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滩水落涨虚沙,滩去秦吴万里赊。马上折残江北柳, 舟中开尽岭南花。离歌不断如留客,归梦初惊似到家。 山鸟一声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
394 0 0
许浑
江南季夏天,身热汗如泉。蚊蚋成雷泽,袈裟作水田。
368 0 0
中华文学
轩车出东阁,都邑绕南河。马首先春至,人心比岁和。 省风传隐恤,持法去烦苛。却想埋轮者,论功此日多。
454 0 0
戴叔伦
昭代将垂白,途穷乃叫阍。气冲星象表,词感帝王尊。 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倚风遗鶂路,随水到龙门。 竟与蛟螭杂,空闻燕雀喧。青冥犹契阔,陵厉不飞翻。 儒术诚难起,家声庶已存。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欲整还乡旆,长怀禁掖垣。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
347 0 0
杜甫
麦秀草芊芊,幽人好昼眠。云霞生岭上,猿鸟下床前。 颜子方敦行,支郎久住禅。中林轻暂别,约略已经年。
340 0 0
李端
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今日奚生去,新安江正秋。 水清迎过客,霜叶落行舟。遥想赤亭下,闻猿应夜愁。
329 0 0
郎士元
林传甲撰《中华民国都城宜正名京华议》〔2〕,其言曰:“夫吾国建中华二字为国名。中也者,中道也;华也者,华族也;五色为华,以国旗为标帜,合汉满蒙回藏而大一统焉。中华民国首都,宜名之曰‘京华’,取杜少陵‘每依北斗望京华’之义。瞣e皇*溲牛?凰票本┠暇┲??谝环剑槐戎芯┐蠖季师之名,尤为明切。盖都名与国名一致,虽海外之华侨,华工,华商,无不引领而顾瞻祖国也。” 林传甲撰《福建乡谈》〔3〕,有一条曰:“福建林姓为巨族。其远源,则比干之子坚奔长林而得氏。明季林氏避日本者,亦为日本之大姓:如林董林权助之勋业,林衡林鹤一之学术。亦足征吾族之盛于东亚者也。” 又曰:“日本维新,实赖福泽谕吉之小说。吾国维新,归功林琴南畏庐小说,谁曰不宜?” 林纾译小说《孝友镜》〔4〕有《译余小识》曰:“此书为西人辨诬也。中人之习西者恒曰,男子二十一外,必自立。父母之力不能管约而拘挛之;兄弟各立门户,不相恤也。是名社会主义。国因以强。然近年所见,家庭革命,逆子叛弟接踵而起,国胡不强?是果真奉西人之圭臬?亦凶顽之气中于腑焦,用以自便其所为,与西俗胡涉?此书……父以友传,女以孝传,足为人伦之鉴矣。命曰《孝友镜》,亦以醒吾中国人勿诬人而打妄语也。” 唐熊撰《国粹画源流》〔5〕有曰:“……孰知欧亚列强方广集名流,日搜致我国古来画事,以供众人之博览;俾上下民庶悉心参考制作,以致艺术益精。虽然,彼欧洲之人有能通中国文字语言,而未有能通中国之画法者,良以斯道进化,久臻神化,实予彼以不能学。此足以自豪者也。”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五日《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二号“什么话?”栏,末署鲁迅辑。 “什么话?”,《新青年》从第五卷第四号(一九一八年十月)起开辟的一个辑载荒谬言论的专栏。 〔2〕林传甲福建闽侯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文科正教员、黑龙江省教育科长。《中华民国都城宜正名京华议》,发表于《地学杂志》第七年第八期(一九一六年九月)“论丛”栏。 〔3〕《福建乡谈》发表于《地学杂志》第八年第二期(一九一七年二月)“说郛”栏,全文共二十一条。鲁迅所引为其中第五条、第八条。前者在“奔长林而得氏”和“明季林氏避日本者”之间,省略了四十六字。按这两条引文中提及时林董曾任日本外务大臣,林权助曾任日本驻华公使,林衡为日本教育家,林鹤一为日本数学家,福泽渝吉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4〕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翻译家。他曾借助别人口述,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多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著,在清末至“五四”期间影响很大。到了五四时期,他是激烈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派代表人物之一。《孝友镜》,长篇小说,比利时作家恩海贡斯翁士(1812—1883)著。林纾译本于一九一八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唐熊字吉生,当时任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技术师范科教员。《国粹画源流》,发表于上海《美术杂志》第一期(一九一八年十一月)。 #p#副标题#e#
