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天南畔,胜绝固难俦。幸蒙时所漏,遂得恣闲游。 路石荫松盖,槛藤维鹤舟。雨霁花木润,风和景气柔。 宝殿敞丹扉,灵幡垂绛旒。照曜芙蓉壶,金人居上头。 翔禽拂危刹,落日避层楼。端溪弥漫驶,曲涧潺湲流。 高居何重沓,登览自夷犹。烟霞无隐态,岩洞讵遗幽。 奔驷非久耀,驰波肯暂留。会从香火缘,灭迹此山丘。
369 0 0
中华文学
荤膻停夜食,吟咏散秋怀。笑问东林老,诗应不破斋。
401 0 0
白居易
独禅外念入,中夜不成定。顾我憔悴容,泽君阳春咏。 词贞思且逸,琼彩何晖映。如聆云和音,况睹声名盛。 琴语掩为闻,山心声宜听。是时寒光澈,万境澄以净。 高秋日月清,中气天地正。远情偶兹夕,道用增寥夐。 思君处虚空,一操不可更。时美城北徐,家承谷口郑。 轩车未有辙,蒿兰且同径。庄生诫近名,夫子罕言命。 是以耕楚田,旷然殊独行。萎蕤鸾凤彩,特达珪璋性。 通隐嘉黄绮,高儒重荀孟。世污我未起,道蹇吾犹病。 逸翮思冥冥,潜鳞乐游泳。宗师许学外,恨不逢孔圣。 说诗迷颓靡,偶俗伤趋竞。此道谁共诠,因君情欲罄。
418 0 0
皎然
尚忆都门祖帐时。重来动是十年期。云拖暮雨留行色,露挟秋凉入酒_。 湖上雁,水边犀。未须矫首叹来迟。北风满地尘沙暗,宣室方劳丙夜思。
297 0 0
恩重空感激,何门誓杀身。谬曾分玉石,竟自困风尘。 阴谷非因暖,幽丛岂望春。升沉在言下,应念异他人。
368 0 0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380 0 0
辛弃疾
少年随分赋鹦洲。得意桂花秋。今日送君行色,梦和月到南楼。 材名仲父,辞华季子,香满南州。勉力中流击楫,直须连钓鳌头。
340 0 0
李曾伯
晓出郡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474 0 0
张祜
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 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 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栖。 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
429 0 0
因心克孝,位震遗芬。宾天道茂,轸怀气分。 发祇乃祀,咳叹如闻。二歌斯升,以咏德薰。
292 0 0
忆忆忆忆。宫罗褶褶消金色。吹花有尽情无极。泪滴空帘,香润柳枝湿。 春愁浩荡湘波窄。红阑梦绕江南北。燕莺都是东风客。移尽庭阴,风老杏花白。
430 0 0
周密
小院春昼。晴窗霞透。把雨燕脂,倚风翠袖。芳意恼愉多。暖金荷。 多情不分群葩后。伤春瘦。浅黛眉尖秀。红潮醉脸,半掩花底重门。怨黄昏。
348 0 0
张元干
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懒逐妆成晓,春融梦觉迟。 鬓轻全作影,嚬浅未成眉。莫信张公子,窗间断暗期。 花红兰紫茎,愁草雨新晴。柳占三春色,莺偷百鸟声。 日长嫌辇重,风暖觉衣轻。薄暮香尘起,长杨落照明。
464 0 0
温庭筠
乖阙意方弭,安知忽来翔。累日重欢宴,一旦复离伤。 置酒慰兹夕,秉烛坐华堂。契阔未及展,晨星出东方。 征人惨已辞,车马俨成装。我怀自无欢,原野满春光。 群水含时泽,野雉鸣朝阳。平生有壮志,不觉泪沾裳。 况自守空宇,日夕但彷徨。
356 0 0
韦应物
众草穿沙芳色齐,蹋莎行草过春溪。 闲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头云却低。
336 0 0
陈羽
牛酒享宾客,焦烂列前荣。有人先事早计,残突伴孤星。香火家家绘象,_鼓村村祠宇,翦不断人情。清泪九皋鹤,唤起梦魂惺。 白苹洲,芳草渡,玉湖亭。画帘挂起_簌,一卷易同盟。携手锦江箍隐,觌面墨池玄叟,扶杖蜀君平。三老冁然笑,云散太空清。
307 0 0
一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 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 小巷里奔跑: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二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 也不饶恕我的肢体:但我要用我半干的墨水描成一些残破的残破的花样,因为残破,残破是我的思想。三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左右是一些丑怪的鬼影:焦枯的落魄的树木 在冰沉沉的河沿叫喊, 比着绝望的姿势,正如我要在残破的意识里重兴起一个残破的天地。