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古文
名著
更多>>
国风
封面
中国风

 804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6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3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9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2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6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1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1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9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0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027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9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97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14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97   0  0

小文

封面
书法

 78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04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7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7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42   0  0

小文

更多>>
精文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于此岸,心无岸_900字


 
   洪荒宇宙之中,岁月长河之上,我们就降生在这一时代,不偏不倚,不快不慢,诞生在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有林立高楼,灯红酒绿;我们停靠的这个海岸,有冷漠喧嚣,名利冲突……
 
   于是我们埋怨此岸的风景,一心想跋涉到看似富饶的彼岸。恰如历史学家汤因比,他选择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去感受众多文化交织迸发的绚烂景象。但正如狄更斯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两面性,所以面对身处的时代要积极地投入其中,纵使身处喧嚣,只要在心中修篱种菊,也如身处净土。
 
   还记得大唐时代的玄奘,那时只有烽火狼烟,锦书雁帛,交通不便,但他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穿越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心怀"宁可西行求生,绝不东还求生"的信念,最终达到印度,取经返回大唐。从此,让更多人在佛经中虔诚地洗涤尽自我的灵魂。玄奘没有生于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但他凭借心中的信念,到达了心中的圣地。因此,环境的束缚并不重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尽自己所能为脚下的土地植树种花,涵养灵魂的源泉。
 
   所以面对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我们要在日常工作后为自己冲一杯净心之茶,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面对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的现状,更要坚守内心本真,尽自己所能为世界点亮一丝光。
 
   生于此岸,认真走好每一步,尽管岁月的跫音落在了此岸,灵魂却尽情地游荡,去感受过去的淳朴,揣摩未来的发展。著名作家熊召政便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独自行走在黄山的雨夜中,他不感到寂寞,因为黄山的每一山、每一水、每一木都是等待了他千年的酒友,陪他把酒言欢,与他在崇山峻岭间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对话,让他领略了千年间时光留下的箴言。
 
   恰如居里夫人所说的:"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筑成的年代,我们也依旧寻得自我的价值,同时也能在心灵清净中闻宫商角徵羽,行仁义礼智信,我无法赶上李白的春夜桃李夜宴,也不想到未来的土星上居住,我需要的是好好爱护脚下的土地,欣赏此岸的风景,然后让心灵携取古今的有益的思想,细描未来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
 
   推荐:2012年全国各省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2012年全国各省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于此岸,心无岸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不必逢时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想生活在唐朝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逢其时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各有千秋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爱这时代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让未来记住今天
 
 2012河北高考满分作文:美丽之花开在分外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灵光一现(选段)
 
 
 
 2012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理想不死(选段)
 
 2012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百年不绝的铿锵之声
 
 
 
 2012吉林高考满分作文:船主与油漆的故事
 
 2012吉林高考满分作文:船主与油漆的故事
 
 
 
 2012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船主与漆工
 
 2012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公德行得万年船
 
 
 
 201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水的呼唤
 
 201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手握一滴水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我珍惜,我拥有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常乐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要知足也要不满足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快乐之源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不断追求,不断进取
 
 
 
 2012河北高考满分作文:美丽之花开在分外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矮纸斜行闲作草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2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草色遥看近却无
 
 2012湖南高考满分作文:一只手上的中国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知恩图报学做人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从举手之劳到知恩图报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民族的脊梁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随手的爱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生命就在你的伸手之间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善意之心,温暖生活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漆工的担当与品质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举手之劳也是一种美德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破除潜规则,回归社会常识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细节决定成败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多此一举的感动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补漏”的责任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做事与做人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船主与漆工的关于生命的对话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
 
 2012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交流的无奈
 
 
 
 2012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那一抹忧伤的底色
 
 2012陕西高考满分作文(选段)
 
 
 
 2012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大隐隐于“乐”
 
 2012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理想不死(选段)
 
 
 
 201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水之大度(选段)
 
 2012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感受爱,感恩爱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光荣的荆棘路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光荣的荆棘路
 
 2012海南高考满分作文:做事与做人(选段)
 
 
 
 2012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中的赛跑
 
 2012海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看似偶然却必然
 
 
 
 

 399   0  0

小文

货殖列传序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 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 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繦至 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 也。 故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 之民乎!

