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烟生窗午轻凝,晨华左耀鲜相凌。人言天孙机上亲手迹, 有时怨别无所惜。遂令武帝厌云韶,金针天丝缀飘飘。 五声写出心中见,拊石喧金柏梁殿。此衣春日赐何人, 秦女腰肢轻若燕。香风间旋众彩随,联联珍珠贯长丝。 眼前意是三清客,星宿离离绕身白。鸾凤有声不见身, 出宫入徵随伶人。神仙如月只可望,瑶华池头几惆怅。 乔山一闭曲未终,鼎湖秋惊白头浪。
407 0 0
中华文学
天涯何处,望苍江渺渺。纵算解飞人不到。笑双丸乌兔,两宾霜蓬,聊尔耳,那是人间三岛。 黄粱初梦觉,起看孤云,还自长歌自长啸。不记桃源何地,橘渚何年,生涯事、惟有炉烟茶灶。问先生谁友,有白石青松,共成三老。
366 0 0
何梦桂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343 0 0
辛弃疾
雨露难忘君念重,电泡易灭妾身轻。金刀已剃头然发, 玉管休吹肠断声。新戒珠从衣里得,初心莲向火中生。 道场夜半香花冷,犹在灯前礼佛名。
403 0 0
白居易
苇索 研究世界文学的人告诉我们:法人善于机锋,俄人善于讽刺,英美人善于幽默。这大概是真确的,就都为社会状态所制限。慨自语堂〔2〕大师振兴“幽默”以来,这名词是很通行了,但一普遍,也就伏着危机,正如军人自称佛子,高官忽挂念珠,而佛法就要涅~勔谎?L热粲突??岜。??簦?济伞坝哪?敝?牛?蚯∪纭靶孪贰薄玻场持?*“×世界”,必已成为“文明戏”也无疑。 这危险,就因为中国向来不大有幽默。只是滑稽是有的,但这和幽默还隔着一大段,日本人曾译“幽默”为“有情滑稽”,所以别于单单的“滑稽”,即为此。那么,在中国,只能寻得滑稽文章了?却又不。中国之自以为滑稽文章者,也还是油滑,轻薄,猥亵之谈,和真的滑稽有别。这“狸猫换太子”〔4〕的关键,是在历来的自以为正经的言论和事实,大抵滑稽者多,人们看惯,渐渐以为平常,便将油滑之类,误认为滑稽了。 在中国要寻求滑稽,不可看所谓滑稽文,倒要看所谓正经事,但必须想一想。 这些名文是俯拾即是的,譬如报章上正正经经的题目,什么“中日交涉渐入佳境”呀,“中国到那里去”呀,就都是的,咀嚼起来,真如橄榄一样,很有些回味。 见于报章上的广告的,也有的是。我们知道有一种刊物,自说是“舆论界的新权威”〔5〕,“说出一般人所想说而没有说的话”,而一面又在向别一种刊物“声明误会,表示歉意”,但又说是“按双方均为社会有声誉之刊物,自无互相攻讦之理”。“新权威”而善于“误会”,“误会”了而偏“有声誉”,“一般人所想说而没有说的话”却是误会和道歉:这要不笑,是必须不会思索的。 见于报章的短评上的,也有的是。例如九月间《自由谈》所载的《登龙术拾遗》上,以做富家女婿为“登龙”之一术,不久就招来了一篇反攻,那开首道:“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自己娶不到富妻子,于是对于一切有富岳家的人发生了妒嫉,妒嫉的结果是攻击。”〔6〕这也不能想一下。一想“的结果”,便分明是这位作者在表明他知道“富妻子”的味道是甜的了。 诸如此类的妙文,我们也尝见于冠冕堂皇的公文上:而且并非将它漫画化了的,却是它本身原来是漫画。《论语》一年中,我最爱看“古香斋”〔7〕这一栏,如四川营山县长禁穿长衫令云:“须知衣服蔽体已足,何必前拖后曳,消耗布匹?且国势衰弱,……顾念时艰,后患何堪设想?”又如·北·平·社·会·局禁女人养雄犬文云:“查雌女雄犬相处,非仅有碍健康,更易发生无耻秽闻,揆之我国礼义之邦,亦为习俗所不许。谨特通令严禁……凡妇女带养之雄犬,斩之无赦,以为取缔!”这那里是滑稽作家所能凭空写得出来的? 不过“古香斋”里所收的妙文,往往还倾于奇诡,滑稽却不如平淡,惟其平淡,也就更加滑稽,在这一标准上,我推选“甜葡萄”说。 十月十九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六日《申报·自由谈》。 〔2〕语堂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作家。他在三十年代初主编《论语》半月刊,声称“以提倡幽默文字为主要目标”(见《论语》第三期《我们的态度》)。 〔3〕“新戏”我国话剧兴起于二十世纪初,最早称为“新剧”(“新戏”),又称“文明戏”,二十年代末“话剧”名称确立以后,一般仍称当时上海大世界、新世界等游艺场演出的比较通俗的话剧为文明戏。 〔4〕“狸猫换太子”从《宋史·李宸妃传》宋仁宗(赵祯)生母李宸妃不敢认子的记载演变而来的传说。