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信 鲁迅先生: 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康缪尼斯脱〔2〕不采取退兵政策以预备再起,而乃转向军事投机。他们放弃了城市工作,命令党员在革命退潮后到处暴动,想在农民基础上制造Reds以打平天下。七八年来,几十万勇敢有为的青年,被这种政策所牺牲掉,使现在民族运动高涨之时,城市民众失掉革命的领袖,并把下次革命推远到难期的将来。 现在Reds打天下的运动失败了。中国康缪尼斯脱又盲目地接受了莫斯科官僚的命令,转向所谓“新政策”。他们一反过去的行为,放弃阶级的立场,改换面目,发宣言,派代表交涉,要求与官僚,政客,军阀,甚而与民众的刽子手“联合战线”。藏匿了自己的旗帜,模糊了民众的认识,使民众认为官僚,政客,刽子手,都是民族革命者,都能抗日,其结果必然是把革命民众送交刽子手们,使再遭一次屠杀。史太林党的这种无耻背叛行为,使中国革命者都感到羞耻。 现在上海的一般自由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无不欢迎史太林党的这“新政策”。这是无足怪的。莫斯科的传统威信,中国Reds的流血史迹与现存力量——还有比这更值得利用的东西吗?可是史太林党的“新政策”越受欢迎,中国革命便越遭毒害。 我们这个团体,自一九三○年后,在百般困苦的环境中,为我们的主张作不懈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即反对史太林派的盲动政策,而提出“革命的民主斗争”的道路。我们认为大革命既然失败了,一切只有再从头做起。我们不断地团结革命干部,研究革命理论,接受失败的教训,教育革命工人,期望在这反革命的艰苦时期,为下次革命打下坚固的基础。几年来的各种事变证明我们的政治路线与工作方法是正确的。我们反对史太林党的机会主义,盲动主义的政策与官僚党制,现在我们又坚决打击这叛背的“新政策”。但恰因为此,我们现在受到各投机分子与党官僚们的嫉视。这是幸呢,还是不幸? 先生的学识文章与品格,是我十余年来所景仰的,在许多有思想的人都沉溺到个人主义的坑中时,先生独能本自己的见解奋斗不息!我们的政治意见,如能得到先生的批评,私心将引为光荣。现在送上近期刊物数份,敬乞收阅。如蒙赐复,请留存×处,三日之内当来领取。顺颂健康!陈××六月三日。 二回信 陈先生: 先生的来信及惠寄的《斗争》《火花》等刊物,我都收到了。 总括先生来信的意思,大概有两点,一是骂史太林先生们是官僚,再一是斥毛泽东先生们的“各派联合一致抗日”的主张为出卖革命。 这很使我“糊涂”起来了,因为史太林先生们的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在世界上的任何方面的成功,不就说明了托洛斯基〔3〕先生的被逐,飘泊,潦倒,以致“不得不”用敌人金钱的晚景的可怜么?现在的流浪,当与革命前西伯利亚的当年风味不同,因为那时怕连送一片面包的人也没有;但心境又当不同,这却因了现在苏联的成功。事实胜于雄辩,竟不料现在就来了如此无情面的讽刺的。其次,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则这高超仍不免要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去。因为你们高超的理论为日本所欢迎,我看了你们印出的很整齐的刊物,就不禁为你们捏一把汗,在大众面前,倘若有人造一个攻击你们的谣,说日本人出钱叫你们办报,你们能够洗刷得很清楚么?这决不是因为从前你们中曾有人跟着别人骂过我拿卢布,现在就来这一手以报复。不是的,我还不至于这样下流,因为我不相信你们会下作到拿日本人钱来出报攻击毛泽东先生们的一致抗日论。你们决不会的。我只要敬告你们一声,你们的高超的理论,将不受中国大众所欢迎,你们的所为有背于中国人现在为人的道德。我要对你们讲的话,就仅仅这一点。 最后,我倒感到一点不舒服,就是你们忽然寄信寄书给我,不是没有原因的。那就因为我的某几个“战友”曾指我是什么什么的原故。但我,即使怎样不行,自觉和你们总是相离很远的罢。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要请你原谅,因为三日之期已过,你未必会再到那里去取,这信就公开作答了。即颂大安。 鲁迅。六月九日。 (这信由先生口授,OV〔4〕笔写。) CC 〔1〕本篇最初同时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七月的《文学丛报》月刊第四期和《现实文学》月刊第一期。 来信的“陈××”,原署名“陈仲山”,本名陈其昌,据一些托派分子的回忆录,当时他是一个托派组织临时中央委员会的委员。〔2〕康缪尼斯脱英语Communist(共产党人)的音译。下文的Reds,英语“赤色分子”的意思,这里指红军。〔3〕托洛斯基(UFGLMM,1879—1940)通译托洛茨基T缒瓴渭庸?砉?锩*运动,十月革命中和苏俄初期曾参加领导机关。一九二七年因#p#副标题#e#
