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0 0
小文
834 0 0
967 0 0
885 0 0
927 0 0
903 0 0
774 0 0
868 0 0
1671 0 0
819 0 0
793 0 0
860 0 0
970 0 0
1147 0 0
807 0 0
792 0 0
877 0 0
848 0 0
831 0 0
大名掩诸古,独断无不适。德遂天下宗,官为幕中客。 骊山浮云散,灞岸零雨夕。请业非远期,圆光再生魄。
351 0 0
中华文学
征人歌古曲,携手上河梁。李陵死别处,窅杳玄冥乡。 忆昔从此路,连年征鬼方。久行迷汉历,三死毡衣裳。 百战身且在,微功信难忘。远承云台议,非势孰敢当。 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闲弓失月影,劳剑无龙光。 去日始束发,今来发成霜。虚名乃闲事,生见父母乡。 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
411 0 0
路入高阳感郦生,逢时长揖便论兵。 最怜伏轼东游日,下尽齐王七十城。
384 0 0
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 味平生,公与我,定无同。玉堂金马,自有佳处著诗翁。好锁云烟窗户,怕入丹青图画,飞去了无踪。此语更痴绝,真有虎头风。
376 0 0
辛弃疾
昔人鬻舂地,今人复一贤。属余藩守日,方君卧病年。 丽思阻文宴,芳踪阙宾筵。经时岂不怀,欲往事屡牵。 公府适烦倦,开缄莹新篇。非将握中宝,何以比其妍。 感兹栖寓词,想复痾瘵缠。空宇风霜交,幽居情思绵。 当以贫非病,孰云白未玄。邑中有其人,憔悴即我愆。 由来牧守重,英俊得荐延。匪人等鸿毛,斯道何由宣。 遭时无早晚,蕴器俟良缘。观文心未衰,勿药疾当痊。 晨期简牍罢,驰慰子忡然。
390 0 0
韦应物
自小看花长不足,江边寻得数株红。 黄昏人散东风起,吹落谁家明月中。
329 0 0
于鹄
少在兵马间,长还系戎职。鸡飞不得远,岂要生羽翼。 三年城中游,与君最相识。应知我中肠,不苟念衣食。 主人树勋名,欲灭天下贼。愚虽乏智谋,愿陈一夫力。 人生须气健,饥冻缚不得。睡当一席宽,觉乃千里窄。 古人不惧死,所惧死无益。至交不可合,一合难离坼。 君尝相劝勉,苦语毒胸臆。百年心知同,谁限河南北。
512 0 0
姚合
恨与前欢隔,愁因此会同。迹高芸阁吏,名散雪楼翁。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酒醒鲈鲙美,应在竟陵东。
410 0 0
许浑
释氏辅教之书,《隋志》著录九家,在子部及史部,今惟颜之推《冤魂志》〔1〕存,引经史以证报应,已开混合儒释之端矣,而余则俱佚。遗文之可考见者,有宋刘义庆《宣验记》〔2〕,齐王琰《冥祥记》〔3〕,隋颜之推《集灵记》,侯白《旌异记》〔4〕四种,大抵记经像之显效,明应验之实有,以震耸世俗,使生敬信之心,顾后世则或视为小说。王琰者,太原人,幼在交址,受五戒,于宋大明及建元(五世纪中)年,两感金像之异,因作记,撰集像事,继以经塔,凡十卷,谓之《冥祥》,自序其事甚悉(见《法苑珠林》卷十七)。《冥祥记》在《珠林》及《太平广记》中所存最多,其叙述亦最委曲详尽,今略引三事,以概其余。 汉明帝梦见神人,形垂二丈,身黄金色,项佩日光。 以问群臣,或对曰,“西方有神,其号曰佛,形如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发使天竺,写致经像。表之中夏,自天子王侯,咸敬事之,闻人死精神不灭,莫不惧然自失。初,使者蔡愔将西域沙门迦叶摩腾等赍优填王画释迦佛像,帝重之,如梦所见也,乃遣画工图之数本,于南宫清凉台及高阳门显节寿陵上供养。又于白马寺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之像,如诸传备载。(《珠林》十三) 晋谢敷字庆绪,会稽山阴人也,……少有高操,隐于东山,笃信大法,精勤不倦,手写《首楞严经》,当在都白马寺中,寺为灾火所延,什物余经,并成煨尽,而此经止烧纸头界外而已,文字悉存,无所毁失。敷死时,友人疑其得道,及闻此经,弥复惊异。……(《珠林》十八) 晋赵泰字文和,清河贝丘人也,……年三十五时,尝卒心痛,须臾而死。下尸于地,心暖不已,屈伸随人。留尸十日,平旦,喉中有声如雨,俄而苏活。说初死之时,梦有一人来近心下,复有二人乘黄马,从者二人,扶泰腋径将东行,不知可几里,至一大城,崔巍高峻,城色青黑。将泰向城门入,经两重门,有瓦屋可数千间,男女大小亦数千人,行列而立。吏著皂衣,有五六人,条疏姓字,云“当以科呈府君”。泰名在三十,须臾,将泰与数千人男女一时俱进。府君西向坐,简视名簿讫,复遣泰南入黑门。有人著绎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问“生时所事?作何孽罪?行何福善?谛汝等辞,以实言也! 