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岁平津邸,诸生出门时。羁孤力行早,疏贱托身迟。 芳草看无厌,青山到未期。贫居悲老大,春日上茅茨。 卫玠琼瑶色,玄成鼎鼐姿。友朋汉相府,兄弟谢家诗。 律合声虽应,劳歌调自悲。流年不可住,惆怅镜中丝。
395 0 0
中华文学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309 0 0
杜甫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387 0 0
高适
蜀江一带向东倾,江上巍峨白帝城。 自古山河归圣主,子阳虚共汉家争。
442 0 0
天下传咏,以谓几于达者。龙丘子犹笑之。此虽免乎愁,犹有所解也。若夫游于自然而托于不得已,人乐亦乐,人愁亦愁,彼且恶乎解哉。乃反其词,作无愁可解云: 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万事从来风过耳。何用不著心里。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此理。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这里元无我与你。甚唤做、物情之外。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404 0 0
地有招贤处,人传乐善名。鹜池临九达,龙岫对层城。 桂月先秋冷,蘋风向晚清。凤楼遥可见,仿佛玉箫声。
362 0 0
李隆基
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欲写高深趣,还因藻绘成。 九江临户牖,三峡绕檐楹。花柳穷年发,烟云逐意生。 能令万里近,不觉四时行。气染荀香馥,光含乐镜清。 咏歌齐出处,图画表冲盈。自保千年遇,何论八载荣。
448 0 0
孙逖
短松鹤不巢,高石云不栖。君今潇湘去,意与云鹤齐。 力买奇险地,手开清浅溪。身披薜荔衣,山陟莓苔梯。 一卷冰雪文,避俗常自携。
359 0 0
孟郊
花落江堤蔟暖烟,雨馀草色远相连。 香轮莫辗青青破,留与愁人一醉眠。
398 0 0
郑谷
功德冠群英,弥纶有大名。轩皇用风后,傅说是星精。 就第优遗老,来朝诏不名。留侯常辟谷,何苦不长生。 谋猷为相国,翊戴奉宸舆。剑履升前殿,貂蝉托后车。 齐侯疏土宇,汉室赖图书。僻处留田宅,仍才十顷馀。 旧里趋庭日,新年置酒辰。闻诗鸾渚客,献赋凤楼人。 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犹思御朱辂,不惜污车茵。 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谁言断车骑,空忆盛衣冠。 风日咸阳惨,笳箫渭水寒。无人当便阙,应罢太师官。
王维
偶因冷节会嘉宾,况是平生心所亲。迎接须矜疏傅老, 只供莫笑阮家贫。杯盘狼藉宜侵夜,风景阑珊欲过春。 相对喜欢还怅望,同年只有此三人。
440 0 0
白居易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312 0 0
泽国春来少遇晴,有花开日且飞觥。王戎似电休推病, 周顗才醒众却惊。芳景渐浓偏属酒,暖风初畅欲调莺。 知君不肯然官烛,争得华筵彻夜明。
406 0 0
羊昭业
奉道流羽客之隆重,极于宋宣和时,元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于人间,明初稍衰,比中叶而复极显赫,成化时有方士李孜,释继晓,正德时有色目人于永,〔1〕皆以方伎杂流拜官,荣华熠耀,世所企羡,则妖妄之说自盛,而影响且及于文章。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其在小说,则明初之《平妖传》已开其先,而继起之作尤夥。凡所敷叙,又非宋以来道士造作之谈,但为人民闾巷间意,芜杂浅陋,率无可观。然其力之及于人心者甚大,又或有文人起而结集润色之,则亦为鸿篇巨制之胚胎也。 汇此等小说成集者,今有《四游记》行于世,其书凡四种,著者三人,不知何人编定,惟观刻本之状,当在明代耳。 一曰《上洞八仙传》,亦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传》,二卷五十六回,题“兰江吴元泰著”。传言铁拐(姓李名玄)得道,度钟离权,权度吕洞宾,二人又共度韩湘曹友,张果蓝采和何仙姑则别成道,是为八仙。一日俱赴蟠桃大会,归途各履宝物渡海,有龙子爱蓝采和所踏玉版,摄而夺之,遂大战,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绩,请天兵来助,亦败,后得观音和解,乃各谢去,而“天渊迥别天下太平”之候,自此始矣。书中文言俗语间出,事亦往往不相属,盖杂取民间传说作之。 二曰《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即《南游记》,四卷十八回,题“三台山人仰止余象斗编”。象斗〔2〕为明末书贾,《三国志演义》刻本上,尚见其名。