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0 0
小文
839 0 0
971 0 0
934 0 0
1205 0 0
784 0 0
789 0 0
785 0 0
826 0 0
959 0 0
865 0 0
1155 0 0
824 0 0
772 0 0
1039 0 0
803 0 0
795 0 0
886 0 0
815 0 0
808 0 0
住得如筛雪,方欣有脚春。谁云三尺不须循。若是诗僧月下,许敲门。 钜竹多中断,残梅竞小颦。畦丁说与主林神。扫洒板桥前径、待吾人。
470 0 0
洪适
阔处只三尺,翛然足吾事。低篷挂钓车,枯蚌盛鱼饵。 只好携桡坐,唯堪盖蓑睡。若遣遂平生,艅艎不如是。
354 0 0
皮日休
碧落香销兰露秋,星河无梦夜悠悠。灵妃不降三清驾, 仙鹤空成万古愁。皓月隔花追款别,瑞烟笼树省淹留。 人间何事堪惆怅,海色西风十二楼。
395 0 0
中华文学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419 0 0
李白
陇西辉用真才子,搜奇探险无伦比。笔下铦磨巨阙锋, 胸中静滟西江水。哀弦古乐清人耳,月露激寒哭秋鬼。 苔地无尘到晓吟,杉松老叶风干起。十轴示余三百篇, 金碧烂光烧蜀笺。雄芒逸气测不得,使我踯躅成狂颠。 大郊远阔空无边,凝明淡绿收馀烟。旷怀相对景何限, 落日乱峰青倚天。又惊大舶帆高悬,行涛劈浪凌飞仙。 回首瞥见五千仞,扑下香炉瀑布泉。何事古人夸八斗, 焉敢今朝定妍丑。飒风驱雷暂不停,始向场中称大手。 骏如健鹘鹗与雕,拏云猎野翻重霄。狐狸窜伏不敢动, 却下双鸣当迅飙。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 九嶷深翠转巍峨,仙骨寒消不知处。清同野客敲越瓯, 丁当急响涵清秋。鸾雏相引叫未定,霜结夜阑仍在楼。 高若太空露云物,片白激青皆仿佛。仙鹤闲从净碧飞, 巨鳌头戴蓬莱出。前辈歌诗惟翰林,神仙老格何高深。 鞭驰造化绕笔转,灿烂不为酸苦吟。梦乘明月清沈沈, 飞到天台天姥岑。倾湖涌海数百字,字字不朽长摐金。 此日多君可俦侣,堆珠叠玑满玄圃。终日并辔游昆仑, 十二楼中宴王母。
434 0 0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384 0 0
李清照
客子愁来,闲信马、到涵空阁。谁为我、敛云收雾,青天为幕。八万顷湖如镜静,波神护断东南角。望孤帆、杳杳度微茫,山邀却。 三塞外,纷狐貉。三径里,悲猿鹤。笑鸱夷老子,占他头著。正使百年能几许,看来万事难描摸。问吴王、池馆复何如,霜枫落。
366 0 0
吴潜
徐步移班杖,看山仰白头。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 日出清江望,暄和散旅愁。春城见松雪,始拟进归舟。
350 0 0
杜甫
都会地,东南盛府堪记。蓬莱缥缈十洲中,雉城拥起。凭高一盼大江横,遥连沧海无际。 壁同众山翠倚。赤龙、白鹞争系。风帆指顾便青齐,势雄万垒。越栖吴沼古难凭,兴亡都付流水。 画堂绮屋锦绣市,是洛阳、耆旧州里。富贵荣华当世。问昔年、贺老疏狂,何事轻寄平生、烟波里。
476 0 0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451 0 0
张祜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345 0 0
征鞍欲上醉还留,南浦春生百草头。 丞相新裁别离曲,声声飞出旧梁州。
427 0 0
临丹壑。凭高阁。闲吹玉笛招黄鹤。空江暮。重回顾。一洲烟草,满川云树。住住住。 江风作。波涛恶。汀兰寂寞岸花落。长亭路。尘如雾。青山虽好,朱颜难驻。去去去。
353 0 0
秦观
结发事疆场,全生俱到乡。连云防铁岭,同日破渔阳。 牧马胡天晚,移军碛路长。枕戈眠古戍,吹角立繁霜。 归老勋仍在,酬恩虏未亡。独行过邑里,多病对农桑。 雄剑依尘橐,阴符寄药囊。空馀麾下将,犹逐羽林郎。
卢纶
宝鸭香消酒未醒。锦衾春暖梦初惊。鬓云撩乱玉钗横。 半怯夜寒褰绣幌,尚余娇困剔银灯。粉痕微褪脸霞生。
367 0 0
韩淲
【咏怀】 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1] 。 随波纷纶客[2],泛泛若凫鹥[3] 。 生命无期度[4],朝夕有不虞[5] 。 列仙停修龄[6],养志在冲虚[7] 。 飘飖云日间,邈与世路殊[8] 。 荣名非己宝[9],声色焉足娱[10]? 采药无旋返[11],神仙志不符[12] 。 逼此良可感,令我久踌躇。
542 0 0
阮籍
补天残片女娲抛,扑落禅门压地坳。霹雳划深龙旧攫, 屈槃痕浅虎新抓。苔黏月眼风挑剔,尘结云头雨磕敲。 秋至莫言长矻立,春来自有薜萝交。
550 0 0
姚合
