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 0 0
小文
786 0 0
846 0 0
889 0 0
795 0 0
970 0 0
804 0 0
794 0 0
1029 0 0
814 0 0
844 0 0
900 0 0
776 0 0
778 0 0
862 0 0
1020 0 0
863 0 0
833 0 0
寿诗且止。设席肆筵谁助喜。抹月批风。先向天厨号令通。 满卮天酒。上与天田同日寿。其应维何。寿及天民性命多。
458 0 0
沈瀛
近时冯绍正,能画鸷鸟样。明公出此图,无乃传其状。 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 忆昔骊山宫,冬移含元仗。天寒大羽猎,此物神俱王。 当时无凡材,百中皆用壮。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惆怅。 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342 0 0
杜甫
山兄心似我,岸谷亦难交。不见还相忆,来唯添寂寥。 茶烟粘衲叶,云水透蘅茆。因话流年事,斯须不可抛。
472 0 0
贯休
织锦歌成下翠微,岂劳西去问支机。未开水府珠先见, 不掘丰城剑自辉。鳌逐玉蟾攀桂上,马随青帝踏花归。 相逢半是云霄客,应笑歌牛一布衣。
442 0 0
谭用之
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谁言贫别易,贫别愁更重。 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秋风楚涛高,旅榜将谁共。
395 0 0
孟郊
溪南溪北。玉香消尽,翠娇无力。月淡黄昏,烟横清晓,都无消息。无聊更绕空枝,断魂远、重招怎得。驿使归来,戍楼吹断,空成恓恻。
373 0 0
张孝祥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疏灯自照孤帆宿, 新月犹悬双杵鸣。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315 0 0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349 0 0
佚名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 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 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已来数八分, 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吴郡张颠夸草书, 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 潮乎潮乎奈汝何。
377 0 0
心如皎止。何必佯痴藏暗喜。聋不听风。要得人情内外通。 半醨半酒。痴黠恺之真短寿。莫折随何。宁可书痴胜彼多。高祖折随何为腐儒。
356 0 0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的,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象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了。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374 0 0
鲁迅
欲作别离西入秦,芝田枣径往来频。 东湖此夕更留醉,逢著庐山学道人。
396 0 0
戴叔伦
小雨飞林顶,浮凉入晚多。能知留客处,偏与好风过。 濯锦翻红蕊,跳珠乱碧荷。芳尊深几许,此兴可酣歌。
334 0 0
钱起
扰扰凡尘中?我愿独守一份澄明的心境,一朵如花的心灵。我要用爱做种,在美德的润泽中,让心灵美丽如花。 善良,礼让,诚信……永远是我追求的品质,不管他们是否流行。调查显示,四分之一左右的青少年对以下行为表示“难以评价/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过马路闯红灯“’”竞争可以不择于段/“诚成实意味着吃亏难道这种种不文明、不和谐的言行‘不是一个有良知的公民应该自觉批判和抵制的吗?对这种错误的价值取向’我要大声说不!世事浑浊而纷扰,我宁愿守护我心中的皓月,我定要守护我如花的心灵! 我要坚守公德。在电梯里始终保持安静?只为不惊扰旁边阿姨怀中婴儿的甜梦;即使再急的事儿,我也要耐心等待红灯,因为过马路的小学生那天使般的笑容。从麦浪、沙痕、水纹中,可以读出风的姿态;细小的动作、微笑的眼神?完全可以显出人性的光辉!何需更多言语?多些休谅,多些礼让,文明,已在心中流淌。公德是一朵文明之花,她使生活芳香霞郁,她使空气温馨氨氢,她使心灵充实幸福! 我更要坚守爱。她是世间最美丽的语言。平凡如我,也从未被爱遗忘。亲人,师长,朋友----那一双双温暖的大手,一声声殷勤的叮嘱,一幕幕曾经的过往…。。像风儿吹我衣襟,像花瓣落我发梢,那深深浅浅绵绵不绝的爱啊,我怎能不倍加珍惜、分外感恩!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撤种,随时开花:将这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源源不断的爱呵,定可让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风雨里,都可闪耀出一种读之即在的光荣。 我还要坚守纯真、诚信。唯至真,可达至善、至美!常记起古时那位痴爱的尾生----尾生期一女子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来,尾生遂抱柱而死。古人的诚信,来得委实纯真,甚至有些痴愚,然正因如此才格外可爱、感人。这份诚信,穿越亘古的光阴,至今说来,仍有千钧那么沉重3干金那么珍贵!无论多么浓重的黑暗,都无法遮住一支蜡烛的光亮---何况这蜡烛以诚信为血肉精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越千年,玉洁复冰清。纵使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宁愿于凡尘中,呵护这片玉壶中的冰心,独守一份澄明的心境,坚守一朵如花的心灵。 在爱的阳光下,让心灵美丽如花! 满分理由: 本篇定是文科女生的手笔,礁,她娓娓道来,款款言说,足见作者心灵的纯洁澄澈、细腻美好,真可谓一片冰心在玉壶。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真情厚爱和诗情画意。语言非常别致,亮点极多,几乎字字珠。比喻、比拟、排比、引用……满分作文之必用辞格,一一用得恰切娴熟,非常富有表现力。通篇紧扣材料含义和青少年价值观问题,巧设分论点,步步为营,层层推进,行文无痕,结构天成。发展等级的四项特征均非常突出,深刻,丰富,有文采,并且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358 0 0
醱醅初熟。竞看九日、西风弄寒菊。姝子新妆,向晓淡黄千簇。清香闹处君须住,掺盈头、醉乡相逐。马台欢笑,龙山纵逸,佳话重绪。共尽日、登临未足。更休问明年,浮世荣辱。难得良辰,鬓发见秋尤绿。且邀月照金尊上,近人寒、如对飞瀑。宴归还趁人来,茱萸佩垂红玉。
436 0 0
黄裳
嬿婉回风态若飞,丽华翘袖玉为姿。 后庭一曲从教舞,舞破江山君未知。
523 0 0
中华文学
倚危楼、一笛翠屏空,万里见天心。度野光清峭,晴峰涌日,冷石生云。帘卷小亭虚院,无地不花阴。径曲知何处,春水泠泠。 啸傲柴桑影里,且怡颜莫问,谁古谁今。任燕留鸥住,聊复慰幽情。爱吾庐、点尘难到,好林泉、都付与闲人。还知否,元来卜隐,不在山深。
439 0 0
张炎
身将刘令隐,经共谢公翻。有此宗师在,应知我法存。 问心常寂乐,为别岂伤魂。独访华泉去,秋风入雁门。
463 0 0
皎然
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弄影阑干。玉燕重抽拢坠簪。 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翠破红残。半簟湘波生晓寒。
338 0 0
吴文英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剌促,老气尚轮囷。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32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