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散文

又记起了Gogol〔2〕做的《巡按使》的故事:中国也译出过的。一个乡间忽然纷传皇帝使者要来私访了,官员们都很恐怖,在客栈里寻到一个疑似的人,便硬拉来奉承了一通。等到奉承十足之后,那人跑了,而听说使者真到了,全台演了一个哑口无言剧收场。

上海的文界今年是恭迎无产阶级文学使者,沸沸扬扬,说是要来了。问问黄包车夫,车夫说并未派遣。这车夫的本阶级意识形态不行,早被别阶级弄歪曲了罢。另外有人把握着,但不一定是工人。于是只好在大屋子里寻,在客店里寻,在洋人家里寻,在书铺子里寻,在咖啡馆里寻……。

文艺家的眼光要超时代,所以到否虽不可知,也须先行拥篲清道,或者伛偻奉迎。于是做人便难起来,口头不说“无产”便是“非革命”,还好;“非革命”即是“反革命”,可就险了。这真要没有出路。

现在的人间也还是“大王好见,小鬼难当”的处所。出路是有的。何以无呢?只因多鬼祟,他们将一切路都要糟蹋了。这些都不要,才是出路。自己坦坦白白,声明了因为没法子,只好暂在炮屁股上挂一挂招牌,倒也是出路的萌芽。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野草》序)

还只说说,而革命文学家似乎不敢看见了,如果因此觉得没有了出路,那可实在是很可怜,令我也有些不忍再动笔了。

四月十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三日《语丝》第四卷第十七期。

〔2〕Gogol果戈理(HABACK]KFW,1809—1852),俄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死魂灵》、喜剧《钦差大臣》(即《巡按使》)等。

更多评论

推荐

封面
中国风

 76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16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7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001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8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1   0  0

小文

封面
秋分

 75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7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3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5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14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0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7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84   0  0

小文

鲁迅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1906年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发表了《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富有战斗精神的论文。1909年8月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课余辑录亡佚古代小说。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到北京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此后「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发表《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杰作。同时,他还结合斗争需要,创造了被称为匕首或投枪的文体,写了许多杂文和论文,后来结成杂感集《热风》,论文则收入《坟》。1920年8月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课,编定《中国小说史略》等书,并相继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1925年领导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编《莽原》,翻译介绍外国文学。1926年8月在军阀迫害下,离京到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到上海,专事著述。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1930年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其间,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国民党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在上海期间,陆续出版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因积劳成疾卒于上海。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一生著译约近1000万字,计有小说集3部,杂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集1部,1400多封书信,还有1912年5月5日到1936年10月18日的日记(其中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他还翻译了14个国家将近100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印成33部单行本。此外还辑录、校勘古籍18种。这些著作曾有各种不同版本出版,现有1959年版《鲁迅译文集》10卷,1981年版《鲁迅全集》16卷等。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的一生,得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对于鲁迅思想和创作的研究,是从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后开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汇编了这方面的部分重要成果。另外尚有鲁迅研究专家的多种专著。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京东e卡回收  |   台词网  |   Quickq下载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