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西湖去,移棹晓折芙蓉。算才是,称心红。染不尽薰风。千桃过眼春如梦,还认锦叠云重。弄晚色,旧香中。旋撑入深丛。 从容。情犹赋、冰车健笔,人未老、南屏翠峰。转河影、浮槎信早,素妃叫、海月归来,太液池东。红衣卸了,结子成莲,天劲秋浓。
326 0 0
吴文英
晴日春态深,寄游恣所适。 ——皎然 宁妨花木乱,转学心耳寂。 ——崔子向 取性怜鹤高,谋闲任山僻。 ——皎然 倚舷息空曲,舍履行浅碛。 ——崔子向 渚箬入里逢,野梅到村摘。 ——皎然 碑残飞雉岭,井翳潜龙宅。 ——崔子向 坏寺邻寿陵,古坛留劫石。 ——皎然 穿阶笋节露,拂瓦松梢碧。 ——崔子向 天界细云还,墙阴杂英积。 ——皎然 悬灯寄前焰,遥月升圆魄。 ——崔子向 何意清夜期,坐为高峰隔。 ——皎然 茗园可交袂,藤涧好停锡。 ——崔子向 微雨听湿巾,迸流从点席。 ——皎然 戏猿隔枝透,惊鹿逢人踯。 ——崔子向 睹物赏已奇,感时思弥极。 ——皎然 芳菲如驰箭,望望共君惜。 ——崔子向
454 0 0
皎然
相逢未几还相别,此恨难同。细雨蒙蒙。一片离愁醉眼中。 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托双凫作信鸿。
410 0 0
李之仪
愤愤呕谗书,无人诵子虚。伤心天祐末,搔首懿宗初。 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秋涛看足否,罗刹石边居。
492 0 0
齐己
宝蜡烧春夜影红。梅花枝傍锦薰笼。曲琼低卷瑞香风。 万里江山供燕几,一时宾主看谈锋。问君归计莫匆匆。
327 0 0
张孝祥
至境心为造化功,一枝青竹四弦风。 寥寥双耳更深后,如在缑山明月中。
贯休
人生能有几中秋。人自多愁。月又何愁。老娥今夜为谁羞。云意悠悠。雨意悠悠。 自怜踪迹等萍浮。去岁荆州。今岁渝州。可人谁与共斯楼。归去休休。睡去休休。
357 0 0
李曾伯
三十年前此布衣,鹿鸣西上虎符归。行时宾从过前寺, 到处松杉长旧围。野老竞遮官道拜,沙鸥遥避隼旟飞。 春风一宿琉璃地,自有泉声惬素机。
341 0 0
中华文学
九寺名卿才思雄,邀欢笔下与杯中。六街鼓绝尘埃息, 四座筵开语笑同。焰焰兰缸明狭室,丁丁玉漏发深宫。 即听鸡唱天门晓,吏事相牵西复东。
373 0 0
姚合
【南乡子】 眼约也应虚,昨夜归来凤枕孤。 且据如今情分里,相於。 只恐多时不似初。 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细字书。 更把此情重问得,何如。 共结因缘久远无。
366 0 0
晏几道
衰翁老大脚犹轻,行到净凉亭。近日方忧多雨,连朝且喜长晴。 谩寻欢笑,翠涛杯满,金缕歌清。况有兰朋竹友,柳词贺句争鸣。
335 0 0
吴潜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328 0 0
贺铸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1]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88 0 0
李商隐
拂拂春风生草际。新晴万景供游戏。鸥鹭飞来斜照里。金和翠。分明画出真山水。 遮个渔翁无愠喜。乾坤都在孤篷底。一曲高歌千古意。闲来睡。从教月到花汀外。
325 0 0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淞。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阙,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
332 0 0
姜夔
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征人塞耳马不行, 未到垄头闻水声。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胡兵夜回水旁住, 忆著来时磨剑处。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垄头树。
323 0 0
王建
