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始识君时,爱君世缘薄。我亦吏王畿,不为名利著。 春寻仙游洞,秋上云居阁。楼观水潺潺,龙潭花漠漠。 吟诗石上坐,引酒泉边酌。因话出处心,心期老岩壑。 忽从风雨别,遂被簪缨缚。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 笼深鹤残悴,山远云飘泊。去处虽不同,同负平生约。 今来各何在,老去随所托。我守巴南城,君佐征西幕。 年颜渐衰飒,生计仍萧索。方含去国愁,且羡从军乐。 旧游疑是梦,往事思如昨。相忆春又深,故山花正落。
424 0 0
白居易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312 0 0
周密
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 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
473 0 0
顾况
近甸蒙尘日,南梁反正年。飘流茂陵碗,零落太官椽。 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446 0 0
罗隐
唐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习俗相沿,以为佳话,故伎家故事,文人间亦著之篇章,今尚存者有崔令钦《教坊记》及孙棨《北里志》〔1〕。自明及清,作者尤夥,明梅鼎祚之《青泥莲花记》〔2〕,清余怀之《板桥杂记》〔3〕尤有名。是后则扬州,吴门,珠江,上海诸艳迹,皆有录载; 〔4〕且伎人小传,亦渐侵入志异书类中,然大率杂事琐闻,并无条贯,不过偶弄笔墨,聊遣绮怀而已。若以狭邪中人物事故为全书主干,且组织成长篇至数十回者,盖始见于《品花宝鉴》〔5〕,惟所记则为伶人。 明代虽有教坊,而禁士大夫涉足,亦不得挟妓,然独未云禁招优。达官名士以规避禁令,每呼伶人侑酒,使歌舞谈笑;有文名者又揄扬赞叹,往往如狂酲,其流行于是日盛。清初,伶人之焰始稍衰,后复炽,渐乃愈益猥劣,称为“像姑”,流品比于娼女矣。《品花宝鉴》者,刻于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即以叙乾隆以来北京优伶为专职,而记载之内,时杂猥辞,自谓伶人有邪正,狎客亦有雅俗,并陈妍媸,固犹劝惩之意,其说与明人之凡为“世情书”者略同。至于叙事行文,则似欲以缠绵见长,风雅为主,而描摹儿女之书,昔又多有,遂复不能摆脱旧套,虽所谓上品,即作者之理想人物如梅子玉杜琴言辈,亦不外伶如佳人,客为才子,温情软语,累牍不休,独有佳人非女,则他书所未写者耳。其叙“名且”杜琴言往梅子玉家问病时情状云: 却说琴言到梅宅之时,心中十分害怕,满拟此番必有一场羞辱。及至见过颜夫人之后,不但不加呵责,倒有怜恤之心,又命他去安慰子玉,却也意想不到,心中一喜一悲。但不知子玉病体轻重,如何慰之?只好遵夫人之命,老着脸走到子玉房里。见帘帏不卷,几案生尘,一张小楠木床挂了轻绡帐。云儿先把帐子掀开,叫声“少爷,琴言来看你了”。子玉正在梦中,模模糊糊应了两声。琴言就坐在床沿,见那子玉面庞黄瘦,憔悴不堪。 琴言凑在枕边,低低叫了一声,不绝泪涌下来,滴在子玉的脸上。只见子玉忽然呵呵一笑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子玉吟了之后,又接连笑了两笑。琴言见他梦魔如此,十分难忍,在子玉身上掀了两掀,因想夫人在外,不好高叫,改口叫声“少爷”。子玉犹在梦中想念,候到七月七日,到素兰处,会了琴言,三人又好诉衷谈心,这是子玉刻刻不忘,所以念出这两句唐曲来。魂梦既酣,一时难醒,又见他大笑一会,又吟道: “我道是黄泉碧落两难寻,……” 歌罢,翻身向内睡着。琴言看他昏到如此,泪越多了,只好呆怔怔看着,不好再叫。……(第二十九回) 《品花宝鉴》中人物,大抵实有,就其姓名性行,推之可知。惟梅杜二人皆假设,字以“玉”与“言”者,即“寓言”之谓,盖著者以为高绝,世已无人足供影射者矣。书中有高品,则所以自况,实为常州人陈森书(作者手稿之《梅花梦传奇》上,自署毘陵陈森,则“书”字或误衍),号少逸,道光中寓居北京,出入菊部中,因拾闻见事为书三十回,然又中辍,出京漫游,己酉(一八四九)自广西复至京,始足成后半,共六十回,好事者竞相传钞,越三年而有刻本(杨懋建《梦华琐簿》)。 至作者理想之结局,则具于末一回,为名士与名旦会于九香园,画伶人小像为花神,诸名士为赞;诸伶又书诸名士长生禄位,各为赞,皆刻石供养九香楼下。时诸伶已脱梨园,乃“当着众名士之前”,熔化钗钿,焚弃衣裙,将烬时,“忽然一阵香风,将那灰烬吹上半空,飘飘点点,映着一轮红日,像无数的花朵与蝴蝶飞舞,金迷纸醉,香气扑鼻,越旋越高,到了半天,成了万点金光,一闪不见”云。 其后有《花月痕》十六卷五十二回,题“眠鹤主人编次”,咸丰戊午年(一八五八)序,而光绪中始流行。其书虽不全写狭邪,顾与伎人特有关涉,隐现全书中,配以名士,亦如佳人才子小说定式。