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分享 /

更多评论

推荐

什么话?

林传甲撰《中华民国都城宜正名京华议》〔2〕,其言曰:“夫吾国建中华二字为国名。中也者,中道也;华也者,华族也;五色为华,以国旗为标帜,合汉满蒙回藏而大一统焉。中华民国首都,宜名之曰‘京华’,取杜少陵‘每依北斗望京华’之义。瞣e皇*溲牛?凰票本┠暇┲??谝环剑槐戎芯┐蠖季师之名,尤为明切。盖都名与国名一致,虽海外之华侨,华工,华商,无不引领而顾瞻祖国也。” 林传甲撰《福建乡谈》〔3〕,有一条曰:“福建林姓为巨族。其远源,则比干之子坚奔长林而得氏。明季林氏避日本者,亦为日本之大姓:如林董林权助之勋业,林衡林鹤一之学术。亦足征吾族之盛于东亚者也。” 又曰:“日本维新,实赖福泽谕吉之小说。吾国维新,归功林琴南畏庐小说,谁曰不宜?” 林纾译小说《孝友镜》〔4〕有《译余小识》曰:“此书为西人辨诬也。中人之习西者恒曰,男子二十一外,必自立。父母之力不能管约而拘挛之;兄弟各立门户,不相恤也。是名社会主义。国因以强。然近年所见,家庭革命,逆子叛弟接踵而起,国胡不强?是果真奉西人之圭臬?亦凶顽之气中于腑焦,用以自便其所为,与西俗胡涉?此书……父以友传,女以孝传,足为人伦之鉴矣。命曰《孝友镜》,亦以醒吾中国人勿诬人而打妄语也。” 唐熊撰《国粹画源流》〔5〕有曰:“……孰知欧亚列强方广集名流,日搜致我国古来画事,以供众人之博览;俾上下民庶悉心参考制作,以致艺术益精。虽然,彼欧洲之人有能通中国文字语言,而未有能通中国之画法者,良以斯道进化,久臻神化,实予彼以不能学。此足以自豪者也。”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五日《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二号“什么话?”栏,末署鲁迅辑。 “什么话?”,《新青年》从第五卷第四号(一九一八年十月)起开辟的一个辑载荒谬言论的专栏。 〔2〕林传甲福建闽侯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文科正教员、黑龙江省教育科长。《中华民国都城宜正名京华议》,发表于《地学杂志》第七年第八期(一九一六年九月)“论丛”栏。 〔3〕《福建乡谈》发表于《地学杂志》第八年第二期(一九一七年二月)“说郛”栏,全文共二十一条。鲁迅所引为其中第五条、第八条。前者在“奔长林而得氏”和“明季林氏避日本者”之间,省略了四十六字。按这两条引文中提及时林董曾任日本外务大臣,林权助曾任日本驻华公使,林衡为日本教育家,林鹤一为日本数学家,福泽渝吉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4〕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翻译家。他曾借助别人口述,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多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著,在清末至“五四”期间影响很大。到了五四时期,他是激烈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派代表人物之一。《孝友镜》,长篇小说,比利时作家恩海贡斯翁士(1812—1883)著。林纾译本于一九一八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唐熊字吉生,当时任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技术师范科教员。《国粹画源流》,发表于上海《美术杂志》第一期(一九一八年十一月)。 #p#副标题#e#

