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 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438 0 0
李贺
【致秋天的花楸树】 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阳 今天的马 今天的花楸树 是我健康富足,拥有一生 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他从古到今日 他无比辉煌无比光明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442 0 0
海子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辛亥过陆庄 片帆轻水远山长,鸿雁将来,菊蕊初黄。碧海鲸鲵,兰苕翡翠,风露鸳鸯。问音信何人谛当,想情怀旧日风光。杨柳池塘,随处凋零,无限思量。
387 0 0
倪瓒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355 0 0
杜甫
懒上巍楼,楚江一望天无际。漫游萍寄。莫挽东流水。 一片秋光,直到山阴里。人还记。戍边归未。更忆鲈鱼美。
330 0 0
李曾伯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554 0 0
李商隐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436 0 0
我家不背水,君身不向越。自是相忆苦,忽如经年别。 山家草木寒,石上有残雪。美人望不见,迢迢云中月。
412 0 0
曹邺
家在敬亭东。老桧苍枫。浮生何必寄萍蓬。得似满庭芳一曲,美酒千钟。 万事转头空。聚散匆匆。片帆称挂晓来风。别后平安真信息,付与飞鸿。
345 0 0
吴潜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382 0 0
朱敦儒
江上何人夜吹笛,声声似忆故园春。 此时闻者堪头白,况是多愁少睡人。
399 0 0
白居易
木阑干外池光阔。午夜乔林迷岸樾。掠船凉吹起青萍,萦水歌声欺白雪。 檀郎响趁红牙节。胡语嘈嘈仍切切。人生何乐似同襟,莫待骊驹声惨咽。
375 0 0
葛胜仲
何胤本征士,高情动天地。既无阀阅门,常嫌冠冕累。 宰邑著嘉政,为郡留高致。移官在书府,方乐鸳池贵。 玉季牧江西,泣之不忍离。舍杖随之去,天下钦高义。 乌帽白絺裘,篮舆竹如意。黄菊陶潜酒,青山谢公妓。 月槛咏诗情,花溪钓鱼戏。钟陵既方舟,魏阙将结驷。 甘求白首闲,不为苍生起。优诏加大监,所以符公议。 既为逍遥公,又作鸱夷子。安车悬不出,驷马闲无事。 微雨汉陂舟,残日终南骑。富贵尽凌云,何人能至此。 猜祸皆及身,何复至如是。贤哉此丈夫,百世一人矣。
426 0 0
皮日休
抛却人间第一官,俗情惊怪我方安。兵符相印无心恋, 洛水嵩云恣意看。三足鼎中知味久,百寻竿上掷身难。 追呼故旧连宵饮,直到天明兴未阑。
364 0 0
刘禹锡
后记〔2〕 我看这剧本,是由于《新青年》〔3〕上的介绍,我译这剧本的开手,是在一九一九年八月二日这一天,从此逐日登在北京《国民公报》〔4〕上。到十月二十五日,《国民公报》忽被禁止出版了,我也便歇手不译,这正在第三幕第二场两个军使谈话的中途。 同年十一月间,因为《新青年》记者的希望,我又将旧译校订一过,并译完第四幕,按月登在《新青年》上。从七卷二号起,一共分四期。但那第四号是人口问题号,多被不知谁何没收了,所以大约也有许多人没有见。 周作人先生和武者小路〔5〕先生通信的时候,曾经提到这已经译出的事,并问他对于住在中国的人类有什么意见,可以说说。作者因此写了一篇,寄到北京,而我适值到别处去了,便由周先生译出,就是本书开头的一篇《与支那未知的友人》。原译者的按语中说:“《一个青年的梦》的书名,武者小路先生曾说想改作《A与战争》,他这篇文章里也就用这个新名字,但因为我们译的还是旧称,所以我于译文中也一律仍写作《一个青年的梦》。” 现在,是在合成单本,第三次印行的时候之前了。我便又乘这机会,据作者先前寄来的勘误表再加修正,又校改了若干的误字,而且再记出旧事来,给大家知道这本书两年以来在中国怎样枝枝节节的,好容易才成为一册书的小历史。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鲁迅记于北京。 ※ ※ ※ 〔1〕《一个青年的梦》日本武者小路实笃所作的四幕反战剧本。中译文在翻译时即陆续发表于北京《国民公报》副刊,至该报被禁停刊时止(一九一九年八月三日至十月二十五日),后来全剧又移刊于《新青年》月刊第七卷第二号至第五号(一九二○年一月至四月)。 