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发微〔1〕

转载 / 散文

三月十八日段祺瑞,贾德耀,章士钊们使卫兵枪杀民众,通缉五个所谓“暴徒首领”之后,报上还流传着一张他们想要第二批通缉的名单。对于这名单的编纂者,我现在并不想研究。但将这一批人的籍贯职务调查开列起来,却觉得取舍是颇为巧妙的。先开前六名,但所任的职务,因为我见闻有限,所以也许有遗漏:

一徐谦(安徽)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中俄大学校长,广东外交团代表主席。

二李大钊(直隶)国立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室秘书。

三吴敬恒(江苏)清室善后委员会监理。

四李煜瀛(直隶)俄款委员会委员长,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中法大学代理校长,北大教授。

五易培基(湖南)前教育总长,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六顾兆熊(直隶)俄款委员会委员,北大教务长,北京教育会会长。

四月九日《京报》云:“姓名上尚有圈点等符号,其意不明。……徐李等五人名上各有三圈,吴稚晖虽列名第三,而仅一点。余或两圈一圈或一点,不记其详。”于是就有人推测,以为吴老先生之所以仅有一点者,因章士钊还想引以为重,以及别的原因云云。案此皆未经开列职务,以及未见陈源《闲话》之故也。只要一看上文,便知道圈点之别,不过表明“差缺”之是否“优美”〔2〕。监理是点查物件的监督者,又没有什么薪水,所以只配一点;而别人之“差缺”则大矣,自然值得三圈。“不记其详”的余人,依此类推,大约即不至于有大错。将冠冕堂皇的“整顿学风”〔3〕的盛举,只作如是观,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再写下去罢,计开:

七陈友仁(广东)前《民报》英文记者,现《国民新报》英文记者。

八陈启修(四川)中俄大学教务长,北大教授,女师大教授,《国民新报副刊》编辑。

九朱家骅(浙江)北大教授。

十蒋梦麟(浙江)北大教授,代理校长。

十一马裕藻(浙江)北大国文系主任,师大教授,前女师大总务长现教授。

十二许寿裳(浙江)教育部编审员,前女师大教务长现教授。

十三沈兼士(浙江)北大国文系教授,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女师大教授。

十四陈垣(广东)前教育次长,现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北大导师。

十五马叙伦(浙江)前教育次长,教育特税督办,现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北大讲师。

十六邵振青(浙江)《京报》总编辑。

十七林玉堂(福建)北大英文系教授,女师大教务长,《国民新报》英文部编辑,《语丝》撰稿者。

十八萧子升(湖南)前《民报》编辑,教育部秘书,《猛进》撰稿者。

十九李玄伯(直隶)北大法文系教授,《猛进》撰稿者。

二十徐炳昶(河南)北大哲学系教授,女师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二十一周树人(浙江)教育部佥事,女师大教授,北大国文系讲师,中国大学讲师,《国副》编辑,《莽原》编辑,《语丝》撰稿者。

二十二周作人(浙江)北大国文系教授,女师大教授,燕京大学副教授,《语丝》撰稿者。

二十三张凤举(江西)北大国文系教授,女师大讲师,《国副》编辑,《猛进》及《语丝》撰稿者。

二十四陈大齐(浙江)北大哲学系教授,女师大教授。

二十五丁维汾(山东)国民党。

二十六王法勤(直隶)国民党,议员。

二十七刘清扬(直隶)国民党妇女部长。

二十八潘廷干二十九高鲁(福建)中央观象台长,北大讲师。

三十谭熙鸿(江苏)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一陈彬和(江苏)前平民中学教务长,前天津南开学校总务长,现中俄大学总务长。

三十二孙伏园(浙江)北大讲师,《京报副刊》编辑。

三十三高一涵(安徽)北大教授,中大教授,《现代评论》撰稿者。

三十四李书华(直隶)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五徐宝璜(江西)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六李麟玉(直隶)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七成平(湖南)《世界日报》及《晚报》总编辑,女师大讲师。

三十八潘蕴巢(江苏)《益世报》记者。

三十九罗敦伟(湖南)《国民晚报》记者。

四十邓飞黄(湖南)《国民新报》总编辑。

四十一彭齐群(吉林)中央观象台科长,《猛进》撰稿者。

四十二徐巽(安徽)中俄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长。

四十三高穰(福建)律师,曾担任女师大学生控告章士钊刘百昭事。

四十四梁鼎四十五张平江(四川)女师大学生。

四十六姜绍谟(浙江)前教育部秘书。

四十七郭春涛(河南)北大学生。

四十八纪人庆(云南)大中公学教员。

以上只有四十八人,五十缺二,不知是失抄,还是像九六的制钱似的,这就算是足串了。至于职务,除遗漏外,怕又有错误,#p#副标题#e#

更多评论

推荐

封面
中国风

 76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6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1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7   0  0

小文

封面
跆拳道

 79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5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5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7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61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064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4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8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5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5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0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61   0  0

小文

鲁迅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1906年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发表了《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富有战斗精神的论文。1909年8月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课余辑录亡佚古代小说。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到北京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此后「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发表《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杰作。同时,他还结合斗争需要,创造了被称为匕首或投枪的文体,写了许多杂文和论文,后来结成杂感集《热风》,论文则收入《坟》。1920年8月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课,编定《中国小说史略》等书,并相继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1925年领导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编《莽原》,翻译介绍外国文学。1926年8月在军阀迫害下,离京到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到上海,专事著述。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1930年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其间,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国民党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在上海期间,陆续出版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因积劳成疾卒于上海。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一生著译约近1000万字,计有小说集3部,杂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集1部,1400多封书信,还有1912年5月5日到1936年10月18日的日记(其中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他还翻译了14个国家将近100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印成33部单行本。此外还辑录、校勘古籍18种。这些著作曾有各种不同版本出版,现有1959年版《鲁迅译文集》10卷,1981年版《鲁迅全集》16卷等。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的一生,得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对于鲁迅思想和创作的研究,是从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后开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汇编了这方面的部分重要成果。另外尚有鲁迅研究专家的多种专著。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京东e卡回收  |   台词网  |   Quickq下载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