅黄,拚清愁在眼,酒病萦骨。绣阁娇慵,争解说、短封传忆。念谁伴、涂妆绾结。嚼蕊吹花弄秋色。恨对南云,此时凄断,有何人知得。
313 0 0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贫贱之肆志。
328 0 0
佚名
一块晦色的路碑 脚步轻些,过路人!休惊动那最可爱的灵魂,如今安眠在这地下,有绛色的野草花掩护她的余烬。你且站定,在这无名的土阜边,任晚风吹弄你的衣襟,倘如这片刻的静定感动了你的悲悯,让你的泪珠圆圆的滴下——为这长眠着的美丽的灵魂!过路人,假若你也曾在这人间不平的道上颠顿,让你此时的感愤凝成最锋利的悲悯,在你的激震着的心叶上,刺出’滴,两滴的鲜血——为这遭冤屈的最纯洁的灵魂!
345 0 0
徐志摩
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飞鸣天上路,镇压海西门。 清望寰中许,高情物外存。时来诚不让,归去每形言。 洛下思招隐,江干厌作藩。按经修道具,依样买山村。 开凿随人化,幽阴为律暄。远移难得树,立变旧荒园。 绝塞通潜径,平泉占上原。烟霞遥在想,簿领益为繁。 丹禁虚东閤,苍生望北辕。徒令双白鹤,五里自翩翻。
409 0 0
刘禹锡
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余年方四十,而懿亲戚属,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或所曾共游一途,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尽,以是哀思,哀可知矣,乃作赋曰: 伊天地之运流,纷升降而相袭。日望空以骏驱,节循虚而警立。嗟人生之短期,孰长年之能执,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对琼蘂之无征,恨朝霞之难挹。望汤谷以企予,借此景之屡戢。 悲夫,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野每春其必华,草无朝而遗露。经终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譬日及之在条,恒虽尽而弗悟。虽不悟其可悲,心惆焉而自伤。亮造化之若兹,吾安取夫久长。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悼堂构之瘁,悯城阙之丘荒。亲弥懿其已逝,交何戚而不忘。咨余今之方殆,何视天之芒芒。伤怀凄其多念,戚貌悴而鲜欢。幽情发而成绪,滞思叩而兴端,此世之无乐,咏在昔而为言。 居充堂而衍宇,行连驾而比轩。弥年时其讵几,夫何往而不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苟性命之弗殊,岂同波而异澜,瞻前轨之既覆,知此路之良艰。启四体而深悼,惧兹形之将然。毒娱情而寡方,怨感目之多颜,谅多颜之感目,神何适而获怡。寻平生于响像,览前物而怀之。 步寒林以悽恻,玩春翘而有思,触万类以生悲,叹同节而异时,年弥往而念广,途薄暮而意迮。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乐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托末契于后生,余将老而为客。 然后弭节安怀,妙思天造,精浮神沧,忽在世表,悟大暮之同寐,何矜晚以怨早。指彼日之方除,岂兹情之足搅。感秋华于衰木,瘁零露于丰草。在殷忧而弗违,夫何云乎识道。将颐天地之大德,遗圣人之洪宝。解心累于末迹,聊优游以娱老。
394 0 0
陆机
秋看庭树换风烟,兄弟飘零寄海边。客计倦行分陕路, 家贫休种汶阳田。云低远塞鸣寒雁,雨歇空山噪暮蝉。 落叶虫丝满窗户,秋堂独坐思悠然。
448 0 0
刘沧
沉默的大多数? 辽宁考生? 一直不理解李银河为什么把丈夫王小波的杂文随笔全编命名为《沉默的大多数》。似乎随着时代车轮的不断运转,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选择沉默。这是个沉默占据主流的年代。? 的确,说有说的好处,不说自有不说的力量。? 电视上美国警察在逮捕犯罪嫌疑犯时总是会说一句:“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将成为案件证词。”? 这是一个太过复杂的时代,充斥着太多诱惑。不同的思想观念左右着人们的行动。有人愿意舍己救人,有人愿意披露真相,也有人愿意散布谣言。? 因此我总是警惕地看待身边的一切,谁能知道表象背后隐藏着什么,连鲁迅这样的人出门都带着短刀,“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间”,更何况涉世未深的我们,还是小心谨慎为是。? 而且沉默往往代表着行动,不是说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吗,不是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吗。