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悬畏景,古木蔽清阴。爰有泉堪挹,闲思日可寻。 来闻鸣滴滴,照竦碧沈沈。几脉成溪壑,何人测浅深。 澄时无一物,分处历千林。净溉灵根药,凉浮玉翅禽。 饮疑蠲宿疾,见自失烦襟。僧共云前濑,龙和月下吟。 叠光轻吹动,彻底晓霞侵。不用频游去,令君少进心。
432 0 0
中华文学
历代兴亡亿万心,圣人观古贵知今。 古今成败无多事,月殿花台幸一吟。
453 0 0
定策谁扶捕鼠儿,不忧萧衍畏潘妃。 长围既合刀临项,犹惜金钱对落晖。
440 0 0
去年秦伐我宜阳,今岁天灾旱且荒。 对此不思人力困,楼门何可更高张。
381 0 0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366 0 0
李清照
常常听到长辈们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得或多或少地讲点人情。”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确是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 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 [简评] 本文属议论文写法的一等卷。开篇分析了中国是一“人情大国”的历史,然后提出人情不应成为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举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例子,分析紧扣话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呼吁。 判分:内容:24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打在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10分,总分:59分。
350 0 0
小文
见说山居好,书楼被翠侵。烧熛汀岛境,月色弟兄吟。 犬吠黄椑落,牛归红树深。仍闻多白菌,应许一相寻。
393 0 0
贯休
春雪偏当夜,暄风却变寒。庭深不复扫,城晓更宜看。 命酒闲令酌,披蓑晚未冠。连营鼓角动,忽似战桑干。
皇甫冉
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诏西来雨露浓。宣父道高休叹凤, 武侯才大本吟龙。九州似鼎终须负,万物为铜只待熔。 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
395 0 0
罗隐
格外缀清诗,诗名独得知。闲居公道日,醉卧牡丹时。 海鸟和涛望,山僧带雪期。仍闻称处士,圣主肯相违。
425 0 0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 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 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348 0 0
李世民
禀气之中,具圣之和,生逢令辰。逄三春仲月,方才破二,百年大齐,恰则平分。立玉林深,散花庵小,中有_然自在身。诗何似,似苏州闲远,庾府清新。 青鞋布袜乌巾。试勇往蓉溪一问津。有心香一瓣,心声一阕,更携阿艾,同寿灵椿。劫劫长存,生生不息,宁极深根秋又春。聊添我,作风流二老,岁岁寻盟。
364 0 0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343 0 0
陈与义
草船借箭是千古流传的佳话,这篇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特别是将三国中几位重要人画得逼真传神,主角诸葛亮的智慧与肚量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还有周瑜的嫉贤妒能,鲁肃的老实巴交,曹操的疑神疑鬼,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不过这样经久不衰的典故往往引来更多的关注,有人提出借箭不足十万支的话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故事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十万支箭三天交清,否则治罪,但如果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大雾飘散,曹军箭少,也很有可能是诸葛亮白忙一场,最后让周瑜抓住把柄。 其实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我们常批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那么拘泥于借箭够不够十万支,也有分不清主流与支流之嫌了。 故事要体现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这一做法就是文章的重点,仅凭这一项就足以让众人心服口服。假设诸葛亮只借箭八万支,或者五万支,想必众人也会为他的机敏大胆所征服,还有人会给他治罪吗?周瑜必定是甘拜下风,自叹不如,毕竟想不出如此计策的周瑜是没有脸面为箭的数量说三道四的。 因此,作为比周瑜还不如的我们,是不应该为足不足十万支争得面红耳赤。我们看到的是草船借箭,而不是十万支。 哲学的辩证法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说,我们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已经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古人和今人一样有理由抓住事物的本质,唐朝时有一位白袍将军薛仁贵,用兵如神,为唐王朝攻取辽东,大唐天子笑逐颜开:“我不喜欢得辽东,喜欢得将军。”拥有一位用兵如神的将才,何愁天下不定。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锐利的目光和敏捷的身手,抓住问题的重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数学题,什么X啦Y啦,都只是一只逃窜的狐狸,你只要抓住它,就完成了一次打猎。”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狐狸。要做一名合格的猎人就不应该被路边的风景所吸引,也不要被拦路的荆棘吓住,更不能因为一些小利益而放弃了大原则。 当我们学会抓住根本,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离成功也不远了,到那时,十万支箭,八万支箭,有什么区别呢?因为我们懂得了草船借箭的智慧。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标题的书写与文章表达浑然一体,在论证的思路上条分缕析,从文本的分析逐渐过渡到理论的阐述,并融到现实性的思考中。分析�D阐述�D思考,形成一种特有的文脉,全文思维灵动缜密,是一篇难得的文章。
355 0 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465 0 0
辛弃疾
迢迢此恨杳无涯,楚泽嵩丘千里赊。歧路别时惊一叶, 云林归处忆三花。秋天苍翠寒飞雁,古堞萧条晚噪鸦。 他日山中逢胜事,桃源洞里几人家。
437 0 0
刘长卿
高谈有伴还成薮,沉醉无期即是乡。已恨流莺欺谢客, 更将浮蚁与刘郎。檐前柳色分张绿,窗外花枝借助香。 所恨玳筵红烛夜,草玄寥落近回塘。
491 0 0
温庭筠
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落构垂云雨,荒阶蔓草茅。 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坐接春杯气,心伤艳蕊梢。 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莫问东流水,生涯未即抛。
杜甫
苍苍松竹晚,一径入荒祠。古树风吹马,虚廊日照旗。 烟煤朝奠处,风雨夜归时。寂寞东湖客,空看蒋帝碑。
441 0 0
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绿遮仙尉宅, 落霞红衬贾人船。霏霏阁上千山雨,嘒嘒云中万树蝉。 怪得地多章句客,庾家楼在斗牛边。
韦庄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