略谓韦痴珠韩荷生皆伟才硕学,游幕并州,极相善,亦同游曲中,又各有相眷妓,韦者曰秋痕,韩者曰采秋。韦风流文采,倾动一时,而不遇,困顿羁旅中;秋痕虽倾心,亦终不得嫁韦。已而韦妻先殁,韦亦寻亡,秋痕殉焉。韩则先为达官幕中上客,参机要,旋以平寇功,由举人保升兵科给事中,复因战绩,累迁至封侯。采秋久归韩,亦得一品夫人封典。班师受封之后,“高宴三日,自大将军以至走卒,无不雀忭。”(第五十回)而韦乃仅一子零丁,扶棺南下而已。其布局盖在使升沉相形,行文亦惟以缠绵为主,但时复有悲凉哀怨之笔,交错其间,欲于欢笑之时,并见黯然之色,而诗词简启,充塞书中,文饰既繁,情致转晦。符兆纶〔6〕评之云,“词赋名家,却非说部当行,其淋漓尽致处,亦是从词赋中发泄出来,哀感顽艳。……”虽稍谀,然亦中其失。至结末叙韩荷生战绩,忽杂妖异之事,则如情话未央,突来鬼语,尤为通篇芜累矣。 ……采秋道,“……妙玉称个‘槛外人’,宝玉称个‘槛内人’;妙玉住的是栊翠庵,宝玉住的是怡红院。…… 书中先说妙玉怎样清洁,宝玉常常自认浊物。不见将来清者转浊,浊者极清?”痴珠叹一口气,高吟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随说道#p#副标题#e#
507 0 0
鲁迅
先生清骨葬烟霞,业破孤存孰为嗟。几箧诗编分贵位, 一林石笋散豪家。儿过旧宅啼枫影,姬绕荒田泣稗花。 唯我共君堪便戒,莫将文誉作生涯。
385 0 0
皮日休
咏手弦上看,花间把,握雨携云那清嘉,春风满袖拈罗帕。擎玉斝,微蘸甲,风韵煞。玉掌温,琼枝嫩,闲弄闲拈暗生春,为纤柔长惹风流恨。掠翠颦,整髻云,可喜损。
386 0 0
乔吉
晓来雨歇风生,素商乍入鸳鸯浦。红蕖翠盖,不知西帝,神游何处。罗绮丛中,是谁相慕,凭肩私语。似汉皋珮解,桃源人去,成思忆、空凝伫。 肯为风流令尹,把芳心、双双分付。碧纱对引,朱衣前导,应须此去。好揖清香,盛邀嘉客,杯行无数。唤瑶姬并立,如花并蒂,唱黄金缕。
314 0 0
杨无咎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侍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411 0 0
晏几道
京口情人别久,扬州估客来疏。 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323 0 0
张继
铿鸣钟。 考朗鼓。 歌白鸠。 引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 霜衣雪襟诚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 食不噎。[2] 性安驯。 首农政。 鸣阳春。 天子刻玉杖。 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3] 外洁其色心匪仁。 阙五德。 无司晨。 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4] 鹰鹯雕鹗。 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 不愿以为臣。
443 0 0
李白
执宪随征虏,逢秋出故关。雨多愁郢路,叶下识衡山。 地远从军乐,兵强分野闲。皇家不易将,此去未应还。
298 0 0
李嘉祐
五羊城在蜃楼边,墨绶垂腰正少年。山静不应闻屈鸟, 草深从使翳贪泉。蟹奴晴上临潮槛,燕婢秋随过海船。 一事与君消远宦,乳蕉花发讼庭前。
370 0 0
君子既执迷,无由达情素。明月海山上,秋风独归去。
284 0 0
中华文学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347 0 0
王沂孙
禁庭春昼, 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 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 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 折旋笑得君王。
409 0 0
元生实奇迈,幸此论畴昔。刀笔素推高,锋芒久无敌。 纵横济时意,跌宕过人迹。破产供酒钱,盈门皆食客。 田园顷失计,资用深相迫。生事诚可忧,严装远何适。 世情薄恩义,俗态轻穷厄。四海金虽多,其如向人惜。 迢递朗陵道,怅望都门夕。向别伊水南,行看楚云隔。 繁蝉动高柳,匹马嘶平泽。潢潦今正深,陂湖未澄碧。 人生不得已,自可甘形役。勿复尊前酒,离居剩凄戚。
332 0 0
刘长卿
翠盖牙签几百株。杨家姊妹夜游初。五花结队香如雾,一朵倾城醉未苏。 闲小立,困相扶。夜来风雨有情无。愁红惨绿今宵看,却似吴宫教阵图。
365 0 0
辛弃疾
别离非一处,此处最伤情。白发将春草,相随日日生。
352 0 0
朱放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