这是一个青年的作者,以一个现代的活的青年为主角,描写他十年中的行动和思想的书。 旧的传统和新的思潮,纷纭于他的一身,爱和憎的纠缠,感情和理智的冲突,缠绵和决撒的迭代,欢欣和绝望的起伏,都逐着这“小小十年”而开展,以形成一部感伤的书,个人的书。但时代是现代,所以从旧家庭所希望的“上进”而渡到革命,从交通不大方便的小县而渡到“革命策源地”的广州,从本身的婚姻不自由而渡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但我没有发见其间的桥梁。 一个革命者,将——而且实在也已经(!)——为大众的幸福斗争,然而独独宽恕首先压迫自己的亲人,将枪口移向四面是敌,但又四不见敌的旧社会;一个革命者,将为人我争解放,然而当失去爱人的时候,却希望她自己负责,并且为了革命之故,不愿自己有一个情敌,——志愿愈大,希望愈高,可以致力之处就愈少,可以自解之处也愈多。——终于,则甚至闪出了惟本身目前的刹那间为惟一的现实一流的阴影。在这里,是屹然站着一个个人主义者,遥望着集团主义的大纛,但在“重上征途”〔2〕之前,我没有发见其间的桥梁。释迦牟尼〔3〕出世以后,割肉喂鹰,投身饲虎的是小乘,渺渺茫茫地说教的倒算是大乘,总是发达起来,我想,那机微就在此。 然而这书的生命,却正在这里。他描出了背着传统,又为世界思潮所激荡的一部分的青年的心,逐渐写来,并无遮瞒,也不装点,虽然间或有若干辩解,而这些辩解,却又正是脱去了自己的衣裳。至少,将为现在作一面明镜,为将来留一种记录,是无疑的罢。多少伟大的招牌,去年以来,在文摊上都挂过了,但不到一年,便以变相和无物,自己告发了全盘的欺骗,中国如果还会有文艺,当然先要以这样直说自己所本有的内容的著作,来打退骗局以后的空虚。因为文艺家至少是须有直抒己见的诚心和勇气的,倘不肯吐露本心,就更谈不到什么意识。 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渐向战场的一段,无论意识如何,总之,许多青年,从东江起,而上海,而武汉,而江西,为革命战斗了,其中的一部分,是抱着种种的希望,死在战场上,再看不见上面摆起来的是金交椅呢还是虎皮交椅。种种革命,便都是这样地进行,所以掉弄笔墨的,从实行者看来,究竟还是闲人之业。 这部书的成就,是由于曾经革命而没有死的青年。我想,活着,而又在看小说的人们,当有许多人发生同感。 技术,是未曾矫揉造作的。因为事情是按年叙述的,所以文章也倾泻而下,至使作者在《后记》里,不愿称之为小说〔4〕,但也自然是小说。我所感到累赘的只是说理之处过于多,校读时删节了一点,倘使反而损伤原作了,那便成了校者的责任。还有好像缺点而其实是优长之处,是语汇的不丰,新文学兴起以来,未忘积习而常用成语如我的和故意作怪而乱用谁也不懂的生语如创造社一流的文字,都使文艺和大众隔离,这部书却加以扫荡了,使读者可以更易于了解,然而从中作梗的还有许多新名词。 通读了这部书,已经在一月之前了,因为不得不写几句,便凭着现在所记得的写了这些字。我不是什么社的内定的“斗争”的“批评家”之一员,只能直说自己所愿意说的话。我极欣幸能绍介这真实的作品于中国,还渴望看见“重上征途”以后之作的新吐的光芒。 一九二九年七月二十八日,于上海,鲁迅记。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九年八月十五日上海《春潮月刊》第一卷第八期。 叶永蓁,浙江乐清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后为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小小十年》是他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一九二九年九月上海春潮书局出版。 〔2〕“重上征途”《小小十年》的最后一章。〔3〕释迦牟尼(Sakyamuni,约前565—前486)佛教创始人。相传是北天竺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二十九岁时出家修行,后“悟道成佛”。 〔4〕小说作者在《后记》中说:“写到这里,总算有好几万字了。但我也不知道究竟写了些什么。小说吗?不像!散文吗?不像!” #p#副标题#e#
318 0 0
鲁迅
卢龙已复两河平,烽火楼边处处耕。 何事书生走羸马,原州城下又添兵。
408 0 0
李涉
天宫高阁上何频,每上令人耳目新。前日晚登缘看雪, 今朝晴望为迎春。林莺何处吟筝柱,墙柳谁家晒麹尘。 可惜三川虚作主,风光不属白头人。
448 0 0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377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