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分享 /

更多评论

推荐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①

——三月二日在左翼作家联盟②成立大会讲 有许多事情,有人在先已经讲得很详细了,我不必再说。我以为在现在,“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为什么呢?第一,倘若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激烈,“左”,都是容易办到的;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撞碎了。关在房子里,最容易高谈彻底的主义,然而也最容易“右倾”。西洋的叫做“Salon的社会主义者”,便是指这而言。“Salon”是客厅的意思,坐在客厅里谈谈社会主义,高雅得很,漂亮得很,然而并不想到实行的。这种社会主义者,毫不足靠。并且在现在,不带点广义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的作家或艺术家,就是说工农大众应该做奴隶,应该被虐杀,被剥削的这样的作家或艺术家,是差不多没有了,除非墨索里尼③,但墨索里尼并没有写过文艺作品。(当然,这样的作家,也还不能说完全没有,例如中国的新月派诸文学家,以及所说的墨索里尼所宠爱的邓南遮④便是。) 第二,倘不明白革命的实际情形,也容易变成“右翼”。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像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像的那般浪漫;革命当然有破坏,然而更需要建设,破坏是痛快的,但建设却是麻烦的事。所以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听说俄国的诗人叶遂宁,当初也非常欢迎十月革命,当时他叫道,“万岁,天上和地上的革命!”又说“我是一个布尔塞维克了!”然而一到革命后,实际上的情形,完全不是他所想像的那么一回事,终于失望,颓废。叶遂宁后来是自杀了的,听说这失望是他的自杀的原因之一。⑤又如毕力涅克和爱伦堡⑥,也都是例子。在我们辛亥革命时也有同样的例,那时有许多文人,例如属于“南社”⑦的人们,开初大抵是很革命的,但他们抱着一种幻想,以为只要将满洲人赶出去,便一切都恢复了“汉官威仪”,人们都穿大袖的衣服,峨冠博带,大步地在街上走。谁知赶走满清皇帝以后,民国成立,情形却全不同,所以他们便失望,以后有些人甚至成为新的运动的反动者。但是,我们如果不明白革命的实际情形,也容易和他们一样的。 还有,以为诗人或文学家高于一切人,他底工作比一切工作都高贵,也是不正确的观念。举例说,从前海涅⑧以为诗人最高贵,而上帝最公平,诗人在死后,便到上帝那里去,围着上帝坐着,上帝请他吃糖果。在现在,上帝请吃糖果的事,是当然无人相信的了,但以为诗人或文学家,现在为劳动大众革命,将来革命成功,劳动阶级一定从丰报酬,特别优待,请他坐特等车,吃特等饭,或者劳动者捧着牛油面包来献他,说:“我们的诗人,请用吧!”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实际上决不会有这种事,恐怕那时比现在还要苦,不但没有牛油面包,连黑面包都没有也说不定,俄国革命后一二年的情形便是例子。如果不明白这情形,也容易变成“右翼”。事实上,劳动者大众,只要不是梁实秋所说“有出息”者,也决不会特别看重知识阶级者的,如我所译的《溃灭》中的美谛克(知识阶级出身),反而常被矿工等所嘲笑。不待说,知识阶级有知识阶级的事要做,不应特别看轻,然而劳动阶级决无特别例外地优待诗人或文学家的义务。 现在,我说一说我们今后应注意的几点。 第一,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旧社会的根柢原是非常坚固的,新运动非有更大的力不能动摇它什么。并且旧社会还有它使新势力妥协的好办法,但它自己是决不妥协的。在中国也有过许多新的运动了,却每次都是新的敌不过旧的,那原因大抵是在新的一面没有坚决的广大的目的,要求很小,容易满足。譬如白话文运动,当初旧社会是死力抵抗的,但不久便容许白话文底存在,给它一点可怜地位,在报纸的角头等地方可以看见用白话写的文章了,这是因为在旧社会看来,新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并不可怕,所以就让它存在,而新的一面也就满足,以为白话文已得到存在权了。又如一二年来的无产文学运动,也差不多一样,旧社会也容许无产文学,因为无产文学并不厉害,反而他们也来弄无产文学,拿去做装饰,仿佛在客厅里放着许多古董磁器以外,放一个工人用的粗碗,也很别致;而无产文学者呢,他已经在文坛上有个小地位,稿子已经卖得出去了,不必再斗争,批评家也唱着凯旋歌:“无产文学胜利!”但除了个人的胜利,即以无产文学而论,究竟胜利了多少?况且无产文学,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底一翼,它跟着无产阶级的社会的势力的成长而成长,在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很低的时候,无产文学的文坛地位反而很高,这只是证明无产文学者离开了无产阶级,回到旧社会去罢了。 第二,我以为战线应该扩大。在前年和去年,文学上的战争是有的,但那范围实在太小,一切旧文学旧思想都不为新派的人所注意,反而弄成了在一角里新文学者和新文学者的斗争,旧派的人倒能够闲舒地在旁边观战。 第三,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因为现在人手实在太少了,譬如#p#副标题#e#

