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 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任其忧者?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违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400 0 0
王守仁
相庭贻庆远,才子拜郎初。起草徯仙阁,焚香卧直庐。 更深河欲断,节劲柳偏疏。气耿凌云笔,心摇待漏车。 叨荣厕俦侣,省己恧空虚。徒斐阳春和,难参丽曲馀。
320 0 0
宋之问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512 0 0
韩偓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468 0 0
黄大临
雪浪银涛大江迥,举目玻璃万顷,天际水云平。浩浩澄澄,越感的人孤另。一叶片帆轻,直赶到金山不见影。 【喜迁莺】见楼台掩映,彻云霄金璧层层。那能,上方幽径,我则见宝殿紫气生,真胜境。蓦闻的幽香缥缈,则不见可喜娉婷。 【出队子】心中溪幸,意痴痴,愁转增。猛然见梵王宫得悟的老禅僧,何处也金斗郡无心苏小卿,空闪下临川县多情双县令。 【刮地风】我这里叉手躬身将礼数迎,请禅师细说叮咛。他道有一个女娉婷,寺里闲踢蹬。他生的袅袅婷婷,阁不住的雨泪盈盈。愁凄凄有如痴挣,闷恹恹染成疾病,蘸霜毫回廊下壁上题名。猛抬头恰定睛,正是俺可意多情,走龙蛇字体儿堪人敬,他诉衷肠表志诚。 【四门子】他道,狠毒娘硬接了冯魁的定,揣与我个恶罪名。当初实意儿守,真心儿等,恰便似竹林寺有影不见形。实意儿守,真心儿等,他可便如何折证。 【古水仙子】他、他、他,觑绝罢两泪倾,便有那九江水如何洗得清?当初指雁为羹,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我、我、我,暗暗的仔细评论,俏苏卿摔碎粉面筝,村冯魁硬对菱花镜,则俺狠毒娘有甚前程! 【者刺古】占天边月共星,同坐同行。对神前说誓盟,言死言生。香焚在宝鼎,酒斟在玉觥。越越的人孤另,分开燕莺。 【神仗儿】唤梢公忙答应,休要意挣!谁敢道是半霎消停,直赶到豫章城! 【节节高】碧天云净,绿波风定。银蟾皎洁,猛然见俺多情薄幸。俺两个附耳言,低声语,携手行,呀!下水船如何觅影? 【尾声】说与你个冯魁耐心听:俺两个喜孜孜俏语低声,你在那蓝桥下细寻思谩谩等。
394 0 0
宋方壶
《唐书》《艺文志》:《范子计然》十五卷,范蠡问,计然答。列农家。马总《意林》〔2〕:《范子》十二卷,注云,并是阴阳历数也。《汉书》《艺文志》有《范蠡》二篇,在兵权家,非一书。《隋志》亦不载计然。然贾思勰《齐民要术》〔3〕已引其说,则出于后魏以前,虽非蠡作,要为秦汉时故书,《隋志》盖偶失之。计然者,徐广《史记音义》云范蠡师也,名研〔4〕。颜师古《汉书》注云:一号计研,其书有《万物录》,著五方所出,皆直述之。事见《皇览》及《中经簿》。又《吴越春秋》及《越绝》并作计倪。此则倪,研及然声皆相近,实一人耳。 〔5〕案本书言计然以越王鸟喙,不可同利,未尝仕越〔6〕。而《越绝》记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吴越春秋》又在八大夫之列,出处画然不同。意计然,计倪自为两人,未可以音近合之。又郑樵《通志》《氏族略》引《范蠡传》:蠡师事计然。姓宰氏,字文子。 〔7〕章宗源〔8〕以辛为宰氏之误。《汉志》农家有《宰氏》十七篇,或即此,然不能详。审谛逸文,有论“天道”及“九宫”“九田”,亦时著蠡问者,与马总所载《范子》合;又有言庶物所出及价直者,与师古所谓《万物录》合。盖《唐志》著录合此二分,故有十五篇,而马总,颜罶各举一分,所述遂见殊异,实为一书。今别其论阴阳记方物者为上下卷,计倪《内经》〔9〕亦先阴阳后货物,殆计然之书例本如此,而二人相栶,亦自汉已然,故《越绝》即计〔10〕以计然为计倪之说矣。 ※ ※ ※ 〔1〕本篇据手稿编入,写作时间未详。原无标点。 《范子计然》,鲁迅辑本两卷,据《史记》、《后汉书》、《艺文类聚》、《大观本草》等二十种古籍校录而成,共一二一则。未印行。 〔2〕马总(?—823)字会元(一作元会),唐代扶风(今陕西岐山)人。官至户部尚书。《意林》,周秦以来诸家著作杂录,今本五卷,共收七十一家。 〔3〕贾思勰后魏齐郡益都(今属山东)人,官高阳太守。《齐民要术》,古农书,十卷。卷三、卷四引有《范子计然》论“五谷”和介绍“蜀椒”的文字。 〔4〕徐广(352—425)字野民,东晋东莞姑幕(今江苏常州)人,官至中散大夫。《史记音义》,《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二卷,新、旧《唐志》著录十三卷,已佚。《史记·货殖列传》南朝宋裴骃《集解》:“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故谚曰‘研、桑心筭’。” 〔5〕颜师古(581—645)名罶,唐代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官中书侍郎、弘文馆学士,以注《汉书》著名。他在《汉书·货殖传》的注文中说:“计然一号计研,故《宾戏》曰‘研、桑心计于无垠’,即谓此耳。计然者,濮上人也,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尝游南越,范蠡卑身事之。其书则有《万物录》,著五方所出,皆直述之。 事见《皇览》及晋《中经簿》。又《吴越春秋》及《越绝书》并作计倪。 此则倪、研及然声皆相近,实一人耳。”《皇览》,类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一二○卷,亡。《中经簿》,目录书,晋代荀勖撰,《隋志》著录十四卷,今存清代王仁俊辑本一卷。《吴越春秋》,史书,汉代赵晔著,现存十卷。该书卷六《勾践伐吴外传》载,“冬十月,越王乃请八大夫”问战,而实际列举的越国大夫仅计倪等七人。《越绝书》,史书,汉代袁康撰,十五卷。该书卷九《越绝外传·计倪第十一》:“昔者越王勾践近侵于强吴,……乃胁诸臣与之盟:‘吾欲伐吴,奈何有功?’群臣默然无对。王曰:‘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何大夫易见而难使也?’