四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闭上眼回望到过去的云烟;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我有的只是些残破的呼吸,如同封锁在壁椽间的群鼠追逐着,追求着黑暗与虚无! ①写于1931年3月,初载1931年4月《现代学生》第1卷第6期,署名徐志摩,后收 入《猛虎集》。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诗人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而机毁人亡。诗人正值英年,非正常的辞世,可以说他的人生是残破的;回过头来看,他死之前几个月发表的诗作《残破》恰成了他自己人生的谶语。诗人人生的残破,不仅指在世时间的短暂及辞世之突然与意外,其实诗人在世时感觉更多的是生之艰难;《残破》正是诗人的长歌当哭。 全诗由四小节组成。每一节的开始都重复着同一句诗:“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它是全诗诗境的起点,一开始就在读者心头引起了冷峻扑面的感觉,并且通过多次重现,强化了读者的这种感觉,它就象一首宏伟乐章中悲怆的主弦律。它描述了一个直观的画 面:天与地被笼罩在一片灰暗里面,夜深人寂,一个人没有如常人那样睡觉,不是与好友作彻夜畅谈,更不是欣赏音乐,而是孤独地坐着。这种反常便刺激着读者的想象力:别的人都是在睡梦中在不知不觉中度过黑暗、寒冷、凄惨甚至恐怖的漫漫长夜,而他却坐着,他肯定是因为什么不顺心的事而长夜难眠,而长夜难眠不仅不能消解或逃离不顺心,反而使他感受到常人看不到的夜的阴暗与恐惧,于是他自然而然多了一份对生活和人生的反省和思索。显然,作为一首抒情诗,就不能把这个画面理解为写实;既然它已经作为诗句进入全诗的总体结构中,进入了读者的审美期待视野,它便增殖了审美效应,它必然具有象喻意义。黑夜具有双重意义,一个是坐着的自然时间,一个是生存的人文时间,后者的意义是以前者为基础生发出来的。这样,环境与人,夜与坐者便构成了一对矛盾关系。诗句强调了夜之深,这表明夜的力量之强大,而人采取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姿态,则表明主体的挣扎与反抗。第一句诗在全诗中屡次复观,就是把环境与人的冲突加以展开,从而可以表明这一冲突的不可调和性、尖锐性。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小巷里奔跑。”作者为了加强夜的质感,用描写的笔调对夜进行铺展。明亮的月光让人心旷神怡,可这里的月亮是不圆的,残缺的,光线是隐约而灰暗的,在朦胧中生命被阻止了活动,只有风在呜呜地追逐着,充满了大街和小巷,传布着荒凉和恐惧。生存环境的险恶激起了“坐者”对生存方式的思考,对生存本真意义的追索:“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面对生命的艰难,作为主体的人并没有畏惧、退缩,尽管“思潮”残破了、“音调”残破了、“笔尖”枯秃了,但生命仍要表达。在这里,关键的不是表达什么,而是表达本身,选择了表达这一行动足以昭示生存的顽强、生命的韧性。至此在第一节里环境与人的矛盾得到了第一次较量和展示。 为了突出夜的否定性品质,作者在第二节则把笔触由对屋外的光亮、声音的描写转移到室内的气温上,在第三节则由实在的环境构成硬件转移到树影等较空灵的氛围因素上。诗人把这些环境因素诗化,把它们涂染上社会意义,并在社会意义这一层面上组织成统一的诗境。前三节偏重于正面描写或揭露夜的否定性构成,第四节则写它们形成一致的力量摧毁了美丽:“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白莲”象征着美好的爱情,美好的理想等等一切人所追求的、高于现实的事物。白色的莲花,在晨风中袅娜地盛开,亭亭玉立,并且散发着幽微的清香,她美丽却不免脆弱,唯其美丽才更加脆弱,她需要露水的滋润,她需要阳光的抚慰。可是,“我却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我”无法保护她、实现她,结果她只有死亡。美好东西的毁灭是特别让人触目惊心的。人生如果失去了理想和追求,就象大自然失去了鲜花和绿色,一片荒芜;在这种条件下,人要想生存,或者说只要存在着,人就如生活在黑暗中的老鼠一样猥琐、毫无意义。 诗题叫“残破”,世界残破得只剩下黑暗、恐怖,而人也只能活得象老鼠,这人生自然#p#副标题#e#
437 0 0
徐志摩
床头枕是溪中石,井底泉通竹下池。 宿客未眠过夜半,独闻山雨到来时。
441 0 0
贾岛
昔日丹阳行乐里。紫金浮玉临无地。宝阁化成弥勒世。龙宫对。时时更有天花坠。 浩渺一天秋水至,鲸鲵鼓鬣连山沸。员峤岱舆更赑屃。无根蒂。莫教龙伯邦人戏。
392 0 0
米芾
沙西林杪寺,殿倚石棱开。晓月僧汲井,残阳钟殷台。 河冲绿野去,鸟背白云来。日夕唯增思,京关未想回。
417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