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馀庆,笔头无力觜头硬。一朝受辞讼,十日判不竟。 (先是人有嘲陆者云:说事则喙长三寸,判事则手重五斤)
285 0 0
中华文学
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 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
378 0 0
张祜
某伏以清商肇序,阶蓂方五荚之飞;元精生贤,宝历应千龄之运。於赫自天之佑,丕昭维岳之祥。弧矢垂门,冠裳争耀。既托屏幪之芘,敢忘颂咏之私。敬制拙词,仰祝台算。以醉蓬莱寄调,缮写拜呈,伏惟台慈,特赐采览。 渐荷收绿盖,桂吐金英,嫩凉天气。香案仙官,向人间游戏。道貌孤高,灵扃恬淡,有寿星标致。梦得文章,水心谈论,家声相继。 芙蓉上幕,龙藩胜地。剡荐交飞,宸衷简记。行趣朝班,便鸾坡螭陛。赞画堂中,垂弧节届,且举觞一醉。试问庄椿,春秋多少,八千馀岁。
289 0 0
心慕知音命自拘,画堂闻欲试吹竽。茂陵罢酒惭中圣, 漳浦题诗怯大巫。鬐鬣几年伤在藻,羽毛终日羡栖梧。 还愁旅棹空归去,枫叶荷花钓五湖。
376 0 0
许浑
橘柚植寒陵,芙蓉蒂修坂。无言不得意,得意何由展。 况我行且徒,而君往犹蹇。既伤人事近,复言天道远。 薄暮入空亭,中夜不能饭。南听鸿雁尽,西见招摇转。 千门汉王宫,百里周王苑。杲杲初景出,油油鲜云卷。 会朝幸岁正,校猎从新獮。念君久京国,双涕如露泫。 无人荐子云,太息竟谁辨。
295 0 0
储光羲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318 0 0
刘长卿
送迎皆到三峰下,满面烟霜满马尘。 自是追攀认知己,青云不假送迎人。
397 0 0
赵嘏
歊蒸何处避,来入戴颙宅。逍遥脱单绞,放旷抛轻策。 ——皮日休 爬搔林下风,偃仰涧中石。 ——皮日休 残蝉烟外响,野鹤沙中迹。到此失烦襟,萧然揖禅伯。 ——陆龟蒙 藤悬叠霜蜕,桂倚支云锡。 ——陆龟蒙 清阴竖毛发,爽气舒筋脉。逐幽随竹书,选胜铺苮席。 ——皮日休 鱼跳上紫芡,蝶化缘青壁。 ——皮日休 心是玉莲徒,耳为金磬敌。吾宗昔高尚,志在羲皇易。 ——陆龟蒙 岂独断韦编,几将刓铁擿. ——陆龟蒙 天书既屡降,野抱难自适。一入承明庐,盱衡论今昔。 ——皮日休 流光不容寸,斯道甘枉尺。 ——皮日休 既起谢儒玄,亦翻商羽翼。封章帷幄遍,梦寐江湖白。 ——陆龟蒙 摆落函谷尘,高欹华阳帻。 ——陆龟蒙 诏去云无信,归来鹤相识。半病夺牛公,全慵捕鱼客。 ——皮日休 少微光一点,落此芒磔索。 ——皮日休 释子问池塘,门人废幽赜。堪悲东序宝,忽变西方籍。 ——陆龟蒙 不见步兵诗,空怀康乐屐。 ——陆龟蒙 高名不可效,胜境徒堪惜。墨沼转疏芜,玄斋逾阒寂。 ——皮日休 迟迟不可去,凉飔满杉柏。 ——皮日休 日下洲岛清,烟生苾刍碧。俱怀出尘想,共有吟诗癖。 ——陆龟蒙 终与净名游,还来雪山觅。 ——陆龟蒙
523 0 0
皮日休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342 0 0
刘义庆
一世荣枯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林下真僧在定中。
311 0 0
包佶
而今用武尔攻文,流辈干时独卧云。 白发青袍趋会府,定应衡镜却惭君。
466 0 0
崔峒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354 0 0
新春旒扆御翚轩,海内初传涣汗恩。秦狱已收为厉气, 瘴江初返未招魂。英材尽作龙蛇蛰,战地多成虎豹村。 除却数般伤痛外,不知何事及王孙。
336 0 0
陆龟蒙
溪上家家礼乐新,始知为政异常伦。若非似水清无底, 争得如冰凛拂人。月狖声和琴调咽,烟村景接柳条春。 宦游兼得逍遥趣,休忆三吴旧钓津。
356 0 0
真心不废别,试看越溪清。知汝机忘尽,春山自有情。 月思华顶宿,云爱石门行。海近应须泛,无令鸥鹭惊。
455 0 0
皎然
形影更谁亲,应怀漆道人。片言酬凿齿,半偈伏姚秦。 榛莽池经烧,蒿莱寺过春。心期重西去,一共吊遗尘。 相思恨相远,至理那时何。道笑忘言甚,诗嫌背俗多。 青苔闲阁闭,白日断人过。独上西楼望,荆门千万坡。 彼此无消息,所思江汉遥。转闻多患难,甚说远相招。 老至何悲叹,生知便寂寥。终期踏松影,携手虎溪桥。
352 0 0
齐己
蝉噪古槐疏叶下,树衔斜日映孤城。 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
340 0 0
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从容自使边尘静, 谈笑不闻桴鼓声。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 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326 0 0
刘禹锡
西寺碧云端,东溟白雪团。年来一夜玩,君在半天看。 素魄当怀上,清光在下寒。宜裁济江什,有阻惠连欢。
400 0 0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372 0 0
唐顺之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