清代石玉昆编述的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写有这个故事,情节是:宋真宗无子,刘、李二妃皆怀孕,刘妃为争当皇后,与太监密谋,在李妃生子时,用一只剥皮的狸猫将小孩换下来。 〔5〕“舆论界的新权威”等语,见邵洵美主办的《十日谈》创刊时的广告,载一九三三年八月十日《申报》。下面“声明误会”等语,见该刊向《晶报》“表示歉意”的广告,参看本书《后记》。〔6〕“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等语,见一九三三年九月六日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所载圣闲《“女婿”的蔓延》一文,参看本书《后记》。 〔7〕“古香斋”是《论语》半月刊自第四期起增辟的一个栏目,刊载当时各地记述荒谬事件的新闻和文字。以下所举两令文,均见第十八期(一九三三年六月一日)该栏内。 #p#副标题#e#
388 0 0
鲁迅
夕风庭叶落,谁见此时情。不作关河梦,空闻砧杵声。 会须求至理,何必叹无成。好约高僧宿,同看海月生。
354 0 0
自从议论写别字〔2〕以至现在的提倡手头字〔3〕,其间的经过,恐怕也有一年多了,我记得自己并没有说什么话。这些事情,我是不反对的,但也不热心,因为我以为方块字本身就是一个死症,吃点人参,或者想一点什么方法,固然也许可以拖延一下,然而到底是无可挽救的,所以一向就不大注意这回事。 前几天在《自由谈》上看见陈友琴〔4〕先生的《活字与死字》,才又记起了旧事来。他在那里提到北大招考,投考生写了误字,“刘半农教授作打油诗去嘲弄他,固然不应该”,但我“曲为之辩,亦大可不必”。那投考生的误字,是以“倡明”为“昌明”,刘教授的打油诗,是解“倡”为“娼妓”,我的杂感,是说“倡”不必一定作“娼妓”解,自信还未必是“曲”说;至于“大可不必”之评,那是极有意思的,一个人的言行,从别人看来,“大可不必”之点多得很,要不然,全国的人们就好像是一个了。 我还没有明目张胆的提倡过写别字,假如我在做国文教员,学生写了错字,我是要给他改正的,但一面也知道这不过是治标之法。至于去年的指摘刘教授,却和保护别字微有不同。(一)我以为既是学者或教授,年龄至少和学生差十年,不但饭菜多吃了万来碗了,就是每天认一个字,也就要比学生多识三千六百个,比较的高明,是应该的,在考卷里发见几个错字,“大可不必”飘飘然生优越之感,好像得了什么宝贝一样。况且(二)现在的学校,科目繁多,和先前专攻八股的私塾,大不相同了,纵使文字不及从前,正也毫不足怪,先前的不写错字的书生,他知道五洲的所在,原质的名目吗?自然,如果精通科学,又擅文章,那也很不坏,但这不能含含胡胡,责之一般的学生,假使他要学的是工程,那么,他只要能筑堤造路,治河导淮就尽够了,写“昌明”为“倡明”,误“留学”为“流学”,堤防决不会因此就倒塌的。如果说,别国的学生对于本国的文字,决不致闹出这样的大笑话,那自然可以归罪于中国学生的偏偏不肯学,但也可以归咎于先生的不善教,要不然,那就只能如我所说:方块字本身就是一个死症。 改白话以至提倡手头字,其实也不过一点樟脑针,不能起死回生的,但这就又受着缠不清的障害,至今没有完。还记得提倡白话的时候,保守者对于改革者的第一弹,是说改革者不识字,不通文,所以主张用白话。对于这些打着古文旗子的敌军,是就用古书作“法宝”,这才打退的,以毒攻毒,反而证明了反对白话者自己的不识字,不通文。要不然,这古文旗子恐怕至今还不倒下。去年曹聚仁先生为别字辩护,战法也是搬古书,弄得文人学士之自以为识得“正字”者,哭笑不得,因为那所谓“正字”就有许多是别字。这确是轰毁旧营垒的利器。现在已经不大有人来辩文的白不白——但“寻开心”者除外——字的别不别了,因为这会引到今文《尚书》〔5〕,骨甲文字〔6〕去,麻烦得很。这就是改革者的胜利——至于这改革的损益,自然又作别论。 陈友琴先生的《死字和活字》,便是在这决战之后,重整阵容的最稳的方法,他已经不想从根本上斤斤计较字的错不错,即别不别了。他只问字的活不活;不活,就算错。他引了一段何仲英先生的《中国文字学大纲》来做自己的代表〔7〕—— “……古人用通借,也是写别字,也是不该。不过积古相沿,一向通行,到如今没有法子强人改正。假使个个字都能够改正,是《易经》里所说的‘爸父之蛊’。纵使不能,岂可在古人写的别字以外再加许多别字呢?古人写的别字,通行到如今,全国相同,所以还可以解得。今人若添写许多别字,各处用各处的方音去写,别省别县的人,就不能懂得了,后来全国的文字,必定彼此不同,这不是一种大障碍吗?……” 这头几句,恕我老实的说罢,是有些可笑的。