 350   0  0

鲁迅

拟古诗十二首

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 流水赴大壑,孤云还暮山。无情尚有归,行子何独难。 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严冬霜断肌,日入不遑息。 忧欢容发变,寒暑人事易。中心君讵知,冰玉徒贞白。 黄鸟何关关,幽兰亦靡靡。此时深闺妇,日照纱窗里。 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 无事久离别,不知今生死。 峨峨高山巅,浼浼青川流。世人不自悟,驰谢如惊飍. 百金非所重,厚意良难得。旨酒亲与朋,芳年乐京国。 京城繁华地,轩盖凌晨出。垂杨十二衢,隐映金张室。 汉宫南北对,飞观齐白日。游泳属芳时,平生自云毕。 绮楼何氛氲,朝日正杲杲。四壁含清风,丹霞射其牖。 玉颜上哀啭,绝耳非世有。但感离恨情,不知谁家妇。 孤云忽无色,边马为回首。曲绝碧天高,馀声散秋草。 徘徊帷中意,独夜不堪守。思逐朔风翔,一去千里道。 嘉树蔼初绿,靡芜叶幽芳。君子不在赏,寄之云路长。 路长信难越,惜此芳时歇。孤鸟去不还,缄情向天末。 月满秋夜长,惊鸟号北林。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 寒蛩悲洞房,好鸟无遗音。商飙一夕至,独宿怀重衾。 旧交日千里,隔我浮与沉。人生岂草木,寒暑移此心。 酒星非所酌,月桂不为食。虚薄空有名,为君长叹息。 兰蕙虽可怀,芳香与时息。岂如凌霜叶,岁暮蔼颜色。 折柔将有赠,延意千里客。草木知贱微,所贵寒不易。 神州高爽地,遐瞰靡不通。寒月野无绿,寥寥天宇空。 阴阳不停驭,贞脆各有终。汾沮何鄙俭,考槃何退穷。 反志解牵跼,无为尚劳躬。美人夺南国,一笑开芙蓉。 清镜理容发,褰帘出深重。艳曲呈皓齿,舞罗不堪风。 慊慊情有待,赠芳为我容。可嗟青楼月,流影君帷中。 春至林木变,洞房夕含清。单居谁能裁,好鸟对我鸣。 良人久燕赵,新爱移平生。别时双鸳绮,留此千恨情。 碧草生旧迹,绿琴歇芳声。思将魂梦欢,反侧寐不成。 揽衣迷所次,起望空前庭。孤影中自恻,不知双涕零。 秋天无留景,万物藏光辉。落叶随风起,愁人独何依。 华月屡圆缺,君还浩无期。如何雨绝天,一去音问违。 有客天一方,寄我孤桐琴。迢迢万里隔,托此传幽音。 冰霜中自结,龙凤相与吟。弦以明直道,漆以固交深。 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寸心不可限,淇水长悠悠。 芳树自妍芳,春禽自相求。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 年华逐丝泪,一落俱不收。