沉默往往伴随着力量的积聚。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信仰的人们沉默着,包容着,同时也关注着。沉默是一种内在性的处世方式。? 有谁能够忘记,新年那场大雪中那些自发铲雪的人们!? 有谁能够忘记,奥运圣火传递受阻时,那片默默护送的红色海洋!? 有谁能够忘记,当刺耳的汽笛拉响一个民族的沉默时,那些无声无息站出来的人们,是他们排成献血的长龙,是他们在网上谱写朴素的诗歌,是他们捧起温暖的烛光默默祈福!? 沉默的一代人绝不会是垮掉的一代人。20个世纪闹得太多太喧嚣了,这个时代的少年们更多地崇尚理智和谨慎。对于杂志上刊登的调查,我们都清楚那是要登出来吸引人眼球、赚取吆喝的,所以我们沉默,所以我们含糊。因为我们绝不愿意说谎,因为沉默是对选择权的尊重。? 我们只相信行动。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看看“5?12”大地震之后80后、90后们的表现吧,看看那些任劳任怨的志愿者,看看那些捧出所有零花钱的孩子。这是理性的一代人啊。? 因此,我愿意说我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沉默绝不等于道德观模糊,一切都写在心中,一切都写在行动中。? 我敢说:我的沉默对得起我的良心。?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颇具文采、颇有思想深度、颇能打动人心的作品。? 作者机智地选取作文材料中“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这个角度,巧妙切入,反弹琵琶,理直气壮地向世人宣告:随着时代车轮的不断运转,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选择沉默;这是个沉默占据主流的年代;说有说的好处,不说自有不说的力量;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信仰的人们沉默着,包容着,同时也关注着;沉默是一种内在性的处世方式;当社会需要时,当时代召唤时,沉默的大多数就会不再沉默,就会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勇于奉献!? 文章巧引妙联,谈锋犀利。作者从对李银河为丈夫王小波的杂文随笔全编命名谈起,联想到美国,联想到鲁迅,联想到现实。在表明心迹后,又将目光投向我国2008年初南方的冰雪灾害、奥运圣火传递受阻的现场、“5?12”汶川大地震的灾区,让我们看到了沉默的一代人一点也不沉默、也不含糊的高大身影,让世人放心,沉默的一代人绝不是垮掉的一代人!? 文章或引证,或例证,或对比论证;妙语连珠,掷地有声;激情满怀,文采飞扬。读后,让人春风满面,豪情满腔。 (唐政)
369 0 0
小文
离鸾别凤又经年,一番春一番新怨。青琐畔,绣帏前,少个婵娟,酬不了少年愿。 【雁儿落】常想西湖舣画船,北苑开春宴。一声金缕令,七换梁州遍。 【德胜令】今日小亭轩,羞到杏花边。黯黯愁成阵,厌厌日胜年。嫣然,一笑春风面;无缘,灯前云髻偏。 【雁儿落】春衫和泪穿,犹认伊针线。玉箫深夜品,多是君愁怨。 【水仙子】别来几见月儿圆,每为嫦娥惜少年。画堂深隔断归来燕,玉钩闲帘未卷,一天情着个谁传?想一饷心间事,写一幅肠断篇,等一个孤雁回旋。 【雁儿落】艳阳三月天,寿酒筵前劝。可怜张解元,不赴蟠桃宴。 【挂玉钩】爱杀槎头缩项鳊,皆上金盘荐;笑杀池中并蒂莲,未许东风见。援紫毫,磨端砚。屈曲银钩,细草鸾笺。 【尾】沉沉烟锁垂杨院,迟迟月上桃花扇。罗帕新词,聊寄情缘。唱道张京兆心专,周琼姬苦意坚。怕几阵东风吹落残花片,恁时绿暗红嫣,兀谁管春山翠眉浅。
389 0 0
李致远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353 0 0
李之仪
且喜同年满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贫。已为海内有名客, 又占世间长命人。耳里声闻新将相,眼前失尽故交亲。 尊荣富寿难兼得,闲坐思量最要身。
403 0 0
一官万里向千溪,水宿山行鱼浦西。日晚长烟高岸近, 天寒积雪远峰低。芦花渚里鸿相叫,苦竹丛边猿暗啼。 闻道慈亲倚门待,到时兰叶正萋萋。
350 0 0
李嘉祐
千秋佳节名空在, 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 年年因雨上金铺。
五岳三光,钟秀气、笃生人杰。天付与、心肠锦绣,精神冰雪。姓字早登龙虎榜,文书夜直丝纶阁。谢君王、特地掇鸾坡,来闽粤。 几千顷,恩波阔。十万户,欢声浃。看致君尧舜,归班夔契。谈笑扫清沙漠净,弥缝补就苍天缺。愿年年、长醉腊前春,梅梢月。
308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