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罗萦色,茸金丽蕊,秀格压尽群芳。人间第一娇妩,深紫轻黄。乍过夜来谷雨,盈盈明艳惹天香。春风暖,宝幄竞倚,名称花王。 朝槛五云拥秀,护晓日、偏宜翠幕高张。秾姿露叶,临赏须趁韶光。最喜鉴鸾初试,数枝姚魏插宫妆。然绛蜡,共花拚醉,莫靳瑶觞。
322 0 0
曹勋
五十年天子,离宫旧粉墙。登封时正泰,御宇日初长。 上位先名实,中兴事宪章。举戎轻甲胄,馀地取河湟。 道帝玄元祖,儒封孔子王。因缘百司署,丛会一人汤。 渭水波摇绿,秦山草半黄。马头开夜照,鹰眼利星芒。 下箭朱弓满,鸣鞭皓腕攘。畋思获吕望,谏祇避周昌。 兔迹贪前逐,枭心不早防。几添鹦鹉劝,频赐荔支尝。 月锁千门静,天高一笛凉。细音摇翠佩,轻步宛霓裳。 祸乱根潜结,升平意遽忘。衣冠逃犬虏,鼙鼓动渔阳。 外戚心殊迫,中途事可量。雪埋妃子貌,刃断禄儿肠。 近侍烟尘隔,前踪辇路荒。益知迷宠佞,惟恨丧忠良。 北阙尊明主,南宫逊上皇。禁清馀凤吹,池冷映龙光。 祝寿山犹在,流年水共伤。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 雀卵遗雕栱,虫丝罥画梁。紫苔侵壁润,红树闭门芳。 守吏齐鸳瓦,耕民得翠珰。欢康昔时乐,讲武旧兵场。 暮草深岩霭,幽花坠径香。不堪垂白叟,行折御沟杨。
429 0 0
张祜
学士园林人不到,传声欲问江梅。曲阑清浅小池台。已知春意近,为我著诗催。 急管行觞围舞袖,故人坐上三台。幼安与存之少相从。此欢此宴固难陪。不辞同二老,倒载习池回。
376 0 0
叶梦得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 云天扫空碧,川岳涵馀清。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 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复此亲懿会,而增交道荣。 沿洄且不定,飘忽怅徂征。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 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 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缅书羁孤意,远寄棹歌声。
302 0 0
李白
束书辞我下重巅,相送同临楚岸边。归思几随千里水, 离情空寄一枝蝉。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 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
388 0 0
中华文学
鲁迅先生快到厦门去了,虽然他自己说或者因天气之故而不能在那里久住,但至少总有半年或一年不在北京,这实在是我们认为很使人留恋的一件事。八月二十二日,女子师范大学学生会举行毁校周年纪念,鲁迅先生到会,曾有一番演说,我恐怕这是他此次在京最后的一回公开讲演,因此把它记下来,表示我一点微弱的纪念的意思。人们一提到鲁迅先生,或者不免觉得他稍微有一点过于冷静,过于默视的样子,而其实他是无时不充满着热烈的希望,发挥着丰富的感情的。在这一次谈话里,尤其可以显明地看出他的主张;那么,我把他这一次的谈话记下,作为他出京的纪念,也许不是完全没有重大的意义罢。我自己,为免得老实人费心起见,应该声明一下:那天的会,我是以一个小小的办事员的资格参加的。 (培良) 〔2〕我昨晚上在校《工人绥惠略夫》〔3〕,想要另印一回,睡得太迟了,到现在还没有很醒;正在校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些事情,弄得脑子里很混乱,一直到现在还是很混乱,所以今天恐怕不能有什么多的话可说。 提到我翻译《工人绥惠略夫》的历史,倒有点有趣。十二年前,欧洲大混战开始了,后来我们中国也参加战事,就是所谓“对德宣战”;派了许多工人到欧洲去帮忙;以后就打胜了,就是所谓“公理战胜”。