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步昔将开,商郊初欲践。抚戎金阵廓,贰极瑶图阐。 鸡戟遂崇仪,龙楼期好善。弄兵隳震业,启圣隆嗣典。
294 0 0
佚名
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空阔境疑非下界, 飘飖身似在寥天。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 此处相逢倾一醆,始知地上有神仙。
386 0 0
白居易
【清平乐】 春云绿处, 又风归鸿去。 侧帽风前花满路, 冶叶倡条情绪。 红楼桂酒新开, 曾携翠袖同来。 醉弄影娥池水, 短箫吹落残梅。
384 0 0
晏几道
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萎,金铺闲掩绣帘低。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345 0 0
毛熙震
塘边日欲斜,年少早还家。徒将白羽扇,调妾木兰花。 不是城头树,那栖来去鸦。
353 0 0
孟郊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 黛中分远近,笔下起风烟。岩翠深樵路,湖光出钓船。 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若览名山志,仍闻招隐篇。 遂令江海客,惆怅忆闲田。
329 0 0
皇甫冉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359 0 0
张籍
绿丝文布素轻褣,珍重京华手自封。贫友远劳君寄附, 病妻亲为我裁缝。袴花白似秋去薄,衫色青于春草浓。 欲著却休知不称,折腰无复旧形容。
379 0 0
现在有谁经过西长安街一带的,总可以看见几个衣履破碎的穷苦孩子叫卖报纸。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1〕的拟态。 那是中华民国八年,即西历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对于山东问题〔2〕的示威运动以后,因为当时散传单的是童子军,不知怎的竟惹了投机家的注意,童子军式的卖报孩子就出现了。其年十二月,日本公使小幡酉吉抗议排日运动〔3〕,情形和今年大致相同;只是我们的卖报孩子却穿破了第一身新衣以后,便不再做,只见得年不如年地显出穷苦。 我在《新青年》的《随感录》〔4〕中做些短评,还在这前一年,因为所评论的多是小问题,所以无可道,原因也大都忘却了。但就现在的文字看起来,除几条泛论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5〕。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我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其他大事,则本志具在,无须我多言。 五四运动之后,我没有写什么文字,现在已经说不清是不做,还是散失消灭的了。但那时革新运动,表面上却颇有些成功,于是主张革新的也就蓬蓬勃勃,而且有许多还就是在先讥笑,嘲骂《新青年》的人们,但他们却是另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目:新文化运动。这也就是后来又将这名目反套在《新青年》身上,而又加以嘲骂讥笑的,正如笑骂白话文的人,往往自称最得风气之先,早经主张过白话文一样。 再后,更无可道了。只记得一九二一年中的一篇是对于所谓“虚无哲学”而发的;更后一年则大抵对于上海之所谓“国学家”而发,不知怎的那时忽而有许多人都自命为国学家了。 自《新青年》出版以来,一切应之而嘲骂改革,后来又赞成改革,后来又嘲骂改革者,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所以我的应时的浅薄的文字,也应该置之不顾,一任其消灭的;但几个朋友却以为现状和那时并没有大两样,也还可以存留,给我编辑起来了。这正是我所悲哀的。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它的生命的存留中,也即证明着病菌尚在。 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确都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证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6〕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三日之夜,鲁迅。 〔1〕童子军资产阶级对在学少年儿童进行军事化训练的一种组织。由英国军官贝登堡于一九○八年创立,不久即流行于各资本主义国家。一九一二年中国开始有这种组织。五四运动期间,有童子军参加散发传单等活动。 〔2〕山东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于一九一九年一月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中国虽作为战胜国被邀参加,但会议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操纵下,公然决议将战败的德国根据一八九八年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在我国山东攫取的各种特权,完全让与日本,而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怒。北京学生在五月四日首先罢课,集会游行,反对巴黎和会决议,要求惩办亲日派官僚。北京学生的这次斗争,成为伟大的五四运动的开端。 〔3〕小幡酉吉抗议排日运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各地爱国群众纷纷开展抵制日货运动。日本驻福州领事馆为破坏这个运动,于十一月十五日派出日本浪人和便衣警察,殴打表演爱国新剧的学生。次日,又打死打伤学生和市民多人,造成引起全国公愤的福州惨案。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反而于十二月五日向中国政府外交部提出“抗议”,硬说“事件责任全在中国”,要求取缔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小幡酉吉前此曾任日本驻中国的参赞,一九一五年帮助日本公使日置益和袁世凯订立所谓“二十一条”的条约。 〔4〕《随感录》《新青年》从一九一八年四月第四卷第四号起,发表关于社会和文化的短评,总题为《随感录》。起初各篇都只标明次第数码,没有单独的篇名,从第五十六篇起才在总题之下有各篇的题目。作者在《新青年》发表这种短评,是从一九一八年九月第五卷第三号的《随感录二十五》开始,到一九一九年十一月该刊第六卷第六号的《六十六生命的路》为止,共二十七篇,后全部收在本书中。 〔5〕这里说的上海《时报》,应为上海《时事新报》,参看本书《随感录四十六》及其注〔3〕。 〔6〕“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北宋僧人道原《传灯录·蒙山道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南宋岳珂《[木呈]史·记龙眠海会图》又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话。〖制 #p#副标题#e#
368 0 0
鲁迅
色比琼浆犹嫩,香同甘露仍春。 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
323 0 0
郎士元
高楼帘卷秋风里,目送斜阳。衾枕遗香。今夜还如昨夜长。 玉人望月销凝处,应在西厢。关掩兰堂。惟有纱灯伴绣床。
341 0 0
贺铸
双玉节,到神京。碧杯仙露冷如冰。一声金磬千花发,洞口天风吹酒醒。
390 0 0
刘翰
主人病且闲,客来情弥适。一酌复一笑,不知日将夕。 昨来属欢游,于今尽成昔。努力持所趣,空名定何益。
298 0 0
中华文学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汗流浃背曾施力, 气爽中宵便负心。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377 0 0
郑谷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365 0 0
权德舆
行尽青山到益州,锦城楼下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为到浣花溪水头。
422 0 0
举世都为名利醉,伊予独向道中醒。 他时定是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
317 0 0
思量前事不堪寻,牢落馀情满素琴。四海岂无腾跃路, 一家长有别离心。道从汩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沈。 寂寞谁应吊空馆,异乡时节独沾襟。 簟卷两床琴瑟秋,暂凭前计奈相尤。尘飘马尾甘蓬转, 酒忆江边有梦留。隋帝旧祠虽寂寞,楚妃清唱亦风流。 可怜别恨无人见,独背残阳下寺楼。
406 0 0
罗隐
【西溪子】 捍拨双盘金凤。 蝉鬓玉钗摇动。 画堂前。人不语。弦解语。 弹到昭君怨处。 翠蛾愁。不抬头。
373 0 0
牛峤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306 0 0
秦观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