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 0 0
小文
956 0 0
979 0 0
809 0 0
1289 0 0
835 0 0
826 0 0
802 0 0
837 0 0
1351 0 0
819 0 0
1016 0 0
955 0 0
816 0 0
786 0 0
804 0 0
885 0 0
862 0 0
829 0 0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332 0 0
司空曙
湖南无村落,山舍多黄茆。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泊舟问溪口,言语皆哑咬。 土俗不尚农,岂暇论肥硗。莫徭射禽兽,浮客烹鱼鲛。 余亦罘罝人,获麋今尚苞。敬君中国来,愿以充其庖。 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怀人虽共安,异域终难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曳策背落日,江风鸣梢梢。
372 0 0
常建
?广东考生? “天下的好人啊,如果有谁见着我的孩子,请告诉我一声,让我见他一面,要是不能见,让他给我打个电话,让我听听他的声音,知道他还活着,我也就满足了……”这是一个堂堂七尺汉子含着双眼的晶莹面对荧屏的哭诉,这是一个苦苦寻觅孩子十二载的志愿者“父亲”对善良的呼唤,这是一个耐熬了四千多个不眠之夜的“受害者”对道德真情的渴盼。? 泪,恣意横流,为赵大伟,为至今未归和至今已归的孩子,为道德尽丧,犯下永不饶恕罪行的那些人。? 倪萍对工作人员说,请把小圆领上台来,小圆是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男孩,六年前的一个早晨高高兴兴地在父母的目送下去上学,可到了斜阳殆尽的黄昏却没有回来,也就没有再回来了。他的父母是云南一个偏僻山村的劳苦农民,老实巴交的他们从未祈求天降财源,住进高楼群,吃香喝辣,在他们心中唯一不变的希望就是用自己的双手把孩子抚养成人成才,就是永远的幸福团圆,小圆的名字也许就是这么取来的吧!? 工作人员把摄像机投向了后台的小圆,这本应该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孩子,本应该是沐浴在父母关爱中成长起来的健康向上的孩子,可现在……他蜷在后台的一个角落里,头深深地扎着,面对着墙壁,工作人员凑到他耳边说了些什么,他没有回答,只是使劲地摇摇头。他没有面对摄像机,一直没有,但我从他羸弱的身子,从他苦闷的那一抱头中,我读到了一个十一岁孩子的辛酸与痛楚,我读到了社会道德沦丧者给他留下的终生伤害。? 后来倪萍含着欲滴落的泪水低声地对观众说,孩子不愿在荧屏露面。那一刻,台下所有拥有或失去孩子的父亲、母亲们再也忍不住,哭声震撼着现场!哭声震撼着心灵!是啊,小圆算是幸运的一个了,起码他有像赵大伟这样的义务寻亲者的帮助,起码他有机会回到云南老家看看伤心欲绝而卧病在床的母亲。可是,即使见到了父母,又能怎样呢?六年来流落他乡刻下的深深伤痕能说抹灭就抹灭吗?? 赵大伟呆坐在一旁,不停地擦眼,八年来他为多少失儿的父母揩干了泪眼,他让多少笼罩在犯罪阴影下的孩子走到了亲生父母的身边,他目睹了多少撕心裂肺的场面。于是,他呼吁道德,他呼吁如此罪行不要再犯下去,他呼吁所有的家庭团团圆圆,于是,有了篇首的那句催人泪下的言语。? 面对不幸的孩子,不要轻易说“不”,因为这是社会起码的道义!? 【失分警示】? 本文故事叙述完整,人物形象生动,主题的表达也十分鲜明。特别是在对“拐卖儿童”的残酷案例的叙述中,读者看到了不对“孩子的遗失”说“不”的“父亲”,以及志愿者“赵大伟”等人,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所有世人展示了这一义举。这个故事本身给人振聋发聩的警示。作者能够切合文题,写出合情合理的记叙文,难能可贵。? 如果弥补下列不足,则更加完美无缺,例如,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是否还可以再斟酌一番,如可以加进对人物内心的细节刻画,以此来衬托人物的形象、性格。另外,结尾虽点题、点明了写作中心,但如果多一些抒情的文字,如采用一些排比句,当更加?感人。?