此恒遣六部使者常在人间,疏记善恶,具有条状,不可得虚。”泰答“父兄仕宦,皆二千石。我少在家,修学而已,无所事也,亦不犯恶。”乃遣泰为水官将作。……后转泰水官都督知诸狱事,给泰兵马,令案行地狱。所至诸狱,楚毒各殊:或针贯其舌,流血竟体;或被头露发,裸形徒跣,相牵而行,有持大杖,从后催促,铁床铜柱,烧之洞然,驱迫此人,抱卧其上,赴即焦烂,寻复还生; ……或剑树高广,不知限量,根茎枝叶,皆剑为之,人众相皆,自登自攀,若有欣竞,而身首割截,尺寸离断。 泰见祖父母及二弟在此狱中,相见涕泣。泰出狱门,见有二人赍文书,来语狱吏,言有三人,其家为其于塔寺中悬幡烧香,救解其罪,可出福舍。俄见三人自狱而出,已有自然衣服,完整在身,南诣一门,云名开光大舍。…… 泰案行毕,还水官处。……主者曰,“卿无罪过,故相使为水官都督,不尔,与地狱中人无以异也。”泰问主者曰,“人有何行,死得乐报?”主者唯言“奉法弟子精进持戒,得乐报,无有谪罚也。”泰复问曰,“人未事法时所行罪过,事法之后,得以除不?”答曰,“皆除也。”语毕,主者开滕箧检泰年纪,尚有余算三十年在,乃遣泰还。…… 时晋太始五年七月十三日也。……(《珠林》七,《广记》三百七十七) 佛教既渐流播,经论日多,杂说亦日出,闻者虽或悟无常而归依,然亦或怖无常而却走。此之反动,则有方士亦自造伪经,多作异记,以长生久视之道,网罗天下之逃苦空者,今所存汉小说,除一二文人著述外,其余盖皆是矣。方士撰书,大抵托名古人,故称晋宋人作者不多有,惟类书间有引《神异记》〔5〕者,则为道士王浮作。浮,晋人;有浅妄之称,即惠帝时(三世纪末至四世纪初)与帛远抗论屡屈,遂改换《西域传》造老子《明威化胡经》者也〔6〕(见唐释法琳《辩正论》六)。其记似亦言神仙鬼神,如《洞冥》《列异》之类。 陈敏,孙皓之世为江夏太守,自建业赴职,闻宫亭庙验(原注云言灵验),过乞在任安稳,当上银杖一枚。 年限既满,作杖拟以还庙,捶铁以为干,以银涂之。寻征为散骑常侍,往宫亭,送杖于庙中讫,即进路。日晚,降神巫宣教曰,“陈敏许我银杖,今以涂杖见与,便投水中,当以还之。欺蔑之罪,不可容也!”于是取银杖看之,剖视中见铁干,乃置之湖中。杖浮在水上,其疾如飞,遥到敏舫前,敏舟遂覆也。(《太平御览》七百十) 丹丘生大茗,服之生羽翼。(《事类赋》注十六) 《拾遗记》十卷,题晋陇西王嘉撰,梁萧绮录。《晋书》《艺术列传》中有王嘉,略云,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初隐于东阳谷,后入长安,苻坚累征不起,能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姚苌入长安,逼嘉自随;后以答问失苌意,为苌所杀(约三九○)。嘉尝造《牵三歌谶》〔7〕,又著《拾遗录》十卷,其事多诡#p#副标题#e#
395 0 0
鲁迅
铜雀台成玉座空,短歌长袖尽悲风。 不知仙驾归何处,徒遣颦眉望汉宫。
479 0 0
汪遵
试问平生,几番见、中秋明月。今老矣,一年紧似,一年时节。底事层阴生障碍,不教玉界冰壶彻。莫姮娥、嫌此白头翁,心肠别。 风动处,浮云揭。云绽处,清光泄。倩何人扫荡,大家澄澈。且掉悲欢离合事,相逢只怕尊中竭。放儿童、今夜上青霄,探蟾穴。
408 0 0
吴潜
为僧难得不为僧,僧戒僧仪未是能。弟子自知心了了, 吾师应为醉腾腾。多生觉悟非关衲,一点分明不在灯。 只道诗人无佛性,长将二雅入三乘。
416 0 0
杜荀鹤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439 0 0
曹雪芹
二十四番风,才见一番花鸟。已是有人春瘦,正远山横峭。 踏青底用十分晴,半阴晴方好。深院日长睡起,又海棠开了。
434 0 0
洪咨夔
三十无名客,空山独卧秋。病多知药性,年长信人愁。 萤影竹窗下,松声茅屋头。近来心更静,不梦世间游。
344 0 0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孙光宪
豆寇梢头莫漫夸。春风十里旧繁华。金楼玉蕊皆殊艳,别有倾城第一花。 青雀舫,紫云车。暗期归路指烟霞。无端却似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88 0 0
贺铸
令行。香泛金鳞翻蕊盏。笑里桃花红近眼。粉壶琥珀为君倾,弄翠按红归去晚。 归晚。思何限。玉坠金偏云鬓乱。伤春谁作嬉游伴。只有飞来花片。几回愁映眉山远。总被东风惊散。
333 0 0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白居易
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 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踏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
46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