350 0 0
鲁迅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1]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2]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3]
427 0 0
王维
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 流水赴大壑,孤云还暮山。无情尚有归,行子何独难。 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严冬霜断肌,日入不遑息。 忧欢容发变,寒暑人事易。中心君讵知,冰玉徒贞白。 黄鸟何关关,幽兰亦靡靡。此时深闺妇,日照纱窗里。 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 无事久离别,不知今生死。 峨峨高山巅,浼浼青川流。世人不自悟,驰谢如惊飍. 百金非所重,厚意良难得。旨酒亲与朋,芳年乐京国。 京城繁华地,轩盖凌晨出。垂杨十二衢,隐映金张室。 汉宫南北对,飞观齐白日。游泳属芳时,平生自云毕。 绮楼何氛氲,朝日正杲杲。四壁含清风,丹霞射其牖。 玉颜上哀啭,绝耳非世有。但感离恨情,不知谁家妇。 孤云忽无色,边马为回首。曲绝碧天高,馀声散秋草。 徘徊帷中意,独夜不堪守。思逐朔风翔,一去千里道。 嘉树蔼初绿,靡芜叶幽芳。君子不在赏,寄之云路长。 路长信难越,惜此芳时歇。孤鸟去不还,缄情向天末。 月满秋夜长,惊鸟号北林。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 寒蛩悲洞房,好鸟无遗音。商飙一夕至,独宿怀重衾。 旧交日千里,隔我浮与沉。人生岂草木,寒暑移此心。 酒星非所酌,月桂不为食。虚薄空有名,为君长叹息。 兰蕙虽可怀,芳香与时息。岂如凌霜叶,岁暮蔼颜色。 折柔将有赠,延意千里客。草木知贱微,所贵寒不易。 神州高爽地,遐瞰靡不通。寒月野无绿,寥寥天宇空。 阴阳不停驭,贞脆各有终。汾沮何鄙俭,考槃何退穷。 反志解牵跼,无为尚劳躬。美人夺南国,一笑开芙蓉。 清镜理容发,褰帘出深重。艳曲呈皓齿,舞罗不堪风。 慊慊情有待,赠芳为我容。可嗟青楼月,流影君帷中。 春至林木变,洞房夕含清。单居谁能裁,好鸟对我鸣。 良人久燕赵,新爱移平生。别时双鸳绮,留此千恨情。 碧草生旧迹,绿琴歇芳声。思将魂梦欢,反侧寐不成。 揽衣迷所次,起望空前庭。孤影中自恻,不知双涕零。 秋天无留景,万物藏光辉。落叶随风起,愁人独何依。 华月屡圆缺,君还浩无期。如何雨绝天,一去音问违。 有客天一方,寄我孤桐琴。迢迢万里隔,托此传幽音。 冰霜中自结,龙凤相与吟。弦以明直道,漆以固交深。 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寸心不可限,淇水长悠悠。 芳树自妍芳,春禽自相求。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 年华逐丝泪,一落俱不收。
373 0 0
韦应物
锦翅朱冠惊四邻,稻粱恩重职司晨。 不知下土兵难戢,但报明时向国人。
372 0 0
来往悲欢万里心,多从此路计浮沉。 皆缘不得空门要,舜葬苍梧直到今。
502 0 0
李涉
二妃方访舜,万里南方悬。远道隔江汉,孤舟无岁年。 不知苍梧处,气尽呼青天。愁泪变楚竹,蛾眉丧湘川。 后人立为庙,累世称其贤。过客设祠祭,狐狸来坐边。 怀古未忍还,猿吟彻空山。 明月照高阁,彩女褰罗幕。歌舞临碧云,箫声沸珠箔。 青鸾临南海,天上双白鹤。万里齐翼飞,意求君门乐。 玉霄九重闭,金锁夜不开。两翅自无力,愁鸣云外来。 态深入空贵,世屈无良媒。俯仰顾中禁,东飞白玉台。 楚王竟何去,独自留巫山。偏使世人见,迢迢江汉间。 驻舟春溪里,皆愿拜灵颜。寤寐见神女,金沙鸣珮环。 闲艳绝世姿,令人气力微。含笑竟不语,化作朝云飞。
355 0 0
常建
清时选地任贤明,从此观风辍尹京。日月天中辞洛邑, 云山江上领宣城。万家闾井俱安寝,千里农桑竟起耕。 闻说圣朝同汉代,已愁征入拜公卿。
448 0 0
李频
【临江仙】 忆昔西池池上饮, 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 寻常相见了, 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屏今夜梦, 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 情知春去后, 管得落花无?