 350   0  0

司马迁

世故三昧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然而据我的经验,得到“深于世故”的恶谥者,却还是因为“不通世故”的缘故。 现在我假设以这样的话,来劝导青年人——“如果你遇见社会上有不平事,万不可挺身而出,讲公道话,否则,事情倒会移到你头上来,甚至于会被指作反动分子的。如果你遇见有人被冤枉,被诬陷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万不可挺身而出,去给他解释或分辩,否则,你就会被人说是他的亲戚,或得了他的贿路;倘使那是女人,就要被疑为她的情人的;如果他较有名,那便是党羽。例如我自己罢,给一个毫不相干的女士做了一篇信札集的序〔2〕,人们就说她是我的小姨;绍介一点科学的文艺理论,人们就说得了苏联的卢布。亲戚和金钱,在目下的中国,关系也真是大,事实给与了教训,人们看惯了,以为人人都脱不了这关系,原也无足深怪的。 “然而,有些人其实也并不真相信,只是说着玩玩,有趣有趣的。即使有人为了谣言,弄得凌迟碎剐,像明末的郑鄤〔3〕那样了,和自己也并不相干,总不如有趣的紧要。这时你如果去辨正,那就是使大家扫兴,结果还是你自己倒楣。我也有一个经验,那是十多年前,我在教育部里做“官僚”〔4〕,常听得同事说,某女学校的学生,是可以叫出来嫖的〔5〕,连机关的地址门牌,也说得明明白白。有一回我偶然走过这条街,一个人对于坏事情,是记性好一点的,我记起来了,便留心着那门牌,但这一号;却是一块小空地,有一口大井,一间很破烂的小屋,是几个山东人住着卖水的地方,决计做不了别用。待到他们又在谈着这事的时候,我便说出我的所见来,而不料大家竟笑容尽敛,不欢而散了,此后不和我谈天者两三月。我事后才悟到打断了他们的兴致,是不应该的。 “所以,你最好是莫问是非曲直,一味附和着大家;但更好是不开口;而在更好之上的是连脸上也不显出心里的是非的模样来……” 这是处世法的精义,只要黄河不流到脚下,炸弹不落在身边,可以保管一世没有挫折的。但我恐怕青年人未必以我的话为然;便是中年,老年人,也许要以为我是在教坏了他们的子弟。呜呼,那么,一片苦心,竟是白费了。 然而倘说中国现在正如唐虞盛世,却又未免是“世故”之谈。耳闻目睹的不算,单是看看报章,也就可以知道社会上有多少不平,人们有多少冤抑。但对于这些事,除了有时或有同业,同乡,同族的人们来说几句呼吁的话之外,利害无关的人的义愤的声音,我们是很少听到的。这很分明,是大家不开口;或者以为和自己不相干;或者连“以为和自己不相干”的意思也全没有。“世故”深到不自觉其“深于世故”,这才真是“深于世故”的了。这是中国处世法的精义中的精义。 而且,对于看了我的劝导青年人的话,心以为非的人物,我还有一下反攻在这里。他是以我为狡猾的。但是,我的话里,一面固然显示着我的狡猾,而且无能,但一面也显示着社会的黑暗。他单责个人,正是最稳妥的办法,倘使兼责社会,可就得站出去战斗了。责人的“深于世故”而避开了“世”不谈,这是更“深于世故”的玩艺,倘若自己不觉得,那就更深更深了,离三昧〔6〕境盖不远矣。 不过凡事一说,即落言筌〔7〕,不再能得三昧。说“世故三昧”者,即非“世故三昧”。三昧真谛,在行而不言;我现在一说“行而不言”,却又失了真谛,离三昧境盖益远矣。 一切善知识〔8〕,心知其意可也,〔9〕! 十月十三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报月刊》第二卷第十一号,署名洛文。 〔2〕毫不相干的女士指金淑姿。一九三二年程鼎兴为亡妻金淑姿刊行遗信集,托人请鲁迅写序。鲁迅所作的序,后编入《集外集》,题为《〈淑姿的信〉序》。 〔3〕郑鄤号癮阳,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明代天启年间进士。崇祯时温体仁诬告他不孝杖母,被凌迟处死。〔4〕“官僚”陈西滢攻击作者的话,见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北京《晨报副刊》所载《致志摩》。 〔5〕在一九二五年女师大风潮中,陈西滢诬蔑女师大学生可以“叫局”,一九二六年初,北京《晨报副刊》、《语丝》等不断载有谈论此事的文字。 〔6〕三昧佛家语,佛家修身方法之一,也泛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7〕言筌言语的迹象。《庄子·外物》:“荃(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8〕善知识佛家语,据《法华文句》解释:“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觉悟)之道,名善知识。” 〔9〕梵文om的音译,佛经咒语的发声词。 #p#副标题#e#

 348   0  0

鲁迅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京东e卡回收  |   台词网  |   Quickq下载  |   NBA直播  |   威而鋼哪裡買  |   json格式化  |   挂机方案计划  |   极客123  |   33blog  |   职校招生  |   百科平台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