书言有妙吉祥童子以杀独火鬼忤如来,贬为马耳娘娘子,是曰三眼灵光,具五神通,报父仇,游灵虚,缘盗金枪,为帝所杀;复生炎魔天王家,是为灵耀,师事天尊,又诈取其金刀,炼为金砖以作法宝,终闹天宫,上界鼎沸;玄天上帝以水服之,使走人间,托生萧氏,是为华光,仍有神通,与神魔战,中界亦鼎沸,帝乃赦之。华光因失金砖,复欲制炼,寻求金塔,遂遇铁扇公主,擒以为妻,又降诸妖,所向无敌,以忆其母,访于地府,复因争执,大闹阴司,下界亦鼎沸。已而知生母实妖也,名吉芝陀圣母,食萧长者妻,幻作其状,而生华光,然仍食人,为佛所执,方在地狱,受恶报也,华光乃救以去。 ……却说华光三下酆都,救得母亲出来,十分欢悦那吉芝陀圣母曰,“我儿你救得我出来,道好,我要讨岐娥吃。”华光问,“岐娥是甚么子,我儿媳俱不晓得。”母曰,“岐娥不晓得,可去问千里眼顺风耳。”华光即问二人。二人曰。“那岐娥是人,他又思量吃人。”华光听罢,对娘曰,“娘,你住酆都受苦,我孩儿用尽计较,救得你出来,如何又要吃人,此事万不可为。”母曰,“我要吃! 不孝子,你没有岐娥与我吃,是谁要救我出来?”华光无奈,只推曰,“容两日讨与你吃。”……(第十七回《华光三下酆都》) 于是张榜求医,有言惟仙桃可治者,华光即幻为齐天大圣状,窃而奉之,吉芝陀乃始不思食人。然齐天被嫌,询于佛母,知是华光,则来讨,为火丹所烧,败绩;其女月孛有骷髅骨,击之敌头即痛,二日死。华光被术,将不起,火炎王光佛出而议和,月孛削骨上击痕,华光始愈,终归佛道云。 明谢肇淛(《五杂组》十五)以华光小说比拟《西游记》,谓“皆五行生克之理,火之炽也,亦上天下地,莫之扑灭,而真武以水制之,始归正道”。又于吉芝陀出狱即思食人事,则致慨于迁善之难,因知在万历时,此书已有。沈德符〔3〕论剧曲(《野获编》二十五),亦有“华光显圣则太妖诞”语,是此种故事,当时且演为剧本矣。 其三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即《北游记》,四卷二十四回,亦余象斗编,记真武本身及成道降妖事。上帝为玄天之说,在汉已有(《周礼》《大宗伯》郑氏注),然与后来之玄帝,实又不同。此玄帝真武者,盖起于宋代羽客之言,即《元洞玉历记》(《三教搜神大全》一引)所谓元始说法于玉清,下见恶风弥塞,乃命周武伐纣以治阳,玄帝收魔以治阴,“上赐玄帝披发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统领丁甲,下降凡世,与六天魔王战于洞阴之野,是时魔王以坎离二炁,化苍龟巨蛇,变现方成,玄帝神力摄于足下,锁鬼众于酆都大洞,人民治安,宇内清肃”者是也,元尝加封,明亦崇奉。〔4〕此传所言,间符旧说,但亦时窃佛传,杂以鄙言,盛夸感应,如村巫庙祝之见。初谓隋炀帝时,玉帝当宴会之际,而忽思凡,遂以三魂之一,为刘氏子,如来三清并来点化,乃隐蓬莱;又以凡心,生哥阇国,次生西霞,皆是王子,蒙天尊教,舍国出家,功行既完,上谒玉帝,封荡魔天尊,令收天将;于是复生为净洛国王子,得斗母元君点化,入武当山成道。玄帝方升天宫,忽见妖气起于中界,知即天将,扰乱人间,乃复下凡,降龟蛇怪,服赵公明,收雷神,获月孛及他神将,引以朝天。玉帝即封诸神为玄天部将,计三十六员。 然扬子江有锅及竹缆二妖,独逸去不可得,真武因指一化身,复入人世,于武当山镜守之。篇末则记永乐三年玄天助国却敌事,而下有“至今二百余载”之文,颇似此书流行,当在明季;然旧刻无后一语,可知有者乃后来增订之本矣。
332 0 0
鲁迅
惊湍流不极,夜度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 方同七里路,更遂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湲古至今。 花源君若许,虽远亦相寻。
355 0 0
皇甫冉
鸢飞杳杳青云里,鸢鸣萧萧风四起。旗尾飘扬势渐高, 箭头砉划声相似。长空悠悠霁日悬,六翮不动凝风烟。 游鹍翔雁出其下,庆云清景相回旋。忽闻饥乌一噪聚, 瞥下云中争腐鼠。腾音砺吻相喧呼,仰天大吓疑鹓雏。 畏人避犬投高处,俯啄无声犹屡顾。青鸟自爱玉山禾, 仙禽徒贵华亭露。朴樕危巢向暮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游童挟弹一麾肘,臆碎羽分人不悲。天生众禽各有类, 威凤文章在仁义。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
425 0 0
刘禹锡
傅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356 0 0
王士祯
番禺万里路,远客片帆过。盛府依横海,荒祠拜伏波。 人经秋瘴变,鸟坠火云多。诚惮炎洲里,无如一顾何。
刘长卿
归锦堂成,云汉上、天垂新画。有朱颜绿鬓,禁林仙客。玉局暂从香火社,金龟未报文章力。看彤庭、赐第别承恩,居君侧。 斑衣戏,蟠桃摘。翠袖倚,歌檀拍。正祥开初度,颂声千百。又是腊前梅态度,几多春近花消息。想明年、今日醉西湖,光辉赫。
502 0 0
韩淲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381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