假如我们先不问有没有法子强人改正,自己先来改正一部古书试试罢,第一个问题是拿什么做“正字”,《说文》,金文,〔8〕骨甲文,还是简直用陈先生的所谓“活字”呢?纵使大家愿意依,主张者自己先就没法改,不能“爸父之蛊”〔9〕。所以陈先生的代表的接着的主张是已经错定了的,就一任他错下去,但是错不得添,以免将来破坏文字的统一。是非不谈,专论利害,也并不算坏,但直白的说起来,却只是维持现状说而已。 维持现状说是任何时候都有的,赞成者也不会少,然而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效,因为在实际上决定做不到。假使古时候用此法,就没有今之现状,今用此法,也就没有将来的现状,直至辽远的将来,一切都和太古无异。以文字论,则未有文字之时,就不会象形以造“文”,更不会孳乳而成“字”,〔10〕篆决不解散而为隶,隶更不简单化为现在之所谓“真书”〔11〕。文化的改革如长江大河的流行,无法遏止,假使能够遏止,那就成为死水,纵不干涸,也必腐败的。当然,在流行时,倘无弊害,岂不更是非常之好?然而在实际上,却断没有这样的事。回复故道的事是没有的,一定有迁移;维持现状的事也是没有的,一定有改变。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也是没有的,只可权大小。况且我们的方块字,古人写了别字,今人也写别字,可见要写别字#p#副标题#e#
314 0 0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545 0 0
龚自珍
谁把璿玑运化工。参旗又挂玉梅东。三三律琯声余亥,九九玄经卦起中。 新岁月,旧游从。一觞还似去年冬。人间事会无终极,分付翘关老令公。||
315 0 0
庭院雨余秋意晚。一阵风来,到处清香遍。把酒对花情不浅。花前敢避金杯满。 薝卜酴醿虽惯见。常恨搀先,不是君徒伴。莫把龙涎轻斗远。流芳肯逐炉烟断。
364 0 0
王之道
黄包先著风霜劲。独占一年佳景。点点吴盐雪凝。玉脍和齑冷。 洋园谁识黄金径。一棹洞庭秋兴。香荐兰皋汤鼎。残酒西窗醒。
351 0 0
吴文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341 0 0
王维
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宫城南面有深山, 尽将老幼藏其间。重岩为屋橡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未得。董逃行, 汉家几时重太平。
428 0 0
张籍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殽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336 0 0
李世民
羡尔优游正少年,竟陵烟月似吴天。车螯近岸无妨取, 舴艋随风不费牵。处处路傍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 殷勤莫笑襄阳住,为爱南溪缩项鳊。
443 0 0
皮日休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379 0 0
柳永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460 0 0
欧阳修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广平听方藉,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420 0 0
谢朓
碧海成桑野。笑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自是三山颜色好,更著雨婚烟嫁。料未必、龙眠能画。拟向诗人求幼妇,倩诸君、妙手皆谈马。须进酒,为陶写。 回头鸥鹭瓢泉社。莫吟诗、莫抛尊酒,是吾盟也。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但记得、灞陵呵夜。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蝉噪也,绿阴夏。
389 0 0
情深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339 0 0
刘过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