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举首而起,曰:‘殆哉,非大夫易见难使,是大王不能使臣也。’”〔6〕计然以越王鸟喙鲁迅辑本《范子计然》卷上:“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乘偏舟于江湖。” 引自《意林》、《后汉书·隗嚣传》注等。 〔7〕郑樵(1103—1162)字渔仲,莆田(今属福建)人,宋代史学家。《通志》,史书,二百卷,包括自上古至隋的本纪、世家、年谱、列传和记载上古至唐宋文献资料的二十略。《氏族略》为二十略之一,记述氏族演变情况,其中说:“宰氏氏《范蠡传》云,范蠡师计然,姓宰氏,字文子,葵丘濮上人。”又“辛氏……计然,本辛氏,改为计氏。” 〔8〕章宗源(约1751—1800)字逢之,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年间举人。著有《隋书经籍志考证》等。 〔9〕计倪《内经》记载越王勾践为策划伐吴而召见计倪的问答之词,见《越绝书》卷四。 〔10〕此“计”字疑为衍文。 #p#副标题#e#
338 0 0
鲁迅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412 0 0
阎选
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 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 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 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 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 早岁从旅游,颇谙时俗意。中年忝班列,备见朝廷事。 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况余方且介,举动多忤累。 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 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蟠木用难施,浮云心易遂。 悠悠身与世,从此两相弃。
417 0 0
白居易
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男儿得路即荣名, 邂逅失途成不调。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 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一生不爱嘱人事, 嘱即直须为生死。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因知世事皆如此, 却向东溪卧白云。
404 0 0
孟郊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411 0 0
杜牧
紫垣宿清夜,蔼蔼复沈沈。圆月衡汉净,好风松涤深。 轩窗韵虚籁,兰雪怀幽音。珠露销暑气,玉徽结遐心。 盛才本殊伦,雅诰方在今。伫见舒彩翮,翻飞归凤林。
权德舆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 一声弹指浑无语。 梁燕自只归, 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 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 透寒金缕鞋。
367 0 0
纳兰性德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民将筑台于夏氏。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嫔姓矣乎?陈,我大姬之后也。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居大国之 ,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 六年,单子如楚。八年,陈侯杀于夏氏。九年,楚子入陈。
517 0 0
佚名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368 0 0
中华文学
一望清溪。两堤翠荫,半纸新诗。凉满衣裳,香生笔砚,风动窗扉。 月明撑过船儿。载龙玉、双娥对吹。竹外山亭,花边水槛,不醉休归。
329 0 0
乱蓬为鬓布为巾,晓蹋寒山自负薪。 一种钱唐江畔女,著红骑马是何人。
421 0 0
唱彻阳关调。伴行人、梅拂征鞍,晓霜寒峭。金甲雕戈开玉帐,尊俎风流谈笑。看策马、从容江表。自是药阶苔砌客,卷经纶、且泛芙蓉沼。襟量阔,江面小。 允文事业从容了。要岷峨人物,後先相照。见说君王曾有间,似此人才多少。便咫尺、云霄清要。四世三公毡复旧,况蜀珍、先已登廊庙。但侧耳,听新诏。
307 0 0
尤红殢翠。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解严妆巧笑,取次言谈成娇媚。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 情渐美。算好把、夕雨朝云相继,便是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等恁时、等著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
316 0 0
柳永
自尔归仙后,经秋又过春。白云寻不得,紫府去无因。 此地空明月,何山伴羽人。终期华表上,重见令威身。
373 0 0
半壳含黄,双螯擘紫,风流浑是芦花。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玉质金相如许,怎消受、明月寒沙。橙香也,不闲左手,除是付诗家。 草泥,行郭索,横戈曾怒,张翰浮夸。笑鲈鱼虽好,风味争些。醉嚼霜前松雪,江湖梦、不枉归槎。停杯问,余其负腹,是腹负余耶。
336 0 0
方岳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