 345   0  0

鲁迅

200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失分警示:有句话常挂嘴边_1000字

  常挂在嘴边的话,应该是能时时刻刻都在激励我们的话吧。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会对自己说不同的勉励自己的话……  在我迷茫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的人,大都是人生的匆匆过客。”年轻蓬勃的我们,都想在自己的人生中有一番大的作为,我们都不想被平凡的人生所埋没。所以,我的人生要有目标!  在我骄傲自满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更何况是依然少不更事的我呢。  当我愤怒之极的时候,我会选择忍耐。因为,忍,并不意味着僵硬地忍受痛苦,它的真正含义是去化解痛苦,从而将其转化为快乐,就像天空那样将风雨化为彩虹。  当我失望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人生的价值需要不断地磨炼。  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5美元,若将它制成马蹄,它就值11美元,若将它制成钢针,它就值350美元,若将它制成表的摆针,它竟会值25万美元!是的,若想要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得更大,我们自己就要经历更多的磨炼。  面对人生的成败时,我会对自己说:“成,如朗月照花,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  虽然我年纪还小,但当我在以后面对人生的荣辱时,我会对自己说:“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这一句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时时激励着我,督促着我,将我的人生勾划出一道绚丽的色彩。这些话,要常挂在嘴边,永远不会忘记。  名师点评  内容基本符合题意,语言表达也清楚无误。首尾的扣合衔接自然,段落层次安排比较均匀。但不足有三:  其一:中心语言散乱,考生从迷茫、骄傲、愤怒、失望、面对人生的成败和荣辱六个方面进行分析,用的都是一些励志的语录,并且游离于题目内涵要求之外。没有突出某句话“常挂在嘴边”这一内容。  其二:内容上为了体现“丰富”,生拉硬扯地写了些与上下文不连贯的内容,如在谈到面对失望和面对人生的成败时,在其中间生硬地塞进有关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显然与前后内容不一致。  其三:词句华丽,但空洞,没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来谈对某句常挂在嘴边的话的深层理解,而只是游于表面,而且论述乏力苍白,既缺少有说服力的论据,又没有强化升华的高潮,致使本文中心不明确。

 328   0  0

小文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走出“规则”_900字

  幽谷,我的所爱。我最喜欢在无人的季节,独自踏上这无人的小径,不是欲扮陶渊明的隐士之风。也不为追求“踏雪寻梅”的浪漫抑或“独钓寒江雪”的超脱。只因想走出那个由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制定的规则,在自然之灵中得以陶冶,找回那迷失在都市混乱之中的真我。  静静的深潭,恰似一位身藏不露的隐士,倒映着夕阳一抹淡淡的余辉。坐在潭边大石上,竟发现鱼儿一群群聚拢过来,自在地向我摆尾致意。我惊异了,蓦然想到钓鱼池中的鱼儿,它们不是生命,只是玩偶,它们具备决定命运的权力。而潭中的游鱼,平静而无忧地生活,它们并非得到神灵的护佑,而只是生活在自然的最平常的规则中……  痴痴想着,竟至于伤感,看见水中映出我真情流露的面庞和泪拢的又眸,我知道此时的我可以尽情地渲泄。自然的规则中,万物本是互相融合、互相感动的。我们可以感动周围的人和事,而周围的山川草木、虫鱼飞鸟亦可感动我们,而达到“独怆然而涕下”的境界。而出了这幽谷,步入天天面对的社会,在人类的规则下,男人要觥筹交错地寒暄,女人要极尽妩媚地微笑,每个人活的刻板、生硬,原本因力图完美而导致丧失本色的人类,再也无法感知自然的清纯与生活的细腻甜美。  对着旷野,对着深潭,感受着自然的抚慰,回到这正常的规则中,我才觉得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清新而洒脱。对苍天诉说我心中的压抑,而苍天却许我一个会心的微笑并告诉我:“放下那些自私的规则,或许,你会发现自然的规则同样适于你们人类。”是啊,人类从出生之日起便觉得自己是世界的宠儿,可以完全不守规则,任意改造社会。诚然,这种心理造就了一个所谓文明世界,然而随着历史的步步推移,自我的固定作法渐成了人类自创的规则,这个规则有益于发展的内容固然不少,但自私的成份也渐渐筑起了人类与自然的一道屏壁,阻断了主宰世间的规律与我们规则的互通,于是这自创的规则逐渐沦为唯心和扭曲,致使很多人迷失了本性。  或许,人们该反思下了,或者像我一样走规则,走入自然的怀抱,理一理生活的得失,反醒一下自己的自私与狭隘。找回那些原本也适于我门的自然规律。  走出幽谷,我奇怪地问住在这儿的老人,为什么不围起水潭收门票。老人一安静地说:“门票是人类的规则,而自然却希望无私地敞开双臂拥抱她的每个儿女,她不需要也不愿意要门票。”  是的,自然母亲广博而宽客,她仍在苦苦守候,迷途的她的最聪明的孩子,走出自定的小规则,回归,和谐而美好地谱写真实的文明而满载的生活……

 382   0  0

小文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京东e卡回收  |   台词网  |   Quickq下载  |   NBA直播  |   威而鋼哪裡買  |   json格式化  |   挂机方案计划  |   极客123  |   33blog  |   职校招生  |   百科平台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