403 0 0
沙禽相呼曙色分,渔浦鸣桹十里闻。正当秋风渡楚水, 况值远道伤离群。津头却望后湖岸,别处已隔东山云。 停舻目送北归翼,惜无瑶华持寄君。
335 0 0
中华文学
江流去朝宗,昼夜兹不舍。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 圣达有由然,孰是无心者。一郡苟能化,百城岂云寡。 爱礼谁为羊,恋主吾犹马。感初时不载,思奋翼无假。 闲宇常自闭,沉心何用写。揽衣步前庭,登陴临旷野。 白水生迢递,清风寄潇洒。愿言采芳泽,终朝不盈把。
436 0 0
张九龄
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2〕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3〕,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那一世界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足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夜,鲁迅记于上海之且介亭。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四月《文学丛报》月刊第一期,发表时题为《白莽遗诗序》。 〔2〕白莽(1909—1931)原名徐祖华,笔名白莽、殷夫、徐白,浙江象山人,共产党员,诗人。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孩儿塔》是他的诗集。 〔3〕徐培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航空署署长。一九三四年间因航空署焚毁,曾被捕入狱。
377 0 0
鲁迅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宋自逊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独抱一张琴,夜入东斋宿。 窗声度残漏,帘影浮初旭。头痒晓梳多,眼昏春睡足。 负暄檐宇下,散步池塘曲。南雁去未回,东风来何速。 雪依瓦沟白,草绕墙根绿。何言万户州,太守常幽独。
411 0 0
白居易
【绝句】 青山白发老癡顽, 笔砚生涯苦食艰。 湖上水田人不要, 谁来买我畫中山!
465 0 0
唐寅
鸢肩公子二十馀,齿编贝,唇激朱。气如虹霓,饮如建瓴, 走马夜归叫严更。径穿复道游椒房,龙裘金玦杂花光。 玉堂调笑金楼子,台下戏学邯郸倡。口吟舌话称女郎, 锦袪绣面汉帝旁。得明珠十斛,白璧一双, 新诏垂金曳紫光煌煌。马如飞,人如水,九卿六官皆望履。 将回日月先反掌,欲作江河唯画地。峨峨虎冠上切云, 竦剑晨趋凌紫氛。绣段千寻贻皂隶,黄金百镒贶家臣。 十二门前张大宅,晴春烟起连天碧。金铺缀日杂红光, 铜龙啮环似争力。瑶姬凝醉卧芳席,海素笼窗空下隔。 丹穴取凤充行庖,玃玃如拳那足食。金蟾呀呀兰烛香, 军装武妓声琅珰。谁知花雨夜来过,但见池台春草长。 嘈嘈弦吹匝天开,洪崖箫声绕天来。天长一矢贯双虎, 云弝绝骋聒旱雷。乱袖交竿管儿舞,吴音绿鸟学言语。 能教刻石平紫金,解送刻毛寄新兔。三皇皇后七贵人, 五十校尉二将军。当时飞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华春。
442 0 0
李贺
郡中饶野兴,过客亦淹留。看月江楼晓,寻山石径秋。 意归何处老,谁免此生愁。长爱东林子,安禅百事休。
姚合
尝读唐实录,国家草昧初。刘裴建首义,龙见尚踌躇。 秦王拨乱姿,一剑总兵符。汾晋为丰沛,暴隋竟涤除。 宗臣则庙食,后祀何疏芜。彭城英雄种,宜膺将相图。 尔惟外曾孙,倜傥汗血驹。眼中万少年,用意尽崎岖。 相逢长沙亭,乍问绪业馀。乃吾故人子,童丱联居诸。 挥手洒衰泪,仰看八尺躯。内外名家流,风神荡江湖。 范云堪晚友,嵇绍自不孤。择材征南幕,湖落回鲸鱼。 载感贾生恸,复闻乐毅书。主忧急盗贼,师老荒京都。 旧丘岂税驾,大厦倾宜扶。君臣各有分,管葛本时须。 虽当霰雪严,未觉栝柏枯。高义在云台,嘶鸣望天衢。 羽人扫碧海,功业竟何如。
328 0 0
杜甫
世故还相见,天涯共向东。春归江海上,人老别离中。 郡吏名何晚,沙鸥道自同。甘泉须早献,且莫叹飘蓬。
550 0 0
皇甫冉
念远坐西阁,华池涵月凉。书回秋欲尽,酒醒夜初长。 露白莲衣浅,风清蕙带香。前年此佳景,兰棹醉横塘。
杜牧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 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正朝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伤心千古,泪痕如洗。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 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沈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427 0 0
汪元量
获陪翠辇喜殊常,同涉仙坛岂厌长。 不羡乘鸾入烟雾,此中便是五云乡。
350 0 0
剑倚青天笛倚楼。云影悠悠。鹤影悠悠。好同携手上瀛洲。身在阎浮。业在阎浮。 一段红云绿树愁。今也休休。古也休休。夕阳西去水东流。富又何求。贵又何求。
467 0 0
葛长庚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361 0 0
冯延巳
【残丝曲】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1]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408 0 0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26 0 0
高鼎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