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值摇落,相留山舍空。微寒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度讲多来雁,经禅少候虫。方从听话后,不省在愁中。
402 0 0
李频
大道本无幻,常情自有魔。人皆迷著此,师独悟如何。 为岳开窗阔,因虫长草多。说空空说得,空得到维摩。
424 0 0
杜荀鹤
宝塔过千仞,登临尽四维。毫端分马颊,墨点辨蛾眉。 地迥风弥紧,天长日久迟。因高欲有赋,远意惨生悲。
510 0 0
中华文学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381 0 0
柳永
志怪之作,庄子谓有齐谐,列子则称夷坚,〔1〕然皆寓言,不足征信。《汉志》乃云出于稗官,然稗官者,职惟采集而非创作,“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固非一谁某之所独造也,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与传说。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于所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惟神话虽生文章,而诗人则为神话之仇敌,盖当歌颂记叙之际,每不免有所粉饰,失其本来,是以神话虽托诗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销歇也。如天地开辟之说,在中国所留遗者,已设想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见,即其例矣。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一引徐整《三五历记》)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汤问》) 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传说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有天相者,筒狄吞燕卵而生商〔2〕,刘媪得交龙而孕季〔3〕,皆其例也。此外尚甚众。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 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曰,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春秋》《左氏传》) 瞽瞍使舜上涂廪,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瞽瞍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史记》《舜本纪》)〔4〕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山海经》今所传本十八卷,记海内外山川神祇异物及祭祀所宜,以为禹益作者固非,而谓因《楚辞》而造者亦未是; 〔5〕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然秦汉人亦有增益。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 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西山经》)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同上) 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海内西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案此字当衍),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海内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同上) 晋咸宁五年,汲县民不准盗发魏襄王冢〔6〕,得竹书《穆天子传》五篇,又杂书十九篇。《穆天子传》今存,凡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征之事,后一卷记盛姬卒于途次以至反葬,盖即杂书之一篇。传亦言见西王母,而不叙诸异相,其状已颇近于人王。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C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C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7〕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愿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卷三) 有虎在乎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虞,是为虎牢。天子赐奔戎畋马十驷,归之太牢,奔戎再拜稽首。(卷五) 汉应劭〔8〕说,《周书》为虞初小说所本,而今本《逸周书》中惟《克殷》《世俘》《王会》《太子晋》〔9〕四篇,记述颇多夸饰,类于传说,余文不然。至汲冢所出周时竹书中,本有《琐语》十一篇,为诸国卜梦#p#副标题#e#
327 0 0
鲁迅
故里行人战后疏,青崖萍寄白云居。 那堪又是伤春日,把得长安落第书。
428 0 0
张乔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李白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540 0 0
杨炎正
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言者无罪闻者诫, 下流上通上下泰。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若求兴谕规刺言, 万句千章无一字。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 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一人负扆常端默, 百辟入门两自媚。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 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閟.君耳唯闻堂上言, 君眼不见门前事。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 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群臣有利君无利。 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
400 0 0
白居易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269 0 0
杳杳日云夕,郁结谁为开。单衾自不暖,霜霰已皑皑。 晚岁沦夙志,惊鸿感深哀。深哀当何为,桃李忽凋摧。 帏帐徒自设,冥寞岂复来。平生虽恩重,迁去托穷埃。 抱此女曹恨,顾非高世才。振衣中夜起,河汉尚裴回。
371 0 0
韦应物
驷牡龙旂庆至今,一门儒服耀华簪。人望皆同照乘宝, 家风不重满籝金。护衣直夜南宫静,焚草清时左掖深。 何幸末班陪两地,阳春欲和意难任。
370 0 0
权德舆
曲江有病客,寻常多掩关。又闻马死来,不出身更闲。 闻有送书者,自起出门看。素缄署丹字,中有琼瑶篇。 口吟耳自听,当暑忽翛然。似漱寒玉冰,如闻商风弦。 首章叹时节,末句思笑言。懒慢不相访,隔街如隔山。 尝闻陶潜语,心远地自偏。君住安邑里,左右车徒喧。 竹药闭深院,琴尊开小轩。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君本上清人,名在石堂间。不知有何过,谪作人间仙。 常恐岁月满,飘然归紫烟。莫忘蜉蝣内,进士有同年。
401 0 0
君不见夜来渡口拥千艘,中载万姓之脂膏。 当楼船泛泛于叠浪,恨珠贝又轻于鸿毛。 又不见朝来津亭维一舠,中有一士青其袍。 赴宰邑之良日,任波吼而风号。是知溺名溺利者, 不免为水府之腥臊。
347 0 0
一别难与期,存亡易寒燠。下马入君门,声悲不成哭。 自能富才艺,当冀深荣禄。皇天负我贤,遗恨至两目。 平生叹无子,家家亲相嘱。
432 0 0
孟郊
桑门许辩才,外学接宗雷。护法麻衣净,翻经贝叶开。 宗通知不染,妄想自堪哀。或结西方社,师游早晚回。
320 0 0
感君情重惜分离,送我殷勤酒满卮。 不是不能判酩酊,却忧前路酒醒时。
469 0 0
韦庄
巨舟双舻鸣鹅鹳。千万顷、玻璃面。宇宙浮萍堪永叹。黄唐开辟,秦隋争战。不把江山换。 芦花新雪秋撩乱。何处渔舟起孤筦。一片古愁萦不断。平沙矮树,溪烟荒岸。落日西风雁。
304 0 0
入与真主言,有骑天马来。但有华清宫,不用神明台。 肃肃长自闲,门静无人开。
349 0 0
储光羲
世上方传教,山中未得归。闲花飘讲席,驯鸽污禅衣。 积雨谁过寺,残钟自掩扉。寒来垂顶帽,白发剃应稀。
435 0 0
雍陶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