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0 0
小文
797 0 0
862 0 0
756 0 0
1244 0 0
866 0 0
905 0 0
823 0 0
817 0 0
916 0 0
856 0 0
1214 0 0
4230 0 0
951 0 0
825 0 0
889 0 0
861 0 0
844 0 0
846 0 0
853 0 0
一个题目,做来做去,文章是要做完的,如果再要出新花样,那就使人会觉得不是人话。然而只要一步一步的做下去,每天又有帮闲的敲边鼓,给人们听惯了,就不但做得出,而且也行得通。 譬如近来最主要的题目,是“安内与攘外”〔2〕罢,做的也着实不少了。有说安内必先攘外的,有说安内同时攘外的,有说不攘外无以安内的,有说攘外即所以安内的,有说安内即所以攘外的,有说安内急于攘外的。 做到这里,文章似乎已经无可翻腾了,看起来,大约总可以算是做到了绝顶。 所以再要出新花样,就使人会觉得不是人话,用现在最流行的谥法来说,就是大有“汉奸”的嫌疑。为什么呢?就因为新花样的文章,只剩了“安内而不必攘外”,“不如迎外以安内”,“外就是内,本无可攘”这三种了。 这三种意思,做起文章来,虽然实在希奇,但事实却有的,而且不必远征晋宋,只要看看明朝就够。满洲人早在窥伺了,国内却是草菅民命,杀戮清流〔3〕,做了第一种。李自成〔4〕进北京了,阔人们不甘给奴子做皇帝,索性请“大清兵”来打掉他,做了第二种。至于第三种,我没有看过《清史》,不得而知,但据老例,则应说是爱新觉罗〔5〕氏之先,原是轩辕〔6〕黄帝第几子之苗裔,遯于朔方,厚泽深仁,遂有天下,总而言之,咱们原是一家子云。 后来的史论家,自然是力斥其非的,就是现在的名人,也正痛恨流寇。但这是后来和现在的话,当时可不然,鹰犬塞途,干儿当道,魏忠贤〔7〕不是活着就配享了孔庙么?他们那种办法,那时都有人来说得头头是道的。 前清末年,满人出死力以镇压革命,有“宁赠友邦,不给家奴”〔8〕的口号,汉人一知道,更恨得切齿。其实汉人何尝不如此?吴三桂之请清兵入关,便是一想到自身的利害,即“人同此心”的实例了。……四月二十九日。 附记: 原题是《安内与攘外》。 五月五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五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安内与攘外”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三十日蒋介石在国民党外长顾维钧宣誓就职会的“亲书训词”中,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一九三三年四月十日,蒋介石在南昌对国民党将领演讲时,又提出“安内始能攘外”,为其反共卖国政策辩护。这时一些报刊也纷纷发表谈“安内攘外”问题的文章。 〔3〕草菅民命,杀戮清流指明末任用宦官魏忠贤等,通过特务机构东厂、锦衣卫、镇抚司残酷压榨和杀戮人民;魏忠贤的阉党把大批反对他们的正直的士大夫,如东林党人,编成“天鉴录”、“点将录”等名册,按名杀害。这时,在我国东北统一了满族各部的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已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登可汗位,正率军攻明。〔4〕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二年(1629)起义。崇祯十七年一月在西安建立大顺国,同年三月攻克北京,推翻明朝。后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镇压起义军;李自成兵败退出北京,清顺治二年(1645)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所害。 〔5〕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的姓。满语称金为“爱新”,族为“觉罗”。 〔6〕轩辕传说中汉民族的始祖。