单行本于一九二二年七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至一九二七年九月,又由上海北新书局再版发行:列为《未名丛刊》之一。 〔2〕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二年七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个青年的梦》单行本,未另在报刊上发表过。 〔3〕《新青年》综合性月刊,“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于上海,由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九一六年底迁至北京。从一九一八年一月起,李大钊等参加编辑工作。一九二二年七月休刊,共出九卷,每卷六期。鲁迅在“五四”时期同该刊有密切联系,是它的重要撰稿人,曾参加该刊编辑会议。 〔4〕《国民公报》一九○九年中国改良派为鼓吹立宪运动而创办于北京的日报,徐佛苏主编,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五日,因刊登揭露段祺瑞政府的文字,被禁停刊。 〔5〕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日本作家。《白桦》杂志创办人之一,著有小说《好好先生》、剧本《他的妹妹》等。在日本侵华期间,他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译者序〔1〕 《新青年》四卷五号里面,周起明〔2〕曾说起《一个青年的梦》,我因此便也搜求了一本,将他看完,很受些感动:觉得思想很透彻,信心很强固,声音也很真。 我对于“人人都是人类的相待,不是国家的相待,才得永久和平,但非从民众觉醒不可”这意思,极以为然,而且也相信将来总要做到。现在国家这个东西,虽然依旧存在;但人的真性,却一天比一天的流露:欧战未完时候,在外国报纸上,时时可以看到两军在停战中往来的美谭,战后相爱的至情。他们虽然还蒙在国的鼓子里,然而已经像竞走一般,走时是竞争者,走了是朋友了。 中国开一个运动会,却每每因为决赛而至于打架;日子早过去了,两面还仇恨着。在社会上,也大抵无端的互相仇视,什么南北,什么省道府县,弄得无可开交,个个满脸苦相。我因此对于中国人爱和平这句话,很有些怀疑,很觉得恐怖。我想如果中国有战前的德意志一半强,不知国民性是怎么一种颜色。现在是世界上出名的弱国,南北却还没有议和,〔3〕打仗比欧战更长久。 现在还没有多人大叫,半夜里上了高楼撞一通警钟。日本却早有人叫了。他们总之幸福。 但中国也仿佛很有许多人觉悟了。我却依然恐怖,生怕是旧式的觉悟,将来仍然免不了落后。 昨天下午,孙伏园〔4〕对我说,“可以做点东西。”我说,“文章是做不出了。《一个青年的梦》却很可以翻译。但当这时候,不很相宜,两面正在交恶〔5〕,怕未必有人高兴看。”晚上点了灯,看见书脊上的金字,想起日间的话,忽然对于自己的根性有点怀疑,觉得恐怖,觉得羞耻。人不该这样做,——我便动手翻译了。 武者小路氏《新村杂感》〔6〕说,“家里有火的人呵,不要将火在隐僻处搁着,放在我们能见的地方,并且通知说,这里也有你们的兄弟。”他们在大风雨中,擎出了火把,我却想用黑幔去遮盖他,在睡着的人的面前讨好么? 但书里的话,我自然也有意见不同的地方,现在都不细说了,让各人各用自己的意思去想罢。 #p#副标题#e#
323 0 0
鲁迅
雪鬓难重绿。但_然、黄庭境界,抱藏龟六。也向无何乡里去,白堕舟边漾渌。算种种、尘缘都足。争那名缰锋系绊,尽辜他、猿鹤双溪曲。时又夏,暑将溽。 虚舟飘瓦何烦_。奈羊肠、千歧万折,近来纯熟。怅望老仙烟水外,惟把江云送目。想裴墅、碧梧金竹。安得结庐相近傍,买闲田、数亩躬耕筑。已梦断,大槐国。
367 0 0
庆云呈瑞为明时,演畅丝纶在紫微。銮殿对时亲舜日, 鲤庭过处著莱衣。闲寻竹寺听啼鸟,吟倚江楼恋落晖。 隔座银屏看是设,一门清贵古今稀。
中华文学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352 0 0
刘长卿
禅门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在剡山。 何时共到天台里,身与浮云处处闲。
428 0 0
风卷征尘,堪叹处、青骢正摇金辔。客襟贮泪。漫万点如血,凭谁持寄。伫想艳态幽情,压江南佳丽。春正媚。怎忍长亭,匆匆顿分连理。 目断淡日平芜,望烟浓树远,微茫如荠。悲欢梦里。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最苦唱彻骊歌,重迟留无计。何限事。待与丁宁,行时已醉。
陆游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