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虎天华随玉尘。波心月在那能取。旁舍老僧偷指注。回头觑。虚空特地能言语。 归对学徒重自诉。从前见解都欺汝。隔岸有山横暮雨。翻然去。千岩万壑无寻处。
374 0 0
惠洪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297 0 0
皇甫冉
【殢人娇】 後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 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 云间水远。 清昼永, 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 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 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 数声羌管。
394 0 0
李清照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 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酡颜醉后泣,小女妆成坐。 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
372 0 0
元稹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328 0 0
苏轼
【清平乐】 沉思暗记, 几许无凭事。 菊靥开残秋少味, 闲却画栏风意。 梦云归处难寻, 微凉暗入香襟。 犹恨寻回庭院, 依前月浅灯深。
339 0 0
晏几道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李煜
蓑笠双童傍酒船,湖山相引到房前。 团蕉何事教人见,暂借空床守坐禅。
301 0 0
中华文学
都尉部千弩,旧事汉材官。连拳一臂三石,夜半破阴山。曾使中有扪足,造次摧坚挫锐,分白辱宠涓。省括一机耳,人未识黄间。 锦为标,虽有戏,技为难。疾飞两箭,兄弟齐夺姓名还。虎帐有筹第一,龙榜预占双捷,底事足荣观。未数蹶张辈,容易立朝端。
306 0 0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315 0 0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312 0 0
杜甫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 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 惊飞。 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 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 离离, 一点微酸已着枝。
397 0 0
仙姿本寓。十二峰前住。千里行云行雨。偶因鹤驭过巫阳。邂逅他、楚襄王。 无端宋玉夸才赋。诬诞人心素。至今狂客到阳台。也有痴心,望妾入、梦中来。
291 0 0
肃肃清庙,赫赫玄猷。功高万古,化奄十洲。 中兴丕业,上荷天休。祗奉先构,礼备怀柔。
271 0 0
佚名
【浪淘沙】 写梦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1]。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2]。 中有话绸缪[3],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408 0 0
龚自珍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317 0 0
高适
湘水经东安县东,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绿萝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飞哀泻。冰玉半湾尘不惹,停凝欲挽东流驾。百尺危崖谁羽化。一捻残香,拈插莓苔隙。忆自寻香人去也,寒原夕阳烧悲灺。
357 0 0
王夫之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素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叹子弟 寻葫芦锯瓢,拾砖瓦攒窑。暖堂院翻做乞儿学,做一个莲花落训道。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领千补百衲藏形袄,系一条七断八续勒身绦。这的是子弟每下梢! 莲花落易学,桃李子难教。张打油罗罗连和得着,学不成打爻。牵着个狗儿当街叫,提着个爽儿沿街调,拿着个鱼儿绕街敲。这的是子弟每下梢!
272 0 0
秦既焚烧《诗》《书》,坑诸生于咸阳,儒者乃往往伏匿民间,或则委身于敌以舒愤怨。故陈涉〔1〕起匹夫,旬月王楚,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归之;孔甲则为涉博士,与俱败死。汉兴,高祖亦不乐儒术,其佐又多刀笔之吏,惟郦食其,陆贾,叔孙通文雅,〔2〕有博士余风。然其厕足汉廷,亦非尽因文术,陆贾虽称说《诗》《书》,顾特以辩才见赏,郦生固自命儒者,而高祖实以说客视之;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即位之后,过鲁,虽曾以中牢祀孔子,盖亦英雄欺人,将借此收揽人心,俾知一反秦之所为而已。高祖崩,儒者亦不见用,《汉书》《儒林传》云:“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故在文章,则楚汉之际,诗教已熄,民间多乐楚声,刘邦以一亭长登帝位,其风遂亦被宫掖。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秦〔3〕,于是江湖湖昂之士,遂以楚声为尚。项籍困于垓下,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4〕楚声也。 高祖既定天下,因征黥布过沛,置酒沛宫,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自击筑歌〔5〕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楚声也。且发沛中儿百二十人教之歌,群儿皆和习之。其后欲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因而废太子,不果,戚夫人泣涕,亦令作楚舞,而自为楚歌〔6〕: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房中乐》〔7〕始于周,以乐祖先。汉初,高帝姬唐山夫人作乐词,以从帝所好,亦楚声。至孝惠二年(前一九三)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安世乐》,凡十六章,今录其二: “丰草夢,女罗施。善何如,谁能回?大莫大,成教德;长莫长,被无极。” “都荔遂芳,窅窊桂华。孝奏天仪,若日月光。乘玄四龙,回驰北行。羽旄殷盛,芬哉芒芒。孝道随世,我署文章。” 又以沛宫为原庙,令歌儿吹习高帝《大风》之歌,遂用百二十人为常员。文景相嗣,礼官肄之。楚声之在汉宫,其见重如此,故后来帝王仓卒言志,概用其声,而武帝词华,实为独绝。当其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醼饮,自作《秋风辞》〔8〕,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降及少帝〔9〕,将为董卓所酖,与妻唐姬别,悲歌云:“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藩。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唐姬歌曰:“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路异兮从此乖,奈我茕独兮中心哀!”虽临危抒愤,词意浅露,而其体式,亦皆楚歌也。 参考书: 《汉书》(《帝纪》,《礼乐志》) 《全汉诗》(丁福保辑) 《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第三编第一章 ※ ※ ※ 〔1〕陈涉(?—前208)名胜,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汉书·儒林传》:“陈涉之王也,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于是孔甲为涉博士,卒与俱死。”孔甲(约前264—前208),名鲋,孔丘九世孙。 〔2〕郦食其(?—前203)汉初陈留(今河南杞县)人。刘邦谋士。陆贾,汉初楚人。从刘邦定天下,拜大中大夫。撰《新语》十二篇。叔孙通,汉初薛(今山东薛城)人,原为秦博士,后归刘邦。汉王朝建立时,他曾拟定朝会典章制度。 〔3〕虽三户必亡秦《史记·项羽本纪》载:范增往说项梁曰: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4〕即《垓下歌》。《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5〕即《大风歌》。《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追击黥布,“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今儿皆和习之”。 〔6〕高祖为戚夫人作歌,《史记·留侯世家》载:“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张良设计加以阻挠。高祖告诉戚夫人,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7〕《房中乐》周代乐歌的一种,系宗庙所用乐章。《汉书·礼乐志》载:“汉兴,……又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p#副标题#e#
鲁迅
高阁一长望,故园何日归。烟尘拥函谷,秋雁过来稀。
298 0 0
韦应物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