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分享 /

更多评论

推荐

2017年高考全国卷2满分作文:悠悠文墨贯古今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

 396   0  0

小文

拟古十二首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 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行人皆踯躅,栖鸟起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攀花弄秀色,远赠天仙人。 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 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 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鱼。 运速天地闭,胡风结飞霜。百草死冬月,六龙颓西荒。 太白出东方,彗星扬精光。鸳鸯非越鸟,何为眷南翔。 惟昔鹰将犬,今为侯与王。得水成蛟龙,争池夺凤凰。 北斗不酌酒,南箕空簸扬。 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旷野多白骨,幽魂共销铄。荣贵当及时,春华宜照灼。 人非昆山玉,安得长璀错。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 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杯以倾美酒,琴以闲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 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376   0  0

李白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京东e卡回收  |   台词网  |   Quickq下载  |   NBA直播  |   威而鋼哪裡買  |   json格式化  |   挂机方案计划  |   极客123  |   33blog  |   职校招生  |   百科平台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