312 0 0
鲁迅
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 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
311 0 0
杜甫
南院今秋游宴少,西坊近日往来频。 假如宰相池亭好,作客何如作主人。
390 0 0
白居易
贪生只爱眼前珍,不觉风光度岁频。 昨日见来骑竹马,今朝早是有年人。
466 0 0
卢肇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404 0 0
郑文宝
问仙娥何处称觞?帕递香罗,寿祝张郎。整整杯盘,低低歌舞,淡淡韶光。想无愧乾坤俯仰,且随缘诗酒徜徉,乐意何长。人醉西池,月上东墙。 过今朝三月初三,昨夜长庚,书幌光含。狂客追欢,歌姬索笑,余子醺酣。且莫说莺儿,试听他燕子喃南,此乐何堪!多君畅饮,容我高谈。
393 0 0
舒頔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51 0 0
秦观
征虏亭边月,鸡鸣伴客行。可怜何水部,今事谢宣城。 风物聊供赏,班资莫系情。同心不同载,留滞为浮名。
403 0 0
中华文学
似玉仙人,三载相见,西湖清客。撷不碎、一团和气,只伊消得。雪里水中霜态度,腊前冬后春消息。看帘垂、清昼一张琴,中间著。 寒谷里,轻回脚。魁手段,堪描摸。唤东风吹上,兰台芸阁。只怕傅岩香不断,摩挲商鼎羹频作。管一番滋味一番新,今如昨。
293 0 0
徐元杰
炼尽少年成白首,忆初相识到今朝。昔饶春桂长先折, 今伴寒松取后凋。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 声华宠命人皆得,若个如君历七朝。
376 0 0
露湿青芜时欲晚,水流黄叶意无穷。 节近重阳念归否,眼前篱菊带秋风。
365 0 0
皇甫冉
一阕离歌,满尊红泪,解携十里长亭。木兰归棹,犹倚采苹汀。鸦噪黄陵庙掩,因想像、鼓瑟湘灵。渔村远,烟昏雨淡,灯火两三星。 愁听。樯影外,繁声骤点,□□□□。□□□□□,浓睡香屏。入梦难留□□,□□□、□□□□。□窗晓,云容四敛,江上数峰青。
贺铸
护霜云澹兰皋暮,行人怕临昏晚。皓月明楼,梧桐雨叶,一片离愁难翦。殊乡异景,奈频易寒暄,屡更茵簟。案牍纷纭,夜深犹看两三卷。 平川回棹未久,简书还授命,又催程陵,贡浦南游,桃江西下,还是水行陆转。天寒雁远。但独拥兰衾,枕檀谁荐。再促征车,月华犹未敛。
320 0 0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500 0 0
杨慎
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331 0 0
高适
澹澹沧海气,结成黄香才。幼龄思奋飞,弱冠游灵台。 一鹗顾乔木,众禽不敢猜。一骥骋长衢,众兽不敢陪。 遂得会风雨,感通如云雷。至矣小宗伯,确乎心不回。 能令幽静人,声实喧九垓。却忆江南道,祖筵花里开。 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
344 0 0
孟郊
白云县北千山口,青岁欲开残雪后。前驱锦带鱼皮鞮, 侧佩金璋虎头绶。南郑侯家醉落晖,东关陌上著鞭归。 愁看野马随官骑,笑取秦人带客旗。使者下车忧疾苦, 豪吏销声出公府。万里歌钟相庆时,巴童声节渝儿舞。
323 0 0
韩翃
灵山一片不灵石,手斫成器心所惜。凤鸟不至池不成, 蛟龙干蟠水空滴。青松火炼翠烟凝,寒竹风摇远天碧。 今日赠君离别心,此中至浅造化深。用之可以过珪璧, 弃置还为一片石。
341 0 0
卢仝
【咏史】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1] 。 虽无壮士节[2],与世亦殊伦[3] 。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4]?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5] 。
436 0 0
左思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307 0 0
李白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