中国自然也要分得战利品,—— 有一种是在上海的德国商人的俱乐部里的德文书,总数很不少,文学居多,都搬来放在午门的门楼上。教育部得到这些书,便要整理一下,分类一下,——其实是他们本来分类好了的,然而有些人以为分得不好,所以要从新分一下。—— 当时派了许多人,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后来,总长要看看那些书是什么书了。怎样看法呢?叫我们用中文将书名译出来,有义译义,无义译音,该撒呀,克来阿派式拉呀,大马色〔4〕呀……。每人每月有十块钱的车费,我也拿了百来块钱,因为那时还有一点所谓行政费。这样的几里古鲁了一年多,花了几千块钱,对德和约〔5〕成立了,后来德国来取还,便仍由点收的我们全盘交付,——也许少了几本罢。至于“克来阿派忒拉”之类,总长看了没有,我可不得而知了。 据我所知道的说,“对德宣战”的结果,在中国有一座中央公园里的“公理战胜”的牌坊,在我就只有一篇这《工人绥惠略夫》的译本,因为那底本,就是从那时整理着的德文书里挑出来的。 那一堆书里文学书多得很,为什么那时偏要挑中这一篇呢?那意思,我现在有点记不真切了。大概,觉得民国以前,以后,我们也有许多改革者,境遇和绥惠略夫很相像,所以借借他人的酒杯罢。然而昨晚上一看,岂但那时,譬如其中的改革者的被迫,代表的吃苦,便是现在,——便是将来,便是几十年以后,我想,还要有许多改革者的境遇和他相像的。 所以我打算将它重印一下……。 《工人绥惠略夫》的作者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人。现在一提到俄国,似乎就使人心惊胆战。但是,这是大可以不必的,阿尔志跋绥夫并非共产党,他的作品现在在苏俄也并不受人欢迎。听说他已经瞎了眼睛,很在吃苦,那当然更不会送我一个卢布……。总而言之:和苏俄是毫不相干。但奇怪的是有许多事情竟和中国很相像,譬如,改革者,代表者的受苦,不消说了;便是教人要安本分的老婆子,也正如我们的文人学士一般。有一个教员因为不受上司的辱骂而被革职了,她背地里责备他,说他“高傲”得可恶,“你看,我以前被我的主人打过两个嘴巴,可是我一句话都不说,忍耐着。究竟后来他们知道我冤枉了,就亲手赏了我一百卢布。”〔6〕自然,我们的文人学士措辞决不至于如此拙直,文字也还要华赡得多。 然而绥惠略夫临末的思想却太可怕。他先是为社会做事,社会倒迫害他,甚至于要杀害他,他于是一变而为向社会复仇了,一切是仇仇,一切都破坏。中国这样破坏一切的人还不见有,大约也不会有的,我也并不希望其有。但中国向来有别一种破坏的人,所以我们不去破坏的,便常常受破坏。我们一面被破坏,一面修缮着,辛辛苦苦地再过下去。所以我们的生活,便成了一面受破坏,一面修补,一面受破坏,一面修补的生活了。这个学校,也就是受了杨荫榆章士钊们的破坏之后,修补修补,整理整理,再过下去的。 俄国老婆子式的文人学士也许说,这是“高傲”得可恶了,该得惩罚。这话自然很像不错的,但也不尽然。我的家里还住着一个乡下人,因为战事,她的家没有了,只好逃进城里来。她实在并不“高傲”,也没有反对过杨荫榆,然而她的家没有了,受了破坏。战事一完,她一定要回去的,即使屋子破了,器具抛了,田地荒了,她也还要活下去。她大概只好搜集一点剩下的东西,修补修补,整理整理,再来活下去。 中国的文明,就是这样破坏了又修补,破坏了又修补的疲乏伤残可怜的东西。但是很有人夸耀它,甚至于连破坏者也夸耀它。便是破坏本校的人,假如你派他到万国妇女的什么会里去,请他叙述中国女学的情形,他一定说,我们中国有一个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 这真是万分可惜的事,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p#副标题#e#
329 0 0
鲁迅
晚从履道来归府,街路虽长尹不嫌。 马上凉于床上坐,绿槐风透紫蕉衫。
412 0 0
白居易
阮宅闲园暮,窗中见树阴。樵歌依远草,僧语过长林。 鸟哢花间曲,人弹竹里琴。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
