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风刮的

转载 / 散文

本来还想“剖”下去,但大风刮得人眉眼不得清静,别想出门,家里坐着温温旧情吧。今天(四月八日)是泰戈尔先生的生日,两年前今晚此时,阿琼达②的臂膀正当着乡村的晚钟声里把契块腊③围抱进热恋的中心去,——多静穆多热烈的光景呀!但那晚台上与台下的人物都已星散,两年内的变动真数得上!那晚脸上搽着脂粉头顶着颤巍巍的纸金帽装“春之神”的五十老人林宗孟“,此时变了辽河边无骸可托无家可归的一个野鬼;我们的“契块腊”在万里外过心碎难堪的日子;银须紫袍的竺震旦④在他的老家里病床上呻吟衰老(他上月二十三来电给我说病好些);扮跑龙套 一类的蒋百里”将军在湘汉间亡命似的奔波,我们的“阿琼达”又似乎回复了他十二年“独身禁欲”的誓约,每晚对着西天的暮霭发他神秘的梦想;就这不长进的“爱之神”依旧在这京尘里悠悠自得,但在这大风夜默念光阴无情的痕迹,也不免滴泪怅触!① 本文是徐志摩翻译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刮风》时写的前言.② 阿琼达、契块腊和下文中的“春之神”、“爱之神”均为泰戈尔的剧作《契块腊》中的角色。这里叙述的是,1924年5月泰戈尔访华期间,新月社同入演出《契决腊》一剧的情形。当时扮演阿琼达王子的是张欲海,扮演契琶腊公主的是林徽因,扮演“爱之神”的是徐志摩,扮演“春之神”的是林长民。③ 林孟宗,即林长民,号双栝老人。晚清立宪派人士,辛亥革命后曾任临时参议院和众议院秘书长,1917年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1926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与其部下郭松龄为部队指挥权发生争战。林长民在郭松龄部充任幕僚,同年12月死于溃军之中。④ 竺震旦,泰戈尔的中文名字。 “这是风刮的!”风刮散了天上的云,刮乱了地上的土,刮烂了树上的花——它怎能不同时刮灭光阴的痕迹,惆怅是人生,人生是惆怅。啊,还有那四年前彭德街②十号的一晚。 美如仙慧如仙的曼殊斐儿,她也完了;她的骨肉此时有芳丹薄罗③林子里的红嘴虫儿在徐徐的消受!麦雷④,她的丈夫,早就另娶,还能记得她吗? 这是风刮的!曼殊斐儿是在澳洲雪德尼⑤地方生长的,她有个弟弟”,她最心爱的,在第一年欧战时从军不到一星期就死了,这是她生时最伤心的一件事。她的日记里有很多记念他爱弟极沉痛的记载。她的小说大半是追写她早年在家乡时的情景;她的弟弟的影子,常常在她的故事里摇晃着。那篇《刮风》里的“宝健”就是,我信。① 蒋百里(1882—1938),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曾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这位军界人物颇好文学,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他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还编纂《欧洲文艺复兴史》一书。② 彭德街十号,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在伦敦的寓所。下文中的曼殊斐尔即曼斯菲尔德。③ 芳丹薄罗.通译枫丹白露,巴黎远郊的一处风景区。曼斯菲尔德1922年1月9日死于该地。④ 麦雷,通译默里,文学批评家。这里说他是曼斯菲尔德的丈夫,不确,他们是同居关系。⑤ 雪德尼,通译悉尼,澳大利亚港口城市。这里说曼斯菲尔德生长在悉尼。有误,其实她出生于新西兰的惠灵顿,来伦敦之前一直生活在那里。⑤ 曼斯菲尔德的弟弟叫莱斯利,1915年10月在军事演习中被炸死。 曼殊斐儿文笔的可爱,就在轻妙一一和风——般的轻妙,不是大风像今天似的,是远处林子里吹来的微喟,蛱蝶似的掠过我们的鬓发,撩动我们的轻衣,又落在初蕊的丁香林中小憩,绕了几个弯,不提防的又在烂漫的迎春花堆里飞了出来,又到我们口角边惹刺一下,翘着尾巴歇在屋檐上的喜鹊…怯”的一声叫了,风儿它已经没厂影踪。不,它去是去了,它的余痕还在着,许永远会留着:了香花枝上的微颐,你心弦上的微颤。 但是你得留神,难得这点子轻妙的,别又叫这年生的风给刮了去! ( 原刊1 926年4月10日《晨报副刊》)#p#副标题#e#

更多评论

推荐

封面
中国风

 81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6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77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4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9   0  0

小文

封面
忆江南

 742   0  0

小文

封面
秋分

 76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8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67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7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7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64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9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6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01   0  0

小文

封面
茶道

 857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31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37   0  0

小文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