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382 0 0
白居易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得剑乍如添健仆, 亡书久似失良朋。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390 0 0
司空图
霞霄上,有寿乡广袤无际。东极沧海,缥缈虚无,蓬莱弱水。风生屋浪,鼓楫扬C42F,不许凡人得至。甚幽邃。 试右望金枢外。西母楼阁,玉阙瑶池。万顷琉璃。双成倩巧,方朔诙谐。来往徜徉,霓裳飘摇宝砌。更希奇。
309 0 0
中华文学
蝉蜕遗虚白,蜺飞入上清。同人悲剑解,旧友觉衣轻。 黄鹄遥将举,斑麟俨未行。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 金格期初至,飙轮去不停。山摧武担石,天陨少微星。 弟子悲徐甲,门人泣蔡经。空闻留玉舄,犹在阜乡亭。 空宇留丹灶,层霞被羽衣。旧山闻鹿化,遗舄尚凫飞。 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想君旋下泪,方款里闾扉。
414 0 0
李德裕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谭献
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一老犹鸣日暮钟, 诸僧尚乞斋时饭。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331 0 0
杜甫
洛川汝海封畿接,履道集贤来往频。一复时程虽不远, 百馀步地更相亲。朱门陪宴多投辖,青眼留欢任吐茵。 闻道郡斋还有酒,花前月下对何人。
381 0 0
龟言市,蓍言水。
363 0 0
佚名
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细细轻裙全漏影, 离离薄扇讵障尘。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 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哢即娇人。撩乱垂丝昏柳陌, 参差浓叶暗桑津。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
319 0 0
壁垒壮西塞,形势古州来。九重庙算经远,边隙肯轻开。整顿金城千仞,遮护风寒数处,蛇豕敢当哉。惆怅倚长剑,扫未尽烟埃。 骑连营,桥列栅,木成排。老酋鱼釜视我,孰与障吾淮。横槊冲围四出,北府牢之何勇,新进喜多才。老子可归矣,击坏乐春台。
348 0 0
李曾伯
晚烟斜日思悠悠。西北有高楼。十分准拟明月,还似去年游。 飞玉斝,卷琼钩。唤新愁。姮娥贪共,暮雨朝云,忘了中秋。
419 0 0
张孝祥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388 0 0
柳永
【红叶】 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 曾供写秋怨,流出上阳宫。
433 0 0
高启
惆怅秦淮路。慨当年、商女谁家,几多年数。死去方知亡国恨,尚激起、浪花如语,应不危攥又谁省、此时情绪。云盖拥,翠阴午。 汩罗无复灵均楚。到如今、荃蕙椒兰,尽成禾黍。疑是龙穿王气,遗恨六朝作古。□留与、浮歌载醑。天外长江浑不管,也无春无夏无晴雨。流岁月、滔滔去。
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351 0 0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37 0 0
孟浩然
【竹枝】 瞿塘峡口水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闲鸟一时啼。
360 0 0
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在梁有十五卷,《录》一卷。至隋佚二卷。唐世复出,而失其《录》。宋以来,乃仅存十卷。 郑樵《通志》所载卷数,与唐不异者,盖转录旧记,非由目见。王楙已尝辨之矣〔2〕。至于椠刻,宋元者未尝闻,明则有嘉靖乙酉黄省曾本,汪士贤《二十一名家集》〔3〕本,皆十卷。在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者,合为一卷,张燮所刻者又改为六卷,〔4〕盖皆从黄本出,而略正其误,并增逸文。张燮本更变乱次第,弥失其旧。惟程荣刻十卷本〔5〕,较多异文,所据似别一本,然大略仍与他本不甚远。清诸家藏书簿所记,又有明吴宽丛书堂钞本,谓源出宋椠,又经匏庵手校,故虽迻录,校文者亦为珍秘。予幸其书今在京师图书馆,乃亟写得之,更取黄本雠对,知二本根源实同,而互有讹夺。惟此所阙失,得由彼书补正,兼具二长,乃成较胜。旧校亦不知是否真出匏庵手?要之盖不止一人。先为墨校,增删最多,且常灭尽原文,至不可辨;所据又仅刻本,并取彼之讹夺,以改旧钞。