《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7〕魏忠贤(1568—1627)河间肃宁(今属河北)人,明末天启时专权的宦官。曾掌管特务机关东厂,凶残跋扈,杀人甚多。当时,趋炎附势之徒对他竞相谄媚,《明史·魏忠贤传》记载:“群小益求媚”,“相率归忠贤,称义儿”,“监生陆万龄至请以忠贤配孔子。”〔8〕“宁赠友邦,不给家奴”这是刚毅的话。刚毅(1834—1900),满洲镶蓝旗人。清朝王公大臣中的顽固分子,曾任军机大臣等职;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他常对人说:“我家之产业,宁可以赠之于朋友,而必不畀诸家奴。”(见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卷四)他所说的朋友,指帝国主义国家。 #p#副标题#e#
371 0 0
鲁迅
三珠并一珠,驴马没人驱。岁月甲庚午,中兴戊己土。
351 0 0
中华文学
泰阶开景运。见金锁绿沈,辕门春静。几年淮海,烟波境、贮此风流标韵。连天笳鼓,又催把、经纶管领。文武事,细柳长杨,从头属齐整。 早闻横槊燕然,画图里,争传麒麟旧影。临岐笑问。谁得似、占了山林钟鼎。古来难并。才信是、人间英俊。试看取、紫绶金章,朱颜绿鬓。
362 0 0
秦观
广成卧云岫,缅邈逾千龄。轩辕来顺风,问道修神形。 至言发玄理,告以从杳冥。三光入无穷,寂默返太宁。
428 0 0
忆昨青襟醉里分,酒醒回首怆离群。舟移极浦城初掩, 山束长江日早曛。客来有恨空思德,别后谁人更议文。 常叹苏生官太屈,应缘才似鲍参军。
336 0 0
戎昱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 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南来频洒泪,渴骥每思泉。
406 0 0
公局长清淡,池亭晚景中。蔗竿闲倚碧,莲朵静淹红。 半引弯弯月,微生飋飋风。无思复无虑,此味几人同。
393 0 0
细雨弄中秋。雨歇烟霄玉镜流。唤起佳人横玉笛,凝眸。收拾风光上小楼。 烂醉拚扶头。明日阴晴且漫愁。二十四桥何处是,悠悠。忍对嫦娥说旧游。
395 0 0
韩元吉
【清平乐】 莺来燕去, 宋玉墙东路。 草草幽欢能几度, 便有系人心处。 碧天秋月无端, 别来长照关山。 一点恹恹谁会, 依前凭暖阑干。
晏几道
尽日前轩卧,神闲境亦空。有山当枕上,无事到心中。 帘卷侵床日,屏遮入座风。望春春未到,应在海门东。
429 0 0
白居易
盛时常注意,南雍暂分茅。紫殿辞明主,岩廊别旧交。 危幢侵碧雾,寒旆猎红旓。德业悬秦镜,威声隐楚郊。 拜尘先洒泪,成厦昔容巢。遥仰沈碑会,鸳鸯玉佩敲。
407 0 0
杜牧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356 0 0
戴叔伦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宿雨新晴天色好。秾李夭桃,一霎都开了。燕子归来深院悄。柳绵铺迳无人扫。 咫尺莺花还又老。绿入闲阶,只有青青草。参揣前期谁可表。此情不语知多少。
399 0 0
赵长卿
出送乡人尽,沧洲未得还。秋风五陵树,晴日六街山。 有景终年住,无机是处闲。何当向云外,免老别离间。
385 0 0
张乔
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
366 0 0
武元衡
传闻天上有星榆。历历谁居。淡烟暮拥红云暖,春寒乍有还无。作态似深又浅,多情要密还疏。 移尊环坐足相娱。醉影凭扶。江南归到虽怜晚,犹胜不见踟躇。尽拚绿阴青子,凭肩携手如初。
赵彦端
十载樽前谈笑。天禄故人年少。可是陵沈英俊地,看即锁窗批诏。此处忽相逢,潦倒秃翁同调。 西顾郎官湖渺。事看庾楼人小。短艇绝江空怅望,寄得诗来高妙。梦去倚君傍,胡蝶归来清晓。
黄庭坚
风高木落。壮心万里空回薄。振衣待把尘埃濯。声里斜阳,孤起戍楼角。 人生谁会谁为错。年来但觉多离索。黄花照地浑开却。华发如斯,同和醉落魄。
323 0 0
韩淲
西峰大雪开,万叠向空堆。客贵犹寻去,僧高肯不来。 潭澄猿觑月,窦冷鹿眠苔。公子将才子,联题兴未回。
400 0 0
齐己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