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 0 0
小文
826 0 0
969 0 0
797 0 0
831 0 0
1099 0 0
974 0 0
820 0 0
1205 0 0
758 0 0
1176 0 0
921 0 0
881 0 0
946 0 0
828 0 0
1376 0 0
865 0 0
802 0 0
853 0 0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 节旄空尽海西头。
511 0 0
王维
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547 0 0
龚自珍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474 0 0
司空图
山顶东西寺,江中旦暮潮。归心不可到,松路在青霄。
569 0 0
皎然
中元斋醮后,残烬满空坛。老鹤心何待,尊师鬓已干。 幡灯古殿夜,霜霰大椿寒。谁见长生路,人间事万端。
451 0 0
齐己
此翁双手,顿闲处、且把香篝笼袖。西掖北门辞不要,肯要南柯太守。小小亭台,些些竹木,何必灵和柳。地行仙里,合推侬做班首。 取次著绝交书,续归田录,谁掣先生肘。莫遣朝衣梅醭了,留祝南山之寿。苍妓上厅,老僧封院,得似樗庵叟。虚名身后,生前且一杯酒。
361 0 0
刘克庄
其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其二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其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其四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343 0 0
佚名
风已清,月朗琴复鸣。掩抑非千态,殷勤是一声。 歌宛转,宛转和且长。愿为双鸿鹄,比翼共翱翔。 日已暮,长檐鸟应度。此时望君君不来, 此时思君君不顾。歌宛转,宛转那能异栖宿。 愿为形与影,出入恒相逐。
318 0 0
中华文学
桃红李白觉春归,强步闲庭力尚微。 从困不扶灵寿杖,恐惊花里早莺飞。
373 0 0
标格风流前辈。才瞥见春风,萧然无对。只有月娥心不退。依旧断桥,横在流水。 我亦共、月娥同意。肯将情移在,粗红俗翠。除丁香蔷薇酴醿外。便做花王,不是此辈。
368 0 0
松柏当轩蔓桂篱,古坛衰草暮风吹。荒凉院宇无人到, 寂寞烟霞只自知。浪渍法堂馀像设,水存虚殿半科仪。 因求天宝年中梦,故事分明载折碑。
420 0 0
薛逢
理论与妙用,皆从人外来。山河澄正气,雪月助宏才。 傲世寄渔艇,藏名归酒杯。升沈在方寸,即恐起风雷。
421 0 0
方干
衡门寥落岁阴穷,露湿莓苔叶厌风。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353 0 0
武元衡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401 0 0
晏几道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385 0 0
元好问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480 0 0
李洞
志业不得力,到今犹苦吟。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世路屈声远,寒溪怨气深。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
425 0 0
桃李河阳县,春又到花枝。先庚三日,鳌山晴雪放灯时。金宿争华玉婺,来入仙闺清梦,光动绣湖西。人物东都令,句法晚唐诗。两年春,三种异,十般奇。朝天近也,紫泥催起舄凫飞。总羡童颜绿发,荣绾金鱼玉带,日侍赭黄衣。来岁传柑宴,人在赏花池。
345 0 0
君与白云邻,生涯久忍贫。姓名高雅道,寰海许何人。 岳气秋来早,亭寒果落新。几回吟石畔,孤鹤自相亲。
485 0 0
韦鼎
说起来就记得,诚然,自从九一八以后,再没有听到吴稚老〔2〕的妙语了,相传是生了病。现在刚从南昌专电中,飞出一点声音来〔3〕,却连改头换面的,也是自从九一八以后,就再没有一丝声息的民族主义文学者们,也来加以冷冷的讪笑。为什么呢?为了九一八。 想起来就记得,吴稚老的笔和舌,是尽过很大的任务的,清末的时候,五四的时候,北伐的时候,清党的时候,清党以后的还是闹不清白的时候。然而他现在一开口,却连躲躲闪闪的人物儿也来冷笑了。九一八以来的飞机,真也炸着了这党国的元老吴先生,或者是,炸大了一些躲躲闪闪的人物儿的小胆子。 九一八以后,情形就有这么不同了。 旧书里有过这么一个寓言,某朝某帝的时候,宫女们多数生了病,总是医不好。最后来了一个名医,开出神方道:壮汉若干名。皇帝没有法,只得照他办。若干天之后,自去察看时,宫女们果然个个神采焕发了,却另有许多瘦得不像人样的男人,拜伏在地上。皇帝吃了一惊,问这是什么呢?宫女们就嗫嚅的答道:是药渣〔4〕。 照前几天报上的情形看起来,吴先生仿佛就如药渣一样,也许连狗子都要加以践踏了。然而他是聪明的,又很恬淡,决不至于不顾自己,给人家熬尽了汁水。不过因为九一八以后,情形已经不同,要有一种新药出卖是真的,对于他的冷笑,其实也就是新药的作用。 这种新药的性味,是要很激烈,而和平。譬之文章,则须先讲烈士的殉国,再叙美人的殉情;一面赞希特勒的组阁,一面颂苏联的成功;军歌唱后,来了恋歌;道德谈完,就讲妓院;因国耻日而悲杨柳,逢五一节而忆蔷薇;攻击主人的敌手,也似乎不满于它自己的主人……总而言之,先前所用的是单方,此后出卖的却是复药了。 复药虽然好像万应,但也常无一效的,医不好病,即毒不死人。不过对于误服这药的病人,却能够使他不再寻求良药,拖重了病症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四月二十九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七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丁萌。 〔2〕吴稚老指吴稚晖(1865—1953),名敬恒,江苏武进人,国民党政客。早年曾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一九○五年参加同盟会,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右翼,曾出卖过革命者章太炎、邹容。一九二四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一九二七年他向国民党中央提出“清党”案,是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的帮凶。〔3〕指吴稚晖在南昌对新闻界的谈话,见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九日《申报》“南昌专电”:“吴稚晖谈,暴日侵华,为全国预定计划,不因我退让而软化,或抵抗而强硬,我惟不计生死,拚死抵抗。”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此时正酝酿派亲日分子黄郛北上,与进犯华北的日本侵略者妥协,因此《大晚报》“星期谈屑”曾载《吴稚晖抗日》一文,对吴的谈话加以嘲笑,文中说:“自九一八以后,一二八以后,我们久已不闻吴稚晖先生的解颐快论了,最近,申报的南昌电,记着吴老先生的一段谈话”,“便是吴老先生的一张嘴巴,也是无从可以救国了”,“吴老先生的解颐快论”,只不过是“‘皓首匹夫’的随便谈谈而已!” 〔4〕药渣见清代褚人获《坚瓠丙集·药渣》:“明吾郡陆天池博学能文,精于音律。有寓言曰:某帝时,宫人多怀春疾,医者曰:‘须敕数十少年药之。’帝如言。后数日,宫人皆颜舒体胖,拜帝曰:‘赐药疾愈,谨谢恩!’诸少年俯伏于后,枯瘠蹒跚,无复人状。帝问是何物?对曰:‘药渣!’” #p#副标题#e#
381 0 0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