后又有朱校二次,亦据刻本,凡先所幸免之字,辄复涂改,使悉从同。盖经朱墨三校,而旧钞之长,且泯绝矣。 今此校定,则排摈旧校,力存原文。其为浓墨所灭,不得已而从改本者,则曰:字从旧校,以著可疑。义得两通,而旧校辄改从刻本者,则曰:各本作某,以存其异。既以黄省曾,汪士贤,程荣,张溥,张燮五家刻本比勘讫,复取《三国志》注,《晋书》,《世说新语》注,《野客丛书》,胡克家翻宋尤袤本《文选》〔6〕李善注,及所著《考异》,宋本《文选》六臣注〔7〕,相传唐钞《文选集注》残本〔8〕,《乐府诗集》,《古诗纪》〔9〕,及陈禹谟刻本《北堂书钞》,胡缵宗本《艺文类聚》,锡山安国刻本《初学记》,鲍崇城刻本《太平御览》〔10〕等所引,著其同异。姚莹所编《乾坤正气集》〔11〕中,亦有中散文九卷,无所正定,亦不复道。而严可均《全三国文》,孙星衍《续古文苑》〔12〕所收,则间有勘正之字,因并录存,以备省览。若其集作如此,而刻本已改者,如“俧”为“愆”,“寤”为“悟”; 或刻本较此为长,如“遊”为“游”,“泰”为“太”,“慾”为“欲”,“樽”为“尊”,“殉”为“徇”,“饬”为“饰”,“闲”为“閒”,“蹔”为“暂”,“脩”为“修”,“壹”为“一”,“途”为“塗”,“返”为“反”,“捨”为“舍”,“弦”为“絃”;或此较刻本为长,如“饑”为“饥”,“陵”为“淩”,“熟”为“孰”,“玩”为“翫”,“災”为“灾”;或虽异文而俱得通,如“迺”与“乃”,“郄”与“吝”,“强”与“彊”,“于”与“於”,“无”“毋”与“無”,其数甚众,皆不复著,以省烦累。又审旧钞原亦不足十卷,其第一卷有阙叶,第二卷佚前,有人以《琴赋》足之。第三卷佚后,有人以《养生论》足之。第九卷当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下,而全佚,则分第六卷中之《自然好学论》等二篇为第七卷,改第七,第八两卷为八,九两卷,以为完书。黄,汪,程三家刻本皆如此,今亦不改。盖较王楙所见之缮写十卷本,卷数无异,而实佚其一卷及两半卷矣。原又有目录在前,然是校后续加,与黄本者相似。今据本文,别造一卷代之,并作《逸文考》,《著录考》各一卷附于末。恨学识荒陋,疏失盖多,亦第欲存留旧文,得稍流布焉尔。 中华民国十有三年六月十一日会稽序。 ※ ※ ※ 〔1〕本篇写于一九二四年六月十一日,原载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第九卷《嵇康集》。 〔2〕王楙(1151—1213)字勉夫,宋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著有《野客丛书》三十卷。关于王楙辨《通志》所载《嵇康集》卷数语,参看本书《〈嵇康集〉著录考》中《四库全书总目》条引文。 〔3〕汪士贤明代歙县(今属安徽)人。《二十一名家集》即《汉魏诸名家集》,一二三卷,刊行于明代万历年间,内有《嵇中散集》十卷。 〔4〕《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共一一八卷,内有《嵇中散集》一卷。张燮,字绍和,明代龙溪(今福建漳州)人。万历举人。刻有《七十二名家集》,内收《嵇中散集》六卷。 〔5〕程荣字伯仁,明代歙县人。刻有《嵇中散集》十卷。 〔6〕尤袤本《文选》刊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是现存《文选》最早的完整刻本。 〔7〕宋本《文选》六臣注《文选》除李善注本外,还有唐代开元时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合注本,世称“五臣注”。宋人将两本合刻,称《文选六臣注》。 〔8〕相传唐钞《文选集注》残本未题集注者名,与六臣注本略有异同。该书将《文选》析为一二○卷,已残缺。原藏日本金译文库,罗振玉借得十六卷,于一九一八年影印,收入《嘉草轩丛书》。 〔9〕《乐府诗集》诗歌总集,宋代郭茂倩编,一百卷。辑录汉魏至五代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魏末歌谣。《古诗纪》,原名《诗纪》,诗歌总集,明代冯惟讷编,一五六卷。辑录汉代至隋代诗,兼及古逸诗等。 〔10〕陈禹谟(1548—1618#p#副标题#e#
338 0 0
鲁迅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遨游向燕赵,结客过临淄。 山东诸侯国,迎送纷交驰。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深明戴家礼,颇学毛公诗。备知经济道,高卧陶唐时。 圣主诏天下,贤人不得遗。公吏奉纁组,安车去茅茨。 君王苍龙阙,九门十二逵。群公朝谒罢,冠剑下丹墀。 野鹤终踉跄,威凤徒参差。或问理人术,但致还山词。 天书降北阙,赐帛归东菑。都门谢亲故,行路日逶迟。 孤帆万里外,淼漫将何之。江天海陵郡,云日淮南祠。 杳冥沧洲上,荡漭无人知。纬萧或卖药,出处安能期。
350 0 0
王维
驿路崎岖泥雪寒,欲登篮舆一长叹。风光不见桃花骑, 尘土空留杏叶鞍。丧乘独归殊不易,脱骖相赠岂为难。 并州好马应无数,不怕旌旄试觅看。
45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