390 0 0
李端
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
325 0 0
辛弃疾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399 0 0
杜牧
密叶阴阴翠幄深。梅黄弄雨正频频。榴花照眼一枝新。 缑岭有人今毓粹,飞凫不日_严宸。一樽敬寿太夫人。
441 0 0
赵长卿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406 0 0
刘将孙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73 0 0
张志和
劳思空积岁,偶会更无由。以分难相舍,将行且暂留。 路岐何处极,江峡半猿愁。到此分南北,离怀岂易收。
448 0 0
项斯
久作他乡客,深惭薄宦非。不知云上雁,何得每年归。 夜静声弥怨,天空影更微。往年离别泪,今夕重沾衣。
364 0 0
天然宅院。赛了千千并万万。说与贤知。表德元来是胜之。 今来十四。海里猴儿奴子是。要赌休痴。六只骰儿六点儿。
279 0 0
苏轼
离堂徒宴语,行子但悲辛。虽是还家路,终为陇上人。 先秋雪已满,近夏草初新。唯有闻羌笛,梅花曲里春。
282 0 0
皇甫冉
白道 尤墨君〔2〕先生以教师的资格参加着讨论大众语,那意见是极该看重的。他主张“使中学生练习大众语”,还举出“中学生作文最喜用而又最误用的许多时髦字眼”来,说“最好叫他们不要用”,待他们将来能够辨别时再说,因为是与其“食新不化,何如禁用于先”的。现在摘一点所举的“时髦字眼”在这里—— 共鸣对象气压温度结晶彻底趋势理智现实下意识相对性绝对性纵剖面横剖面死亡率……(《新语林》三期) 但是我很奇怪。 那些字眼,几乎算不得“时髦字眼”了。如“对象”“现实”等,只要看看书报的人,就时常遇见,一常见,就会比较而得其意义,恰如孩子懂话,并不依靠文法教科书一样;何况在学校中,还有教员的指点。至于“温度”“结晶”“纵剖面”“横剖面”等,也是科学上的名词,中学的物理学矿物学植物学教科书里就有,和用于国文上的意义并无不同。现在竟“最误用”,莫非自己既不思索,教师也未给指点,而且连别的科学也一样的模胡吗? 那么,单是中途学了大众语,也不过是一位中学出身的速成大众,于大众有什么用处呢?大众的需要中学生,是因为他教育程度比较的高,能够给大家开拓知识,增加语汇,能解明的就解明,该新添的就新添;他对于“对象”等等的界说,就先要弄明白,当必要时,有方言可以替代,就译换,倘没有,便教给这新名词,并且说明这意义。如果大众语既是半路出家,新名词也还不很明白,这“落伍”可真是“彻底”了。 我想,为大众而练习大众语,倒是不该禁用那些“时髦字眼”的,最要紧的是教给他定义,教师对于中学生,和将来中学生的对于大众一样。譬如“纵断面”和“横断面”,解作“直切面”和“横切面”,就容易懂;倘说就是“横锯面”和“直锯面”,那么,连木匠学徒也明白了,无须识字。禁,是不好的,他们中有些人将永远模胡,“因为中学生不一定个个能升入大学而实现其做文豪或学者的理想的”。八月十四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十八日《中华日报·动向》。 〔2〕尤墨君(1888—1971)江苏吴县人,当时杭州师范学校教员。本篇中所引的话见他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五日《新语林》第三期《怎样使中学生练习大众语》一文。
344 0 0
【浪淘沙】 红影湿幽窗 瘦尽春光[1] 雨余花外却斜阳[2] 谁见薄衫低髻子[3] 还惹思量 莫道不凄凉 早近持觞[4] 暗思何事断人肠 曾是向他春梦里 瞥遇回廊[5]
379 0 0
纳兰性德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366 0 0
晏殊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