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星当户,眉月分心,罗屏绣幕围香。歌缓□□,轻尘暗簌文染。秋桐泛商丝雨,恨未回、飘雪垂杨。连宝镜,更一家姊妹,曾入昭阳。 莺燕堂深谁到,为殷勤、须放醉客疏狂。量减离怀,孤负蘸甲清觞。曲中倚娇佯误,算只图、一顾周郎。花镇好,驻年华、长在琐窗。
307 0 0
吴文英
黄叶秋风起,苍葭晓露团。鹤鸣初警候,雁上欲凌寒。 月镜如开匣,云缨似缀冠。清尊对旻序,高宴有馀欢。
348 0 0
李峤
望远音书绝,临川意绪长。殷勤眼前水,千里到河阳。
401 0 0
元稹
海中有国倾神功,烹金化成九乳钟。精气激射声冲瀜, 护持海底诸鱼龙。声有感,神无方,连天云水无津梁。 不知飞在灵嘉寺,一国之人皆若狂。东南之美天下传, 环文万象无雕镌。有灵飞动不敢悬,锁在危楼五百年。 有时清秋日正中,繁霜满地天无风。一声洞彻八音尽, 万籁悄然星汉空。徒言凡质千钧重,一夫之力能振动。 大鸣小鸣须在君,不击不考终不闻。高僧访古稽山曲, 终日当之言不足。手提文锋百炼成,恐刜此钟无一声。
321 0 0
中华文学
天口骈。谈天衍。 雕龙奭。炙毂过髡。
315 0 0
佚名
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 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
324 0 0
贾至
记得提倡白话那时,受了许多谣诼诬谤,而白话终于没有跌倒的时候,就有些人改口说:然而不读古书,白话是做不好的。我们自然应该曲谅这些保古家的苦心,但也不能不悯笑他们这祖传的成法。凡有读过一点古书的人都有这一种老手段:新起的思想,就是“异端”〔2〕,必须歼灭的,待到它奋斗之后,自己站住了,这才寻出它原来与“圣教同源”;外来的事物,都要“用夷变夏”〔3〕,必须排除的,但待到这“夷”入主中夏,却考订出来了,原来连这“夷”也还是黄帝的子孙。这岂非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呢?无论什么,在我们的“古”里竟无不包函了! 用老手段的自然不会长进,到现在仍是说非“读破几百卷书者”即做不出好白话文,于是硬拉吴稚晖〔4〕先生为例。可是竟又会有“肉麻当有趣”,述说得津津有味的,天下事真是千奇百怪。其实吴先生的“用讲话体为文”,即“其貌”也何尝与“黄口小儿所作若同”。不是“纵笔所之,辄万数千言”么? 〔5〕其中自然有古典,为“黄口小儿”所不知,尤有新典,为“束发小生”所不晓。清光绪末,我初到日本东京时,这位吴稚晖先生已在和公使蔡钧大战了,〔6〕其战史就有这么长,则见闻之多,自然非现在的“黄口小儿”所能企及。所以他的遣辞用典,有许多地方是惟独熟于大小故事的人物才能够了然,从青年看来,第一是惊异于那文辞的滂沛。这或者就是名流学者们所认为长处的罢,但是,那生命却不在于此。甚至于竟和名流学者们所拉拢恭维的相反,而在自己并不故意显出长处,也无法灭去名流学者们的所谓长处;只将所说所写,作为改革道中的桥梁,或者竟并不想到作为改革道中的桥梁。 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想长寿,想不朽,愈喜欢多照自己的照相,愈要占据别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但是,似乎“下意识”〔7〕里,究竟也觉得自己之无聊的罢,便只好将还未朽尽的“古”一口咬住,希图做着肠子里的寄生虫,一同传世;或者在白话文之类里找出一点古气,反过来替古董增加宠荣。如果“不朽之大业”〔8〕不过这样,那未免太可怜了罢。而且,到了二九二五年〔9〕,“黄口小儿”们还要看什么《甲寅》之流,也未免过于可惨罢,即使它“自从孤桐先生下台之后,……也渐渐的有了生气了”〔10〕。 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11〕,正如要说明吸雅片的弊害,大概惟吸过雅片者最为深知,最为痛切一般。但即使“束发小生”,也何至于说,要做戒绝雅片的文章,也得先吸尽几百两雅片才好呢。 古文已经死掉了;白话文还是改革道上的桥梁,因为人类还在进化。便是文章,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虽然据说美国的某处已经禁讲进化论了,〔12〕但在实际上,恐怕也终于没有效的。 一月二十五日。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二月二日《国民新报副刊》。 〔2〕“异端”语见《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用夷变夏”语出《孟子·滕文公》:“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里指用外来文化同化中国的意思。夷,古人对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蔑称;夏,即华夏,中国或中华民族的古称。 〔4〕吴稚晖(1865—1953)名敬恒,江苏武进人,国民党政客。