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德超千古,皇风扇九围。天回万象出,驾动六龙飞。 淑气来黄道,祥云覆紫微。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
343 0 0
王昌龄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阑干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459 0 0
万俟咏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381 0 0
中华文学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蜡鹅花下烛如银。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屠苏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380 0 0
李慈铭
老游春饮莫相违,不独花稀人亦稀。 更劝残杯看日影,犹应趁得鼓声归。
408 0 0
白居易
幽人春望本多情,况是花繁月正明。 竟夕无言亦无寐,绕阶芳草影随行。
420 0 0
幽僻嚣尘外,清凉水木间。卧风秋拂簟,步月夜开关。 且得身安泰,从他世险艰。但休争要路,不必入深山。 轩鹤留何用,泉鱼放不还。谁人知此味,临老十年闲。
379 0 0
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 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莫怪珂声碎,春来五马骄。
370 0 0
闲寻尧氏山,遂入深深坞。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 石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好是夏初时,白花满烟雨。
382 0 0
皮日休
蔼蔼溪流慢,梢梢岸筱长。穿沙碧簳净,落水紫苞香。
310 0 0
韩愈
娇多媚煞。体柳轻盈千万态。殢主尤宾。敛黛含颦喜又瞋。 徐君乐饮。笑谑从伊情意恁。脸嫩敷红。花倚朱阑里住风。
335 0 0
苏轼
山叠云重一径幽,苍苔古石濑清流。出岩树色见来静, 落涧泉声长自秋。远入虚明思白帝,寒生浩景想沧洲。 如何地近东西路,马足车轮不暂留。
448 0 0
刘沧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391 0 0
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 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 囊漏贮中。
322 0 0
佚名
【送别感赋】 理罢云鬟展转思, 池塘正值梦回时。 近来诗句如春柳, 只向东风赠别离。
405 0 0
刘絮窗
青梅欲熟笋初长,嫩绿新阴绕砌凉。 湖馆翛然无俗客,白衣居士且匡床。
403 0 0
津鼓匆匆,犹记得、故人相送。春江上、鸟啼花影,马嘶香鞚。情逐阳关金缕断,泪和杨柳春丝重。算别来、几度月明时,相思梦。 山万叠,愁眉耸。春一点,归心动。问风俦月侣,有谁游从。百里家山明日到,一尊芳酒今宵共。任楼头、吹尽五更风,梅花弄。
316 0 0
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 又得案前亲礼拜,大罗天诀玉函封。
435 0 0
刘禹锡
鹤发鸦髫,欢捧霞觞,酌丹井泉。庆湘山峰顶,飞来古佛,剑池洞里,活底神仙。春雨慳时,千金斗粟,民仰使君为食天。公知否,只活人阴德,合寿千年。宝猊香喷沈烟。环艳翠明红拥寿筵。最一般奇特,凤雏新贵,斑衣绿绶,光彩相鲜。帝命师臣,钦哉有子,飞诏看看又月边。黄封酒,到明年今日,中使传宣。
384 0 0
桃椎 吉开迦尔〔2〕是丹麦的忧郁的人,他的作品,总是带着悲愤。不过其中也有很有趣味的,我看见了这样的几句——“戏场里失了火。丑角站在戏台前,来通知了看客。大家以为这是丑角的笑话,喝采了。丑角又通知说是火灾。但大家越加哄笑,喝采了。我想,人世是要完结在当作笑话的开心的人们的大家欢迎之中的罢。” 不过我的所以觉得有趣的,并不专在本文,是在由此想到了帮闲们的伎俩。帮闲,在忙的时候就是帮忙,·倘·若·主·子·忙·于·行·凶·作·恶,·那·自·然·也·就·是·帮·凶。·但·他·的·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的。譬如罢,有一件事,是要紧的,大家原也觉得要紧,他就以丑角身份而出现了,将这件事变为滑稽,或者特别张扬了不关紧要之点,将人们的注意拉开去,这就是所谓“打诨”。如果是杀人,他就来讲当场的情形,侦探的努力;死的是女人呢,那就更好了,名之曰“艳尸”,或介绍她的日记。如果是暗杀,他就来讲死者的生前的故事,恋爱呀,遗闻呀……人们的热情原不是永不弛缓的,但加上些冷水,或者美其名曰清茶,自然就冷得更加迅速了,而这位打诨的脚色,却变成了文学者。 假如有一个人,认真的在告警,于凶手当然是有害的,只要大家还没有僵死。但这时他就又以丑角身份而出现了,仍用打诨,从旁装着鬼脸,使告警者在大家的眼里也化为丑角,使他的警告在大家的耳边都化为笑话。耸肩装穷,以表现对方之阔,卑躬叹气,以暗示对方之傲;使大家心里想:这告警者原来都是虚伪的。幸而帮闲们还多是男人,否则它简直会说告警者曾经怎样调戏它,当众罗列淫辞,然后作自杀以明耻之状也说不定。周围捣着鬼,无论如何严肃的说法也要减少力量的,而不利于凶手的事情却就在这疑心和笑声中完结了。它呢?这回它倒是道德家。 当没有这样的事件时,那就七日一报,十日一谈,收罗废料,装进读者的脑子里去,看过一年半载,就满脑都是某阔人如何摸牌,某明星如何打嚏的典故。开心是自然也开心的。但是,人世却也要完结在这些欢迎开心的开心的人们之中的罢。 八月二十八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九月五日《申报·自由谈》。〔2〕吉开迦尔(S.A.Kierkegaard,1813—1855)通译克尔凯郭尔,丹麦哲学家。下面引文见于他的《非此即彼》一书的《序幕》。原书注解说,一八三六年二月十四日在彼得堡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按鲁迅这段引文是根据日本宫原晃一郎译克尔凯郭尔《忧愁的哲理》一书。) #p#副标题#e#
351 0 0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