聚仁〔2〕先生: 关于大众语的问题,提出得真是长久了,我是没有研究的,所以一向没有开过口。但是现在的有些文章觉得不少是“高论”,文章虽好,能说而不能行,一下子就消灭,而问题却依然如故。 现在写一点我的简单的意见在这里:一,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 二,所以,要推行大众语文,必须用罗马字拼音〔3〕(即拉丁化,现在有人分为两件事,我不懂是怎么一回事),而且要分为多少区,每区又分为小区(譬如绍兴一个地方,至少也得分为四小区),写作之初,纯用其地的方言,但是,人们是要前进的,那时原有方言一定不够,就只好采用白话,欧字,甚而至于语法。但,在交通繁盛,言语混杂的地方,又有一种语文,是比较普通的东西,它已经采用着新字汇,我想,这就是“大众语”的雏形,它的字汇和语法,即可以输进穷乡僻壤去。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在将来必有非通几种中国语不可的运命的,这事情,由教育与交通,可以办得到。 三,普及拉丁化,要在大众自掌教育的时候。现在我们所办得到的是:(甲)研究拉丁化法;(乙)试用广东话之类,读者较多的言语,做出东西来看;(丙)竭力将白话做得浅豁,使能懂的人增多,但精密的所谓“欧化”语文,仍应支持,因为讲话倘要精密,中国原有的语法是不够的,而中国的大众语文,也决不会永久含胡下去。譬如罢,反对欧化者所说的欧化,就不是中国固有字,有些新字眼,新语法,是会有非用不可的时候的。 四,在乡僻处启蒙的大众语,固然应该纯用方言,但一面仍然要改进。譬如“妈的”一句话罢,乡下是有许多意义的,有时骂骂,有时佩服,有时赞叹,因为他说不出别样的话来。先驱者的任务,是在给他们许多话,可以发表更明确的意思,同时也可以明白更精确的意义。如果也照样的写着“这妈的天气真是妈的,妈的再这样,什么都要妈的了”,那么于大众有什么益处呢? 五,至于已有大众语雏形的地方,我以为大可以依此为根据而加以改进,太僻的土语,是不必用的。例如上海叫“打”为“吃生活”,可以用于上海人的对话,却不必特用于作者的叙事中,因为说“打”,工人也一样的能够懂。有些人以为如“像煞有介事”之类,已经通行,也是不确的话,北方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江苏人是不一样的,那感觉并不比“俨乎其然”切实。 语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讲话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意义,到写作时,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别删去的,所以文章一定应该比口语简洁,然而明了,有些不同,并非文章的坏处。 所以现在能够实行的,我以为是(一)制定罗马字拼音(赵元任〔4〕的太繁,用不来的);(二)做更浅显的白话文,采用较普通的方言,姑且算是向大众语去的作品,至于思想,那不消说,该是“进步”的;(三)仍要支持欧化文法,当作一种后备。 还有一层,是文言的保护者,现在也有打了大众语的旗子的了,他一方面,是立论极高,使大众语悬空,做不得;别一方面,借此攻击他当面的大敌——白话。这一点也须注意的。要不然,我们就会自己缴了自己的械。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迅上。八月二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上海《社会月报》第一卷第三期。 一九三四年五月,汪懋祖在南京《时代公论》周刊第一一○号发表《禁习文言与强令读经》一文,鼓吹文言,提倡读经。当时吴研因在南京、上海报纸同时发表《驳小学参教文言中学读孟子》一文,加以反驳。于是在文化界展开了关于文言与白话的论战。同年六月十八、十九日《申报·自由谈》先后刊出了陈子展的《文言——白话——大众语》和陈望道的《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二文,提出了有关语文改革的大众语问题;随后各报刊陆续发表不少文章,展开了关于大众语问题的讨论。七月二十五日,当时《社会月报》编者曹聚仁发出一封征求关于大众语的意见的信,信中提出五个问题:“一、大众语文的运动,当然继承着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而来的;究竟在现在,有没有划分新阶段,提倡大众语的必要?二、白话文运动为什么会停滞下来?为什么新文人(五四运动以后的文人)隐隐都有复古的倾向?三、白话文成为特殊阶级(知识分子)的独占工具,和一般民众并不发生关涉;究竟如何方能使白话文成为大众的工具?四、大众语文的建设,还是先定了标准的一元国语,逐渐推广,使方言渐渐消灭?还是先就各大区的方言,建设多元的大众语文,逐渐集中以造成一元的国语?五、大众语文的作品,用什么方式去写成?民众所惯用的方式,我们如何弃取?”鲁迅这一篇虽分五点作答,但并不针对曹聚仁来信所提的问题。他在同年七月二十九日致曹聚仁的另一信中曾针对这五个问题作了答复(见《鲁迅书信集》)。 〔2〕曹聚仁(1900—1972)浙江浦江人,作家,曾任暨南大学教授和《涛声》周刊主编。 〔3〕罗马字拼音泛指用拉丁字母(即罗马字#p#副标题#e#
343 0 0
鲁迅
木兰院里双栖鹤,长被金钲聒不眠。 今夜宿来还似尔,到明无计梦云泉。
421 0 0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44 0 0
贺知章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