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于文艺的批评日见其多了,是好现象;然而批评日见其怪了,是坏现象,愈多反而愈坏。 我看了很觉得不以为然的是胡梦华君对于汪静之君《蕙的风》的批评,尤其觉得非常不以为然的是胡君答复章鸿熙君的信〔2〕。 一,胡君因为《蕙的风》里有一句“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便科以和《金瓶梅》〔3〕一样的罪:这是锻炼周纳〔4〕的。《金瓶梅》卷首诚然有“意中人”三个字,但不能因为有三个字相同,便说这书和那书是一模样。例如胡君要青年去忏悔,而《金瓶梅》也明明说是一部“改过的书”,若因为这一点意思偶合,而说胡君的主张也等于《金瓶梅》,我实在没有这样的粗心和大胆。我以为中国之所谓道德家的神经,自古以来,未免过敏而又过敏了,看见一句“意中人”,便即想到《金瓶梅》,看见一个“瞟”字,便即穿凿到别的事情上去。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5〕,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6〕,也即等于《金瓶梅》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二,胡君因为诗里有“一个和尚悔出家”的话,便说是诬蔑了普天下和尚,而且大呼释迦牟尼〔7〕佛:这是近于宗教家而且援引多数来恫吓,失了批评的态度的。其实一个和尚悔出家,并不是怪事,若普天下的和尚没有一个悔出家的,那倒是大怪事。中国岂不是常有酒肉和尚,还俗和尚么?非“悔出家”而何?倘说那些是坏和尚,则那诗里的便是坏和尚之一,又何至诬蔑了普天下的和尚呢?这正如胡君说一本诗集是不道德,并不算诬蔑了普天下的诗人。至于释迦牟尼,可更与文艺界“风马牛”〔8〕了,据他老先生的教训,则做诗便犯了“绮语戒”〔9〕,无论道德或不道德,都不免受些孽报,可怕得很的! 三,胡君说汪君的诗比不上歌德和雪利〔10〕,我以为是对的。但后来又说,“论到人格,歌德一生而十九娶,为世诟病,正无可讳。然而歌德所以垂世不朽者,乃五十岁以后忏悔的歌德,我们也知道么?”这可奇特了。雪利我不知道,若歌德即Goethe,则我敢替他呼几句冤,就是他并没有“一生而十九娶”,并没有“为世诟病”,并没有“五十岁以后忏悔”。而且对于胡君所说的“自‘耳食’之风盛,歌德,雪利之真人格遂不为国人所知,无识者流,更妄相援引,可悲亦复可笑!”这一段话,也要请收回一些去。 我不知道汪君可曾过了五十岁倘没有,则即使用了胡君的论调来裁判,似乎也还不妨做“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的诗,因为以歌德为例,也还没有到“忏悔”的时候。 临末,则我对于胡君的“悲哀的青年,我对于他们只有不可思议的眼泪!”“我还想多写几句,我对于悲哀的青年底不可思议的泪已盈眶了”这一类话,实在不明白“其意何居”。批评文艺,万不能以眼泪的多少来定是非。文艺界可以收到创作家的眼泪,而沾了批评家的眼泪却是污点。胡君的眼泪的确洒得非其地,非其时,未免万分可惜了。起稿已完,才看见《青光》上的一段文章〔11〕,说近人用先生和君,含有尊敬和小觑的差别意见。我在这文章里正用君,但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春秋》笔法〔12〕。现在声明于此,却反而多写了许多字了。十一月十七日。 KK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七日《晨报副刊》,署名风声。 〔2〕关于胡梦华对《蕙的风》的批评,一九二二年八月汪静之的新诗集《蕙的风》出版后,胡梦华在《时事新报·学灯》(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发表《读了〈蕙的风〉以后》,攻击其中一些爱情诗是“堕落轻薄”的作品,“有不道德的嫌疑”。接着,章洪熙(即章衣萍)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同年十月三十日)发表《〈蕙的风〉与道德问题》,加以批驳。胡梦华又在《觉悟》(同年十一月三日)发表《悲哀的青年——答章鸿熙君》进行答辩,内有“我对于悲哀的青年底不可思议的泪已盈眶了”等语。胡梦华,安徽绩溪人,当时南京东南大学学生。汪静之,安徽绩溪人,诗人。作品有《蕙的风》、《寂寞的国》等。 〔3〕《金瓶梅》长篇小说,明代兰陵笑笑生(姓名不详)作,一百回。它广泛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但其中有许多淫秽的描写。 〔4〕锻炼周纳罗织罪名,陷人于法的意思。《汉书·路温舒传*罚骸吧献辔*却,则锻炼而周内之。”晋代晋灼注:“精熟周悉,致之法中也。” 〔5〕“授受不亲”语见《孟子·离娄》:“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6〕《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辑,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7〕释迎牟尼(约前565—前486)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印度释迦族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8〕“风马牛”互不相干的意思。语见《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9〕“绮语戒”佛家的禁戒之一。凡佛家认为“邪淫不正”的言词,都称“绮语”,在禁戒之#p#副标题#e#
311 0 0
鲁迅
常氏称心少年情缘浅,老来欢爱深,费尽长门买赋金。酒满斟,醉来花下吟。缠头锦,愿得常称心。
353 0 0
刘时中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310 0 0
杜甫
津鼓冬冬,三老醉、知谁留得。都不记、琵琶洲畔,草青江碧。桃李春风吹不断,烟霞秋兴清无极。怅樽前、桂子有余香,曾相识。 残雨昼,初凉夕。高烛烂,新醅白。长歌断,欢意不如愁色。父老能寻循吏传,关河暂枉诸侯客。待日边、一纸诏黄飞,胜相忆。
342 0 0
赵彦端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504 0 0
杜牧
一抛文战学从公,两逐旌旗宿梵宫。酒醒月移窗影畔, 夜凉身在水声中。侯门聚散真如梦,花界登临转悟空。 明发不堪山下路,几程愁雨又愁风。
369 0 0