他原是清末举人,曾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一九○五年参加同盟会,自称无政府主义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右翼。 〔5〕这里的引文都见于章士钊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二十七号(一九二六年一月十六日)发表的《再答稚晖先生》,其中说:“先生近用讲话体为文。纵笔所之。辄万数千言。其貌与黄口小儿所作若同。而其神则非读破几百卷书者。不能道得只字。”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九期(一九二六年一月二十三日)的《闲话》里,特别将这一段引出,说“很有趣”,并说吴稚晖三十岁前在南菁书院把那里的书“都看了一遍”。而“近十年随便涉览和参考的汉文书籍至少总可以抵得三四个区区的毕生所读的线装书。”以此来为章士钊的文章作证。这里所说“竟又会有‘肉麻当有趣’,述说得津津有味的”,即指陈西滢而言。 〔6〕一九○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夏,我国留日自费学生九人,志愿入成城学校(相当于士官预备学校)肄业;由于清政府对陆军学生顾忌很大,所以驻日公使蔡钧坚决拒绝保送。当时有留日学生二十余人(吴稚晖在内)前往公使馆代为交涉,蔡钧始终不允,双方因而发生争吵。 〔7〕“下意识”章士钊在《再答稚晖先生》中曾说:“近茀罗乙德言心解者流。极重Subconsciousness之用。谓吾人真正意态。每于无意识中发焉。而凡所发。则又在意识用事时正言否之。此人生一奇也。”心解,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Subconsciousness,英语: 下意识。 〔8〕“不朽之大业”语出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按吴稚晖在《我们所请愿于章先生者》一文中,曾引用曹植《与杨修书》中的“岂徒#p#副标题#e#
352 0 0
鲁迅
山头水色薄笼烟,久客新愁长庆年。 身上五劳仍病酒,夭桃窗下背花眠。
472 0 0
徐凝
绿芜城上,怀古恨依依。淮山碎。江波逝。昔人非。今人悲。惆怅隋天子。锦帆里。环朱履。丛香绮。展旌旗。荡涟漪。击鼓挝金,拥琼璈玉吹。恣意游嫱。斜日晖晖。乱莺啼。 销魂此际。君臣醉。貔貅弊。事如飞。山河坠。烟尘起。风凄凄。雨霏霏。草木皆垂泪。家国弃。意忘归。笙歌地。欢娱地。尽荒畦。惟有当时皓月,依然挂、杨柳青枝。听堤边渔叟,一笛醉中吹。兴废谁知。
340 0 0
汪元量
一豆聊供游冶郎,去时忙唤锁仓琅。 入门独慕相如侣,欲拨瑶琴弹凤凰。
374 0 0
三吴裂婺女,九锡狱孤儿。霸主业未半,本朝心是谁。 永安宫受诏,筹笔驿沉思。画地乾坤在,濡毫胜负知。 艰难同草创,得失计毫厘。寂默经千虑,分明浑一期。 川流萦智思,山耸助扶持。慷慨匡时略,从容问罪师。 褒中秋鼓角,渭曲晚旌旗。仗义悬无敌,鸣攻故有辞。 若非天夺去,岂复虑能支。子夜星才落,鸿毛鼎便移。 邮亭世自换,白日事长垂。何处躬耕者,犹题殄瘁诗。
407 0 0
杜牧
迢递南康路,清辉得使君。虎符秋领俗,鹓署早辞群。 地远仍连戍,城严本带军。傍江低槛月,当岭满窗云。 境胜闾阎间,天清水陆分。和诗将惠政,颂述九衢闻。
355 0 0
杨巨源
莲花峰翠湿凝秋,旧业园林在下头。 好束诗书且归去,而今不爱事风流。
398 0 0
齐己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317 0 0
少微夜夜当仙掌,更有何人在此居。花月旧应看浴鹤,松萝本自伴删书。素琴醉去经宵枕,衰发寒来向日梳。故国多年归未遂,因逢此地忆吾庐。
方干
往年淦水驻行轩,引得清流似月圆。自有谿光还碧甃, 不劳人力递金船。润滋苔藓欺茵席,声入杉松当管弦。 珍重诗人频管领,莫教尘土咽潺潺。
388 0 0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蕊香亦似浮金靥, 花样还如镂玉钱。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 无由擿向牙箱里,飞上方诸赠列仙。
364 0 0
皮日休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卢照邻
贼去兵来岁月长,野蒿空满坏墙匡。旋从古辙成深谷, 几见金舆过上阳。洛水送年催代谢,嵩山擎日拂穹苍。 殊时异世为儒者,不见文皇与武皇。
411 0 0
徐夤
【卜算子】 松竹翠萝寒, 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 此恨凭谁拆?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 香在无心处。
419 0 0
曹组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