434 0 0
晁冲之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392 0 0
江淹
《会稽郡故书襍集》者,最史传地记之逸文,编而成集,以存旧书大略也。会稽古称沃衍,珍宝所聚,海岳精液,善生俊异,〔2〕而远于京夏,厥美弗彰。吴谢承始传先贤,朱育又作《土地记》。载笔之士,相继有述。于是人物山川,咸有记录。其见于《隋书》《经籍志》者,杂传篇有四部三十八卷,地理篇二部二卷〔3〕。五代云扰,典籍湮灭。旧闻故事,殆尟孑〔4〕。后之作者,遂不能更理其绪。□□〔5〕幼时,尝见武威张澍所辑书〔6〕,于凉土文献,撰集甚众。笃恭乡里,尚此之谓。 而会稽故籍,零落至今,未闻后贤为之纲纪。乃剏就所见书传,刺取遗篇,絫为一袠。中经游涉〔7〕,又闻明哲之论,以为夸饰乡土,非大雅所尚。谢承虞预且以是为讥于世〔8〕。俯仰之间,遂辍其业。十年已后,归于会稽〔9〕。禹勾践之遗迹〔10〕故在。士女敖嬉,睥睨而过,殆将无所眷念,曾何夸饰之云,而土风不加美。是故敍述名德,著其贤能,记注陵泉,传其典实,使后人穆然有思古之情,古作者之用心至矣!其所造述虽多散亡,而逸文尚可考见一二。存而录之,或差胜于泯绝云尔。因复撰次写定,计有八种。诸书众说,时足参证本文,亦各最录,以资省览。书中贤俊之名,言行之迹,风土之美,多有方志所遗,舍此更不可见。用遗邦人,庶几供其景行〔11〕,不忘于故。第以寡闻,不能博引。如有未备,览者详焉。太岁在阏逢摄提格九月既望〔12〕,会稽记。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四年十二月《绍兴教育杂志》第二期,后印入一九一五年二月在绍兴木刻刊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均借署周作人名。一九三八年随该集编入《鲁迅全集》第八卷。以下八篇,是作者为集内所辑八种逸书分别撰写的序文。 《会稽郡故书杂集》,鲁迅早期辑录的古代逸书集,共收谢承《会稽先贤传》、虞预《会稽典录》、钟离岫《会稽后贤传记》、贺氏《会稽先贤象赞》、朱育《会稽土地记》、贺循《会稽记》、孔灵符《会稽记》和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八种。前四种记载古代会稽的人物事迹,后四种记载古代会稽的山川地理、名胜传说。所录佚文大都辑自唐宋类书及其他古籍,并经相互校勘补充。会稽郡,始置于秦代,治所在吴(今江苏苏州);东汉分置吴郡,移治于山阴(今浙江绍兴),辖今浙江绍兴、上虞、余姚、诸暨、鄞等县。 〔2〕海岳精液,善生俊异《会稽典录·朱育》:“(虞)翻对曰: ‘夫会稽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海岳精液,善生俊异。’”〔3〕《隋书》《经籍志》所载会稽典籍,其史部“杂传”篇著录谢承《会稽先贤传》七卷、钟离岫《会稽后贤传记》二卷、虞预《会稽典录》二十四卷、无名氏《会稽先贤象赞》五卷;“地理”篇著录朱育《会稽土地记》一卷、贺循《会稽记》一卷。 〔4〕孑遗《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5〕□□原为“作人”二字。 〔6〕张澍(1776—1847)字时霖,清代甘肃武威人。嘉庆年间进士,曾官知县。所辑《二酉堂丛书》,集录唐代以前凉州地区(今甘肃、宁夏等地)人的著作及该地区处理典籍,共二十一种,三十卷。 〔7〕中经游涉指作者于一九○二年赴日本留学。 〔8〕谢承虞预且以是为讯于世如唐代刘知几《史通·杂述》以为虞预《会稽典录》等“郡书”:“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他方,罕闻爱异。”清代沈钦韩《后汉书疏证》卷三以为谢承《后汉书》中关于王充的记载失实,说:“盖谢承书本多虚诬,而充其乡里先辈,务砍矜夸,不知其乖谬也。” 〔9〕十年已后,归于会稽作者于一九○九年自日本归国,一九一○年回到绍兴,距离乡时将十年。 〔10〕禹勾践之遗迹禹,我国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夏朝的建立者,以平治洪水著称。据说他死在会稽,今绍兴城东有禹陵。勾践(?—前465),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曾为吴国所败,后起卧尝胆,刻苦图强,终于灭吴。会稽为越国都城,会稽山上有越王城故迹。 〔11〕景行《诗经·小雅·车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2〕太岁在阏逢摄提格九月既望即夏历甲寅年九月十六日(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三日)。太岁即木星,古时据其运转方位以纪年。太岁在甲为“阏逢”,在寅为“摄提格”。夏历每月十五为望日。既望,即十六日。 谢承《会稽先贤传》序〔1〕 《隋书》《经籍志》:《会稽先贤传》七卷,谢承撰。《新唐书》《艺文志》同。《旧唐书》《经籍志》作五卷。侯康《补三国艺文志》〔2〕云:“《御览》屡引之。所记诸人事,多史传之佚文。严遵二条,足补《后汉书》本传之阙。陈业二条,足以证《吴志》《虞翻传》注。吉光片羽,皆可宝也。”今撰集为一卷。承字伟平,山阴人。吴主孙权〔3〕时,拜五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百余卷。见《吴志》《谢夫人传》。 #p#副标题#e#
393 0 0
赋拟相如诗似陶,云阳烟月又同袍。车前骥病驽骀逸, 架上鹰闲鸟雀高。旧日乐贫能饮水,他时随俗愿餔糟。 不须倚向青山住,咏雪题诗用意劳。
431 0 0
【长干行】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渺渺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435 0 0
李益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09 0 0
王昌龄
松轩尘外客,高枕自萧疏。雨后苔侵井,霜来叶满渠。 闲看镜湖画,秋得越僧书。若待前溪月,谁人伴钓鱼。
450 0 0
温庭筠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