罗邺
朱云曾为汉家忧,不怕交亲作世仇。壮气未平空咄咄, 狂言无验信悠悠。今朝我作伤弓鸟,却羡君为不系舟。 劳寄新诗平宿憾,此生心气贯清秋。
350 0 0
中华文学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412 0 0
李商隐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因此新方子也开不完,新近就看见了两种,但我想:恐怕都不大妥当。 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当然,言之成理的,但到底须是轻松一点的职业。且不说掘煤,挑粪那些事,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之中”〔2〕,连自己的身体也顾不转了,怎么还会有兴趣?——除非他爱兴趣比性命还利害。倘若问他们自己罢,我想,一定说是减少工作的时间,做梦也想不到发生兴趣法的。 还有一种是极其彻底的:说是大热天气,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作“席卷天下”。这也是一张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大约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精穷真是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的穷人的席子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上海中学会考的优良成绩发表了,有《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论》〔3〕,其中有一段——“……若德业已立,则虽饔飧不继,捉襟肘见,而其名德足传于后,精神生活,将充分发展,又何患物质生活之不足耶?人生真谛,固在彼而不在此也。……”(由《新语林》第三期转录) 这比题旨更进了一步,说是连不能“充腹”也不要紧的。但中学生所开的良方,对于大学生就不适用,同时还是出现了要求职业的一大群。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有这么的彰明较著,其实,据我的愚见,是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横竖永远是没有用的。 八月十三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十六日《申报·自由谈》。〔2〕“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之中”西洋古格言,见罗马讽刺诗人朱味那尔的《讽刺诗》第十篇。 〔3〕《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论》是一九三四年上海中学会考的作文试题。《新语林》第三期(一九三四年八月五日)载埜容《拥护会考》一文中,曾根据《上海中学会考特刊》引录了试卷中的这段文字。《新语林》,文艺半月刊,原徐懋庸主编,第五期起改为“新语林社”编辑,一九三四年七月在上海创刊,同年十月停刊。 #p#副标题#e#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343 0 0
吴楚烟波里,巢由季孟间。只言无事贵,不道致身闲。 别渚莲根断,归心桂树顽。空劳钟璞意,尘世隔函关。
391 0 0
罗隐
久问闲边著。对沧江、烟轻日淡,雨疏云薄。一片闲心无人会,独倚团团羊角。便舍瑟、铿然而作。容室中间分明见,暮鸢飞、不尽天空阔。青山外,断霞末。 看来此意无今昨。都不论、穷通得失,镇长和乐。此道舒之弥八极,卷却不盈一握。但长把、根基恢拓。将相时来皆可做,似君家、祖烈弥关洛。康国步,整戎略。
302 0 0
邹子谭天岁,黄童对日年。求真初作传,炼魄已成仙。 鹤驾迎缑岭,星桥下蜀川。逢君竹林客,相对弄清弦。
404 0 0
皎然
锁窗夜永,无聊尽作伤心句。甚近日、带红移眼,梨脸择雨。春心偿未足,怎忍听、啼血催归杜宇。暮帆挂、沈沈暝色,衮衮长江,流不尽、来无据。 点检风光,岁月今如许。趁此际、浦花汀草,一棹东去。云窗雾阁,洞天晓、同作烟霞伴侣。算谁见、梅帘醉梦,柳陌晴游,应未许、春知处。
吕渭老
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微风但觉杉香满, 烈日方知竹气寒。披卷最宜生白室,吟诗好就步虚坛。 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372 0 0
吕温
月角珠庭映伏犀。扶摇当上凤凰池。广寒曾折最高枝。 壮志还同诸葛膝,清名还似紫芝眉。梅花春寿酒行迟。
286 0 0
韩淲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360 0 0
苏轼
【少年游】 栏干十二独凭春, 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 二月三月, 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 江淹浦畔, 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 更特地、忆王孙。
382 0 0
欧阳修
五湖烟水百花洲。别乘最风流。人道紫枢家世,清时衮衮公侯。 名园绿水春无价,蜀锦舞缠头。眉寿年年今日,宝杯香霭飞浮。
347 0 0
【女冠子】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 宝钗楼上, 一片笙箫, 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 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 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 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 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 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 倚窗犹唱, 夕阳西下。
蒋捷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