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顿重游随笔

转载 / 散文

许久不见了,满田的青草黄花!你们在风前点头微笑,仿佛说彼无恙。今春雨少,你们的面容着实清癯;我一年来也无非是烦恼踉跄;见否我白发骈添,首峰的愁痕未隐?你们是需要雨露,人间只缺少同情。——青年不受恋爱的滋润,比如春阳霖雨,照洒沙碛永 远不得收成。但你们还有众多的伴侣;在“大母”慈爱的胸前,和晨风软语,听晨星骈唱,每天农夫赶他牛车经过,谈论村前村后的新闻,有时还有美发罗裙的女郎,来对你们声诉她遭逢的 薄幸。至于我的灵魂,只是常在他囚羁中忧伤岑寂;他仿佛是“衣司业尔”彷徨的圣羊。 二

许久不见了,最仁善公允的阳光!你们现在斜倚在这残破的墙上,牵动了我不尽的回忆,无限的凄怆我从前每晚散步的欢怀,总少不了你殷勤的照顾。你吸起人间畅快和悦的心潮,有似明月钩引湖海的夜汐;就此荏苒临逝的回光,不但完成一天的功绩,并且预告晴好的清晨,吩咐勤作的农人,安度良宵。这满地零乱的栗花,都象在你仁荫里欢舞。对面楼窗口无告的老翁,也在饱啜你和煦的同情:他皱缩昏花的老服,似告诉人说:都亏这养老棚朝西,容我每晚享用莫景的温存;这是天父给我不用求讨的慰藉。

许久不见了,和悦的旧邻居!那位白须白发的先生,正在趁晚凉将水浇菜,老夫人穿着蓝布的长裙,站在园篱边微笑,一年过得容易,那篱畔的苹花,已经落地成泥!这些色香两绝的玫瑰的种畤在八十老人跟前,好比艳眼的少艾,独倚在虬松古柏的中间,他们笑着对我说结婚已经五十三年,今年十月里预备金婚;来到此村二十九年,老夫人从不曾半日离家,每天五时起工作,眠食时刻,四十年如一日;莫有儿女,彼此如形影相随,但管门前花草后园蔬果,从不问村中事情,更不晓世上有春秋,老夫人拿出他新制的杨梅酱来请我尝味:因为去年我们在时吃过,曾经赞好。

那灰色墙边的自来井前,上面盖着栗树的浓荫,残 花还不时地堕落,站着位十八的郎,他发上络住一支藤黄色的梳子,衬托着一大股蓬松 的褐色细麻,转过头来见了我,微微一笑,脂江的唇缝里,漏出了一声有意无意的“你好!”

那边半尺多厚干草,铺项的低屋前,依旧站着一年前整天在此的一位褴褛老翁,他曲着背将身子承住在一根黑色杖上,后脑仅存几茎白发,和着他有音节的咳嗽,上下颤动。我走过他跟前,照例说了晚安,他抬起头向我端详,一时口角的皱纹,齐向下颌紧叠,吐露些不易辨认的声响,接着几声干涸的咳嗽,我瞥见他右眼红腐,象烂桃颜色(并不可伯).一张绝扁的口,挂着一线口涎。我心里想阿弥陀佛,这才是老贫病的三角同盟。

两条牛并肩在街心里走来,卖弄他们最庄严的步法。沉着迟重的蹄声,轻撼了晚村的静默。一个赤腿的小孩,一手扳着门枢,一手的指甲腌在口里,瞪着眼看牛尾的撩拂。

一个穿制服的人,向我行礼,原来是从前替我们送信的邮差,他依旧穿黑呢红边的制衣,背着皮袋,手里握着一 迭信。只见他这家进,那家出,有几家人在门外等他,

他捱户过去,继续说他的晚安,只管对门牌投信,他上午中午下午一共巡行三次,每次都是刻板的面目;雨天风天,晴天雪天,春天冬天,他总是循行他制定的责务;他似乎不知道他是这全村多少喜怒悲欢的中介者;他象是不可防御的运命自身。有人张着笑口迎他,有人听得他的足音,便惶恐震栗;但他自来自去,总是不变的态度。他好比双手满抓着各式情绪的种子,向心田里四撒;这家的笑声,那边#p#副标题#e#

更多评论

推荐

封面
中国风

 67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51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7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5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64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0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507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03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7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1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4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8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104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07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81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0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95   0  0

小文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