 373   0  0

韦应物

《会稽郡故书襍集》序〔1〕

《会稽郡故书襍集》者,最史传地记之逸文,编而成集,以存旧书大略也。会稽古称沃衍,珍宝所聚,海岳精液,善生俊异,〔2〕而远于京夏,厥美弗彰。吴谢承始传先贤,朱育又作《土地记》。载笔之士,相继有述。于是人物山川,咸有记录。其见于《隋书》《经籍志》者,杂传篇有四部三十八卷,地理篇二部二卷〔3〕。五代云扰,典籍湮灭。旧闻故事,殆尟孑〔4〕。后之作者,遂不能更理其绪。□□〔5〕幼时,尝见武威张澍所辑书〔6〕,于凉土文献,撰集甚众。笃恭乡里,尚此之谓。 而会稽故籍,零落至今,未闻后贤为之纲纪。乃剏就所见书传,刺取遗篇,絫为一袠。中经游涉〔7〕,又闻明哲之论,以为夸饰乡土,非大雅所尚。谢承虞预且以是为讥于世〔8〕。俯仰之间,遂辍其业。十年已后,归于会稽〔9〕。禹勾践之遗迹〔10〕故在。士女敖嬉,睥睨而过,殆将无所眷念,曾何夸饰之云,而土风不加美。是故敍述名德,著其贤能,记注陵泉,传其典实,使后人穆然有思古之情,古作者之用心至矣!其所造述虽多散亡,而逸文尚可考见一二。存而录之,或差胜于泯绝云尔。因复撰次写定,计有八种。诸书众说,时足参证本文,亦各最录,以资省览。书中贤俊之名,言行之迹,风土之美,多有方志所遗,舍此更不可见。用遗邦人,庶几供其景行〔11〕,不忘于故。第以寡闻,不能博引。如有未备,览者详焉。太岁在阏逢摄提格九月既望〔12〕,会稽记。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四年十二月《绍兴教育杂志》第二期,后印入一九一五年二月在绍兴木刻刊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均借署周作人名。一九三八年随该集编入《鲁迅全集》第八卷。以下八篇,是作者为集内所辑八种逸书分别撰写的序文。 《会稽郡故书杂集》,鲁迅早期辑录的古代逸书集,共收谢承《会稽先贤传》、虞预《会稽典录》、钟离岫《会稽后贤传记》、贺氏《会稽先贤象赞》、朱育《会稽土地记》、贺循《会稽记》、孔灵符《会稽记》和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八种。前四种记载古代会稽的人物事迹,后四种记载古代会稽的山川地理、名胜传说。所录佚文大都辑自唐宋类书及其他古籍,并经相互校勘补充。会稽郡,始置于秦代,治所在吴(今江苏苏州);东汉分置吴郡,移治于山阴(今浙江绍兴),辖今浙江绍兴、上虞、余姚、诸暨、鄞等县。 〔2〕海岳精液,善生俊异《会稽典录·朱育》:“(虞)翻对曰: ‘夫会稽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海岳精液,善生俊异。’”〔3〕《隋书》《经籍志》所载会稽典籍,其史部“杂传”篇著录谢承《会稽先贤传》七卷、钟离岫《会稽后贤传记》二卷、虞预《会稽典录》二十四卷、无名氏《会稽先贤象赞》五卷;“地理”篇著录朱育《会稽土地记》一卷、贺循《会稽记》一卷。 〔4〕孑遗《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5〕□□原为“作人”二字。 〔6〕张澍(1776—1847)字时霖,清代甘肃武威人。嘉庆年间进士,曾官知县。所辑《二酉堂丛书》,集录唐代以前凉州地区(今甘肃、宁夏等地)人的著作及该地区处理典籍,共二十一种,三十卷。 〔7〕中经游涉指作者于一九○二年赴日本留学。 〔8〕谢承虞预且以是为讯于世如唐代刘知几《史通·杂述》以为虞预《会稽典录》等“郡书”:“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他方,罕闻爱异。”清代沈钦韩《后汉书疏证》卷三以为谢承《后汉书》中关于王充的记载失实,说:“盖谢承书本多虚诬,而充其乡里先辈,务砍矜夸,不知其乖谬也。” 〔9〕十年已后,归于会稽作者于一九○九年自日本归国,一九一○年回到绍兴,距离乡时将十年。 〔10〕禹勾践之遗迹禹,我国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夏朝的建立者,以平治洪水著称。据说他死在会稽,今绍兴城东有禹陵。勾践(?—前465),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曾为吴国所败,后起卧尝胆,刻苦图强,终于灭吴。会稽为越国都城,会稽山上有越王城故迹。 〔11〕景行《诗经·小雅·车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2〕太岁在阏逢摄提格九月既望即夏历甲寅年九月十六日(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三日)。太岁即木星,古时据其运转方位以纪年。太岁在甲为“阏逢”,在寅为“摄提格”。夏历每月十五为望日。既望,即十六日。 谢承《会稽先贤传》序〔1〕 《隋书》《经籍志》:《会稽先贤传》七卷,谢承撰。《新唐书》《艺文志》同。《旧唐书》《经籍志》作五卷。侯康《补三国艺文志》〔2〕云:“《御览》屡引之。所记诸人事,多史传之佚文。严遵二条,足补《后汉书》本传之阙。陈业二条,足以证《吴志》《虞翻传》注。吉光片羽,皆可宝也。”今撰集为一卷。承字伟平,山阴人。吴主孙权〔3〕时,拜五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百余卷。见《吴志》《谢夫人传》。 #p#副标题#e#

 393   0  0

鲁迅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京东e卡回收  |   台词网  |   Quickq下载  |   NBA直播  |   威而鋼哪裡買  |   json格式化  |   挂机方案计划  |   极客123  |   33blog  |   职校招生  |   百科平台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