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445 0 0
欧阳修
啸终万籁起,吹去当溪云。环屿或明昧,远峰尚氛氲。 雨新翠叶发,夜早玄象分。金涧流不尽,入山深更闻。
334 0 0
严维
【赠王桂阳】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1] 。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2] 。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3] 。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4] 。
473 0 0
吴均
青草开时已过船。锦鳞跃处浪痕圆。竹叶酒,柳花毡。有意沙鸥伴我眠。
305 0 0
中华文学
良匠用材为塔了,神光寺更得高名。风云会处千寻出, 日月中时八面明。海水旋流倭国野,天文方戴福州城。 相轮顶上望浮世,尘里人心应总平。
421 0 0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跳枝窜叶树木中, 抢翔瞥捩雌随雄。毛衣惨黑自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唯愿巢深丛。穿皮啄朽觜欲秃, 苦饥始得食一虫。谁言养雏不自哺,此语亦足为愚蒙。 声音咽哕若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口干垂血转迫促, 似欲上诉于苍穹。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遗风。 乃知变化不可穷,岂知昔日居深宫,嫔妃左右如花红。
405 0 0
司空曙
海亭秋日望,委曲见江山。染翰聊题壁,倾壶一解颜。 歌逢彭泽令,归赏故园间。予亦将琴史,栖迟共取闲。
315 0 0
孟浩然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332 0 0
杜甫
忽闻扣户醉吟声,不觉停杯倒屣迎。 共放诗狂同酒癖,与君别是一亲情。
434 0 0
白居易
试发清秋兴,因为吴会吟。碧云敛海色,流水折江心。 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
312 0 0
李白
【喜迁莺】 晓光催角。 听宿鸟未惊, 邻鸡先觉。 迤逦烟村, 马嘶人起, 残月尚穿林薄。 泪痕带霜微凝, 酒力冲寒犹弱。 叹倦客、 悄不禁重染, 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 心事万重, 难觅孤鸿托。 翠幌娇深, 曲屏香暖, 争念岁寒飘泊。 怨月恨花烦恼, 不是不曾经著。 这情味, 望一成消减, 新来还恶。
350 0 0
刘一让
敛晴烟。桂花如水轻寒。宴中秋、朋簪来会,满筵绿鬓朱颜。罄尊罍、兴吞海量,妙歌吹、声彻云端。独念衰残,强陪欢笑,恍然感旧觉悲酸。功名志,黄粱晓梦,老去奈何天。休追悔,天应教人,赢取身闲。 想姮娥、情都如旧,也须知我贪欢。奈潘鬓、霜蓬渐满,况沈腰、革带频宽。月有重圆,人谁长健,一回相见一回难。王夫子,看君风度,何不早弹冠。莫学我,年年对月,扶病江干。
367 0 0
张纲
姑苏城畔千年木,刻作夫差庙里神。 冠盖寂寥尘满室,不知箫鼓乐何人。
347 0 0
陈羽
斯人气尚雄,江流自千古。 碧血几春花,零泪一抔土。 不闻叱咤声,但听呜咽水。 夜夜空江头,似有蛟龙起。
376 0 0
李大钊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409 0 0
李益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佚名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354 0 0
吴伟业
徒览儒书不学兵,彦和虚得不廉名。 四郊多垒犹相罪,国破将何谢太清。
394 0 0
残照玉梁巅,峨峨远棹前。古来传胜异,人去学神仙。 白鹿老碧壑,黄猿啼紫烟。谁心共无事,局上度流年。
399 0 0
齐己
【黄钟·人月圆】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1] 画屏云嶂,池塘春草,[2]无限销魂。[3] 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 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383 0 0
倪瓒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